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轮指技巧轮指技术首先,从字面翻译上,“轮指”可能给研习者一个错觉,认为所谓的“轮”指就是象车轮一样滚动运指。
车轮之滚动有惯性因素,而轮指技术上却不允许使用这种惯性。
一些爱好者轮指质量不高与此有关,产生所谓的“马蹄声”。
关于轮指的练习方法是很多爱好者共同关心的,应该说,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人,我这里只想介绍一下我所采用的方法。
事实上,我几乎不练习轮指,但是我非常强调分解和弦的练习,当然并非所有的分解和弦练习对轮指都有效,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所有的手指都参与的练习,侧重点在于a、m指的配合训练。
比较好的练习曲有VILLA-LOBOS ESTUDIO NO.1 等。
还有朱利亚尼的分解和弦练习,其中有一些对右手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练习分解和弦的重要性相信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但是至于如何练才有效就不一定都清楚了。
分解和弦也需要对着节拍器慢练,要慢到你的性子几乎耐不住的程度。
很多前辈都认为右手技能如果练好了,轮指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点我非常赞同。
不过我想补充一些观点,就是手指在取得良好的独立操作能力之后,也要训练在同一弦上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音色控制力和力度控制力。
要练好轮指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节拍器,而且一定要慢练,分解和弦练习亦然。
杨雪菲、王雅梦的轮指练到每分钟250拍(每拍p a m i 四音)所以她们在正常速度的轮指可以充分翱翔在音乐海洋中,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负担,听者也觉得轮指线条如珍珠项链般的玲珑连贯。
当然,业余爱好者不太可能都练到这种程度,但是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工作后(十年了)很少有时间练琴,但是我觉得练到两百以上问题不大。
以上是轮指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都达到了,就要训练伴奏和旋律的层次了。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练习轮指的速度和匀度,这些只是轮指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位演奏者能达到这两点要求,那么他的轮指可以说初步过关了。
下面,我们还要谈谈轮指的层次、起伏等音乐表现手段。
这两点要求和音乐表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轮指的旋律线是模仿弓弦或吹奏乐器的长音,这两类乐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同一音上表现出渐强渐弱,而弹拨乐器和键盘乐器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轮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先天不足。
因此,我们在演奏轮指时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旋律感觉,力度要有变化。
现在经常看到的问题是,有的演奏者力度一强,速度就偏快,反之偏慢,并且匀度也受到破坏。
如何克服呢,关键还是要就着节拍器慢慢练习。
在一种速度内练习变化力度。
除了起伏之外,轮指还有“张弛”的要求,张弛的把握和一个人的乐感有密切关系。
从技术上说,应该避免“弛”的时候将轮指四个音的时值往前挤,这样会出现明显的“马蹄”声。
张的时候要注意音色、力度的质量,避免“浮”的感觉。
影响轮指匀度除了手指独立操作能力,力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容易为大家所忽视的因素,就是ami三个手指发音音色不统一,这样的轮指听起来也不均匀,建议大家在一根弦上慢速用ami拨弦,听看看音色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那么就要做调整,包括指甲的修剪。
速度方面,建议大家在没有惯性因素的情况下练到每拍(四音-p a m i)200以上,实际应用一般在168-190之间。
轮指除了旋律部分外,还有伴奏声部与之相呼应。
伴奏声部是容易受到忽视的。
伴奏声部应该要能控制其强拍,次强拍和弱拍,而不是仅仅将音符弹出便了事了。
关于层次的控制力也有一系列的练习方法,这里限于篇幅并且无法写出谱例就暂不介绍。
伴奏声部处理好之后还要注意和旋律声部的平衡。
强调一点,一定要先有概念(乐感)才能练习,否则练习也只是机械性的。
轮指还有很多要求,比如,如何避免右手的杂音、如何根据音乐需要控制音色(同一个拨弦位置)和色彩(明暗)等十几种要求。
希望我的浅论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这种魅力无穷的演奏方法。
古典吉他编年史(1)▼十六世纪--------------------------------------------------------------------------------1500年(大约)西班牙维乌埃拉(vihuela,吉他的前身)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米兰(Luis Milan,约1500-1561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帕伦西亚。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迪·纳尔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约1500-1555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钠达。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阿隆索·穆达拉(Alonso Mudarra,约1510-1580)出生于西班牙。
1536年在西班牙出版了历史上最早的维乌埃拉琴曲集。
其中包括幻想曲40首,帕凡舞曲6首,维乌埃拉伴奏的歌曲22首等。
