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题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1、“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指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 F )2、系统工程中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最优化。

( T )3、现实世界中没有绝对的封闭系统。

( T )4、系统工程以大规模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

( T )5、层次分析法的层次单排序时,一致性指标检验是为了验证对同层所有因素判断的一致性。

( T )7、可达矩阵描述了有向图中各个结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 T )8、采用随机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特点。

( T )10、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使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和最小(让扰动因素相差最小)( F )1、马克思、恩格斯说,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表现出的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现代的系统概念,是系统理论的哲学基础。

(√)2、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区别是,前者是工程技术,后者是基础理论。

(√)3、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层次。

(X)4、系统工程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

(X)5、古代中国和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抽象的思辨原则来代替自然现象的客观联系;形而上学自然观则把自然界看成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相依赖的各个事物或各个现象的偶然堆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实验材料(即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说明各个事物、现象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

(√)6、人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

(√)7、如果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那么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一定是最优的。

(X)8、根据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情况,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两类。

(√)9、系统建模时应该把研究问题的一切细节、一切因素都包罗进去。

(X)10、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

(√)11、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是典型的定性系统分析方法。

(√)12、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方法论的核心是寻求系统的最优化。

(X)13、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研究良结构的硬系统。

(X)14、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总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

(√)15、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X)16、只有当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0.10 时,判断矩阵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17、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最后才进行一致性检验)(X)18、投入产出法主要研究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比。

(X)19、Delphi方法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X)20、算命、占卜属于系统预测问题。

(X)21、线性回归方程的t检验是对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22、 在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中,F 检验可以说明每个自变量xi 与因变量y 的相关关系是否显著(是检验相关性,不是显著程度) (X ) 23、 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 24、 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

(X ) 25、 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的场合。

(√) 26、 系统评价得到的量化结果是精确数值。

(X ) 27、 决策树中,由决策节点引出的分支称为概率分支(方案分支 ) (X ) 28、 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X )29、 结构化决策是指问题的影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达。

(√)系统网络技术的网络图中,一对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或一条虚箭线 (√) 简答题:1、什么是系统思想?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工程? 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3分)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分) 系统工程是以大规模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按既定的目标合理规划、设计、试验、建造实施、管理和控制系统,使其达到最优的工程技术。

(4分)2、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5分) 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要素集分析; (2)系统相关性分析;(3)系统层次性分析;(4)系统整体分析。

(5分)3、简述德尔菲法的步骤和特点。

(1)组织专门小组 (2)拟定调查提纲 (3)选择预测人选 (4)反复征询意见(5)整理调查意见,提出预测报告(7分)德尔菲法的特点: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3分)二,选择题 1, 某企业开发一种新产品,对新产品的年销售量难以确定,因而聘请11位专家,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

经过三轮征询后,专家们的预测值为70、73、70、62、72、55、58、60、63、75、62(万台)。

用中位数法确定最终预测值为 63 万台。

2, 今欲建一家电企业,共设计了4321,,,A A A A 四个方案,在321,,θθθ三种自然状态下,其赢利各不相同,详见下表,则采用最大可能准则,应选择3, 某地区前三个年度的茶叶销售量的实际值见下表。

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取α=0.8,(1)0350S =,预测第四个年度的茶叶销售量为 402.8 千克。

1A、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B、研究系统如何优化C、研究系统建立可应用的模型D、研究系统可判别性能的标准7、对于系统模型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D )A、它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B、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要素构成的C、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D、它反映了现实系统所有要素的变化关系10、对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D )A、系统结构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B、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C、系统功能对系统结构具有反作用D、系统功能机械地依赖于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属于系统的三要素的有(ABC )。

A、输入B、输出C、处理D、干扰E、反馈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对于移动平均预测,当移动平均项数增大,移动平均值对时间序列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B、对于指数平滑预测,指数平滑系数越大,则模型对时间序列的变化越敏感。

C、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则代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低度线性相关的。

