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

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

大家好,我的报告题目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和应用,二是广州塔主要施工过程介绍,三是鲁班奖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

第一部分: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和应用,主要分9种一是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能好,住宅建设中应用普遍。

但整体性差,容易产生裂缝。

为了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砌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圈梁连接,构造柱可以抗剪,圈梁可以抵抗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是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15层。

三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

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最好,但受墙体限制空间不能灵活布置,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

在180m高度范围内都可以适用。

四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

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

适用于不超过170m高的建筑。

五是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封闭式筒体。

分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多筒结构等。

内筒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

基本上每个超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都有一个核心筒,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例子:广州圆大厦是广东塑料交易所总部大楼,结构类型为混凝土核心筒+钢支撑结构,内墙为加气混凝土。

六是桁架结构。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可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桁架的设计、制作、安装均为简便;适应跨度范围很大,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厂房、桥梁和展览馆。

例子:海珠桥为简支钢桁架桥,建于1933年,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

七是网架结构。

网架是由许多杆件组成的网状结构,结构稳定整体性好,所有杆件标准化生产,安装工期短,速度快。

主要应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例如大型展览馆、体育馆、机场、车站等等。

例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钢结构网架。

八是拱式结构。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的拱式结构。

与其他桥梁相比拱桥施工难度更大。

例子:广州新光大桥,是一座三跨连续钢架拱桥,2008年度获鲁班奖。

九是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在桥梁中广泛应用。

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

悬索屋盖结构主要用于体育馆、展览馆中。

例子:猎德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空间自锚式悬索桥。

此外,常见的建筑基础型式及选择有以下6种:一是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二是交叉梁基础(条形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是片筏基础(筏板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用。

四是箱形基础,适用于层数较多、土质较弱的高层建筑。

五是桩基础,适用于地基持力层较深时采用。

六是复合基础,适用于层数较多或土质较弱时采用。

第二部分:广州塔主要施工过程介绍(一)基本情况: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

功能楼层:37层(地面以上);塔体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

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仅次于东京晴空塔。

(二)结构形式:广州塔属于筒中筒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筒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组合楼层组成。

其中钢结构外框筒由24根钢柱、46组环梁和1104根斜撑组成。

(三)施工过程,重点介绍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加锚索)、桩基础(人工挖孔桩)、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施工、外框筒钢结构施工4个部分。

1.基坑支护过程。

基坑支护主要采用600mm厚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

连续墙要求入风化岩大于 1.5m。

锚索要求入强风化岩15~19m, 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

第一步,修筑导墙。

首先挖导墙槽,然后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导墙,内、外导墙之间的宽度即是地下连续墙的宽度。

第二步,泥浆护壁,液压抓斗(成槽机)抓土成槽。

第三步,安装钢筋笼,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

第四步,浇筑冠粱,增加连续墙的整体刚度,也为设置内支撑梁做准备。

下一步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完成基坑支护。

下面是基坑支护的全景,蜘蛛网状的是基坑支护的内支撑梁。

2.桩基础(人工挖孔桩)。

广州塔工程采用桩-筏基础,外筒24根塔柱采用直径3.8米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外筒与核心筒之间采用筏板基础。

人工挖孔桩,是指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

人工挖孔桩直径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系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

施工要点是,为了防止塌方,人工挖孔桩采取分段挖土、分段护壁的方法施工。

每一节深约一米,每节挖好后再浇注钢筋混凝土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

3.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施工。

核心筒设在塔的中央,由电梯井、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和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

核心筒先于钢结构施工,原则上核心筒高于钢结构施工面25~35米左右。

核心筒筒壁采用高强混凝土,这样既有利于核心筒自身结构的稳定,又能确保M900D外挂内爬塔吊的爬升、使用安全。

内置14根截面为工字形的劲性柱。

第一步,14根劲性柱吊装到位后临时支护,开始绑扎钢筋,支内模板。

第二步,核心筒外的模板采用爬模,它由爬升模板、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

架体系统自带操作平台,模板系统包括混凝土浇筑用全钢大模板和隔热养护模板。

第三步,高压泵送混凝土。

高层混凝土采用一泵到顶的施工方法,能以每秒30米的速度把混凝土泵送到塔顶,时速将近110公里,这种特殊设计的混凝土称为自充填混凝土,很容易流动摊铺开来,靠本身的重量沉淀,是目前高层建筑通用的建材。

