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件_1 昆虫基础知识2.PPT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件_1 昆虫基础知识2.PPT

茶树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内部结构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昆虫的分类
昆虫发生与环境关系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五、昆虫的体壁
三、昆虫的胸部及附器
(一)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个体段,由颈膜与头 部相连。是由三个体节组成的,从前到后依次 为: 前胸、 中胸、 后胸 前翅 前足 中足 后翅 后足
由于胸部有足与翅(运动器官),故为昆虫运动中 心。胸部由于要支撑足与翅的运动,所以胸节高 度骨化。
胸部为正方形,由背板、腹板、侧板组成。
三 昆虫的胸部 胸部的构造
胸部三节肌肉发达,体壁较坚硬,连接紧密,支持
着足和翅的活动。每个胸节均由四块骨板构成:背
面的称被背板,腹面的称腹板,两侧的称侧板.前
胸的构造一般较简单,无明显的特化现象。具翅腹 节较复杂,各骨板被若干沟、缝划分成一些骨片。
(三)翅膀
——各种翅
鞘翅 鞘翅 膜 翅
鳞翅
棒翅 复翅 脉 翅
半翅
(三)翅膀
2、翅脉 由气管伸入双层翅面形成。翅脉的与排列形式称脉序。为便 于分析比较, 人们抽象归纳出了假象脉序。此外,有的还 在翅面上形成翅痣和翅室。
前缘脉(Costa,C) 亚前缘脉(Subcosta,Sc) 径脉(Radius,R) 中脉(Media, M) 肘脉(Cubitus,Cu) 轭脉(Jugal veins, J) 臀脉(crossvein)
(二)胸足
2、胸足类型
各类昆虫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足也 特化成许多不同功能的类型。 ( 1 )步行足:各节细长,适于行走,无特化。如蝽象、瓢虫、 天牛、叶甲、蛾蝶、步甲等。 ( 2 )开掘足:通常为前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边缘具坚硬 的齿,状似钉子,用于挖土。如蝼蛄、金龟甲的前足。 ( 3 )跳跃足:指后足特化而成,腿节特大,胫节细长,跳跃 时胫节折贴于腿节下然后突然伸直。如蝗虫、蟋蟀的后足。 ( 4 )捕捉足:指前足特化,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 可以折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刀,用以捕捉其它昆虫。如 螳螂、猎蝽等的前足。 ( 5 )携粉足:由后足特化,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 其胫节扁宽,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于携带花粉)构成 “花粉蓝”,基跗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 以梳刮附在身体上的花粉。 ( 6 )游泳足:足扁平,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如龙虱的 后足。
步 行 足
跳 跃 足
捕 捉 足
开 掘 足
携 粉 足
游 泳 足
3、昆虫的步行运动

昆虫的步行运动一般不是三对足同时直线 前进,而是分为两组呈三角架似活动(两 组足呈三角架似交叉使用。
(三)翅膀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 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翅的获 得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范围,也加 快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便于它们觅食、求 偶、寻找产卵和越冬越夏场所以及逃避敌 害等,对其生活十分有利。
2、胸足类型


( 7 )抱握足:由前足特 化,跗节特别膨大,其 上还有吸盘状的构造, 在交配 时 用以挟 持 雌虫 。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 (8)净角足:前足特化, 起清洁触角的作用。主 要为第一跗节的基部有 一凹陷,胫节末端有一 个或两个瓣状距,可以 覆盖在第一跗节的凹陷 口上,形成一个闭合的 空隙,触角从中抽过, 即可以去掉粘附在触角 上的东西。如蜂类的前 足。
(三)翅膀




鳞翅:翅质地为膜质, 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复盖。 如蛾、蝶类。 毛翅:质地为膜质,其 翅上长有密毛。如石蛾。 缨翅:质地膜质,翅脉 退化,翅狭长,边缘长 出许多长毛(缨毛)。 如蓟马。 双翅:前翅膜质,后翅 退化成平衡棒,这样仅 留一对前翅。如蚊、蝇 类。 翅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 主要依据。
(二)胸足


胸足着生于胸部侧下方,是 昆虫的典型附肢,有 3 对, 着生在三个胸节的腹侧。 1 、构造:由五节组成(如 图1-9) 基节:粗而短。 转节:最短,有的为两节。 腿节:长而粗大,善跳的昆 虫特别大。 胫节:细而长,有刺与距。 跗节:2-5个亚节组成,常 用于分类用。 前跗节:在跗节前端通常还 有最后一对侧爪和一个中垫。 中垫皮较薄,且多感觉器, 易为多种药物通过引起神经 中毒。
(三)翅膀

பைடு நூலகம்


(3)翅的质地和被复物 大多数昆虫的翅为膜质透明,但演化过程中,翅 在质地和被复物上发生了种种适应性的变化,因 而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如图1-13) 膜翅:翅膜质透明,脉明显可见。蜂类、蜻蜓前 后翅,蝗虫、甲虫、蝽象的后翅。 覆翅或革翅:前翅革质,栖息时覆于后翅之上。 如蝗虫的前翅。 鞘翅:前翅角质坚硬,用于保护后翅及体躯。如 甲虫的前翅。 半鞘翅:前翅端半部为膜质,基半部为革质。如 蝽象前翅。
(三)翅膀



2、翅的变化 各类昆虫中,翅的变化很大,包括翅的有无,对数, 发达程度,质地和被复物等。不同的昆虫不同。 (1)翅的有无 原始无翅————→无翅亚纲:衣鱼。 后生无翅 ————→雌性个体无翅:介壳虫、蓑蛾 等;社会性昆虫 :白蚁、蚁科等非生殖蚁;某些世 代无翅:蚜虫。 (2)翅的对数 昆虫的翅通常为二对,但发达程度不尽相同。如白 蚁、蜻蜓,前后翅都发达,大小相似;而甲虫和蝗 虫的前后翅相差较大(后翅>前翅)。
(三)翅膀
3、翅的连锁
在鳞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中,前后 翅借一些连锁器连接起来,使前后翅在飞行 时互相配合,协调动作。
这些连锁器主要有:
A、翅轭连锁:低等蛾类前翅轭区的基部,有一 指状突起,称翅轭。翅轭伸在后翅前缘下面, 象一个夹子把两翅连结在一起。
(三)翅膀
1.翅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通常为三角形,具 三角和三边。翅面上由几 条皱褶将翅分为几个区: 臀前区、臀区、轭区、腋 区。有的昆虫翅的前缘有 色深加厚的小区为翅痣。 (如图1-11) 昆虫的翅是双层表皮 粘在一起而形成的,开始 翅内有活细胞,而后渐渐 退化,这样表皮变成薄膜, 中间分布有许多支撑作用 的翅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