D、物流需求既有派生性又有独立性。

6、下面哪一项不是霍尔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 B )A、时间维B、空间维C、逻辑维 D、知识维10、研究系统的中心问题是( A )。

A、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B、研究系统如何优化C、研究系统建立可应用的模型D、研究系统可判别性能的标准5、按照结构形式,模型可以分为(ABCD )A、实物模型B、图式模型C、数学模型D、模拟模型 E、电子模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对于移动平均预测,当移动平均项数增大,移动平均值对时间序列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B、对于指数平滑预测,指数平滑系数越大,则模型对时间序列的变化越敏感。

C、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则代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低度线性相关的。

D、物流需求既有派生性又有独立性。

9、下列哪些决策准则不属于不确定型物流决策(BC )A、乐观准则B、最大可能收益值准则C、期望值准则D、悲观准则E、折中准则三,计算题1,系统建模的结构方法(实体系统-画出结构图-写出两矩阵: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系统结构模型是指用集合的概念描述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的模型,是针对各元素,确定其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其他因素对该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一个反映系统各因素间关系的关系图。

2,系统动力学建模,复杂的可以由多个基本的模块组成基本正反馈模块速率函数,速率和状态值之间的导数关系,初值函数解法:就是根据速率函数和状态之间的导数关系,求积分,用初值函数求出未知参数。

求解得出状态时间函数的表达式。

基本负反馈模块速率函数(注意有反馈的量在里面),速率和状态值之间的导数关系,初值函数解法:就是根据速率函数和状态之间的导数关系,求积分,用初值函数求出未知参数。

求解得出状态时间函数的表达式。

例:(共15分)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S和T)是按一定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

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幅度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增加本科生的速率是1人/年。

学校现有教师1500名,每个本科生可引起教师增加的速率(TR)是0.05人/年。

请用SD模型分析该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要求:(1) 画出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5分)(2)写出相应的DYNAMO方程;(5分)答案:(2.5分)流图为:(2.5分)(2)系统动力学方程为:2211L T.K=T.J+DT(TR.JK-0)L S.K=S.J+DT(SR.JK-0)R TR.KL=C S.KC C0.05R SR.KL=C T.KC C1N 1500N 10000TS⨯=⨯===(5分)3,系统评价的评分法(注意指标评价的规范化,以便不同单位之间具有可比性,特别注意,不同目标其规范化方法不同,越大越好的指标分母上—Min/分子上MAX-Min越小越好的指标分母上Max---/Max-min ,加法评分法,将横向规范化值相加然后按分值排序)例题:某企业为生产某紧销产品,制定了三个生产方案,它们是:A1--自行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A2--从国外引进一条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A3--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改装一条生产线。

通过技术部门和评价部门讨论,决定评价指标为期望利润、产品成品率、市场占有率、投资费用,其权重分别为0.4、0.1、0.2、0.3。

根据有关人员的预测和估计,评价尺度及实施这三个方案后关于4个评价指标的效果如下:评价尺度分值指标54321 a(万元)≥800701-799601-700501-600≤500b(%)﹥9796-9791-9580-90﹤80c(%)≥4035-3930-3425-29﹤25d(万元)≤2021-8081-120121-160﹥160替代方案效益表教师人数T 学生增加速率SR 学生人数S教师增加速率TR++ ++TSTRSRC1C2由此可见,方案的优劣顺序为乙、甲、丙。

(2)用古林法计算V系统评价—优序法R个专家,多个评价属性,多个目标步骤:A一个专家对一个目标的两两评价,优于=1,相当=0.5,劣于或i=j时=0,横向相加,得到各方案一个目标的优序B一个专家对各方案对所有目标的优序表,横向相加,得到各方案对所有目标的优序C多专家对各方案评价的优序表,横向相加,得到各专家认为的各方案对所有目标的优序。

*若专家有权系数,应加权加法优序AHP层次分析法1、表2所示的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1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