4. 外框筒钢结构施工。

预制的外框筒钢结构,环梁、斜撑和柱子是空心的,是用钢板卷成的钢管,焊接完成后,再往钢立柱里面灌混凝土。

做一层,浇一层。

第一步,在人工挖孔桩中预埋柱脚螺栓。

第二步,钢管立柱吊装,与人工挖孔桩连接。

第三步,为保证安装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斜撑和环梁同步吊装。

第四步,钢管立柱浇筑混凝土,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钢管上预制的法兰接口,可以将混凝土泵入,钢管柱混凝土按自密实混凝土设计。

第五步,楼层结构安装,本工程共有37层楼层,核心筒和外筒之间通过楼层主梁相连。

第六步,按照顺序,分46段(环梁)依次安装立柱、斜撑、环梁,浇筑钢管混凝土。

立柱截面逐渐递减,底层直径为2米,顶层直径1.2米。

第七步,天线桅杆安装,本工程钢天线桅杆总长度156m,其中格构部分长92.2m,实腹箱型部分长63.8m。

其中格构结构利用塔吊进行安装。

实腹式一体化天线杆,总重约180t,采用“钢绞线承重,液压千斤顶集群作业,计算机同步控制”的提升工艺完成。

第八步,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除锈涂装作业。

第九步,减震措施,在400到600米的高空,因为强风导致的建筑摇摆位移可能达到一两米。

位移是不怕的,就怕来回猛烈摇荡。

引起来回猛烈摇荡的,是加速度。

减震措施有两个,一是在天线上安装两个18吨的钟摆式金属球,用来缓和天线的摆动;二是利用靠近顶层的中央核心筒安装的两个各540吨容量的铁制消防水箱,用来减少塔体振动的加速度。

如此高空的水池,当然不能“兜头泼下来”。

这样的高度,意味着有极大的水压,对需要扑救的地点和途经管道的破坏力惊人。

因此,在每一个功能区,都设置了分区减压水箱,这些18吨的分区水箱缓冲了高空的压力,并提供了更多的储水量。

此外,从2014年年底开始,广州塔有了新变化:每天19时起,会出现“我爱广州”等各类广告文字。

这些广告位是一个个如手表大小的LED灯片组成的。

第三部分:鲁班奖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鲁班奖创立于1987年,全称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该奖项是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

诞生之初奖励数额为每年20个。

1996年起,奖励数额每年45个。

2010年起,该奖项每年评审一次,两年颁奖一次,奖励数额约每年100家,均授予创建出一流工程的企业。

截至2015年,广州市获鲁班奖项目共54个。

我从中挑选了10个做介绍,从中不难看出,随着1987广州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广州城市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天河北和珠江新城,形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建筑也成了新的地标。

1.广州花园酒店,1987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获奖工程。

1985年8月,花园酒店全面开业,成为我国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2005年花园酒店收归广州市政府全资国有,成为岭南集团核心企业。

作为“岭南派”建筑的代表作,花园酒店被注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2.天河体育中心,1988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毗邻广州东站,与广州第三高楼中信广场(83层)相对。

3.天河城广场,1997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天河城广场是包括天河城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粤海天河城大厦粤海喜来登酒店三位一体的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

4.广州城市大厦,1996年度特别鲁班奖获奖工程。

也叫中国市长大厦,原用于在广州举办东盟市长峰会。

建筑外墙采用金色玻璃幕墙,璀璨生辉,十分醒目。

5.广州东站地铁站,2006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广州东站地铁站是广州地铁一号线及三号线北延段的换乘车站,分别于1999年及2005年启用。

从图片上看,从天河城广场向北,从左至右分别为广州城市大厦、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场。

6.广州塔,2011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作为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城市中轴线的珠江南岸,是国内最高、也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的塔桅建筑。

7.广州西塔,2013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IFC),规划报建名称为西塔,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金融商务区,处于城市新中轴线上,主塔楼地面以上103层,高432米。

是目前广州第二高楼。

8.广州东塔,2016年通过竣工验收。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C F C),规划名称为广州东塔,位于西塔东侧,主塔楼地面以上1016层,高530米。

是目前广州第一高楼。

9.广晟国际大厦,2015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