1538年纳尔瓦埃斯出版了音乐史上第二本维乌埃拉琴曲集(Los seys libros del Delphin)。
其中包括著名的《“看牛歌”主题变奏曲》。
1546年穆达拉在塞维利亚出版其作品集《为维乌埃拉琴所作演奏谱三卷集》在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曲集中,收录有近三十首维乌埃拉琴独奏的幻想曲。
其中包括著名的《幻想曲第十首》。
1550年天才诗人比先特·约斯比内尔(Vicente Espinsl,1500-1624年)出生于西班牙隆达。
约斯比内尔所弹奏的吉他,是在四弦吉他的高音部加上一弦,他持这种吉他周游各国,在当时的意大利引起强烈反响。
从此以后,五弦吉他在使用四弦吉他的各国就被成为西班牙吉他。
1561年西班牙作曲家路易斯·米兰的《宫廷人》问世。
1563年英国琉特琴演奏家约翰·道兰(John Dowl and,1572-1642)出生于英国。
道兰对吉他演奏家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作曲家,因为道烂的不少琉特琴曲都有吉他改编曲。
1572年西班牙五弦吉他演奏家胡安·卡罗斯·阿马德(Juan carlos Amat,1572-1642)出生于西班牙。
阿马德所著的《五弦西班牙吉他教本》在当时影响很大。
▼十七世纪--------------------------------------------------------------------------------1606年吉罗拉莫·蒙泰沙尔多(Ciro lamo Montesardo)吉他教本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发行。
1615年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法兰西斯科·柯尔贝塔(Francesco corbetta,1615-1681)出生于巴维亚(Paria).1626年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路易斯·泰斯·布利塞诺(Luis des Briceno)的吉他教本在巴黎发行。
1639年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柯尔贝塔的五弦吉他用图示记谱法在波伦亚发行。
1640年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风琴演奏家卡斯帕尔·桑斯(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卡兰达(Ca-landa).1648年柯尔贝塔在布鲁塞尔出版《五组弦吉他奏鸣曲》。
1650年生于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吉他演凑家托米尼可·贝雷库利尼(DomeniCo Pellegrini)《五弦吉他用曲集》在波伦亚发行。
罗贝尔特·笛·维赛(Robert de Visee,1650-1725)生于法国。
维赛是柯尔贝塔的学生,1719年任国王路易十五的吉他教师。
1662年柯尔贝塔前往英国从事吉他教学和演出活动,在他的学生中包括许多贵族。
1671年柯尔贝塔把第一首《神圣吉他》献给英国查理二世——一位热情的演奏家。
1674年卡斯帕尔·桑斯所著的《初步至熟练的课程与西班牙吉他音乐的构成》在沙拉寇沙出版。
柯尔贝塔又一次前往伦敦,在伦敦,他的吉他演奏受到当时知名度颇高的文学家约翰·伊布宁(John Evelyn,1620-1706)莫大的赞赏,伊布宁的名著“Diary"就是在1674年12月2日听到柯尔贝塔的演奏后所得之灵感而写成的。
1682年维赛的《吉他曲集》在巴黎出版。
并于这年任法国王子的吉他教师。
1686年维赛在巴黎把吉他曲呈献给太阳王路易14世。
其中,包括著名的《D小调组曲》在内。
1692年意大利吉他音乐家卢多维科·龙卡科(Ludovico Roncalli,生卒年不详)伯爵在贝加莫出版了包括九部组曲的吉他曲集(作品1“Capricci Armoni ci soprala chitarra Spasnola")献给罗马教皇的谴外使节朋菲里奥。
1694年西班牙吉他演凑家、作曲家法兰西斯柯·格拉(franciSco Guerau)于马德里发行"Poema Harmoni co Compuesto de Varias Porel Tem Ple de la Guitarra Espauola",此呈献给卡罗斯二世。
此书中含有很多五弦吉他用之华丽创新音乐。
如何看待音乐考级?考级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考级和如何准备考级。
考级曲目基本上是精华乐曲,学习这些乐曲肯定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仅仅弹这些曲目,那么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肯定会造成“营养不良”。
此外,如何辅导学习考级乐曲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一些老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曲目弹下来,对于乐曲的音乐不做考究,没有把考级曲目当成学习音乐的窗口,让学生接触更多音乐知识。
我曾经接触很多过了8级以上的器乐学生,问他们一些极其简单的音乐问题,他们大多答不上来。
这不能一味责怪学生,我认为更要从老师身上找原因。
考级曲目类似于一套考卷。
试想,如果一个在校学生,他们平常仅仅做一份期末考试试卷,那么,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们仅做24套试卷,如此,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吗?音乐考级也一样,我们应该是掌握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这套考卷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果我们不学习相关知识,只是做一份考卷,那么,这位学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说,能够将10级曲目弹下来的孩子技术肯定不错了,这也对,但不完全对。
如果音乐不好,那么技术好不到哪里去。
大卫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有想法地弹一首曲子,那么它的难度会增加20倍。
所以,考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备考级曲目,老师如何指导,如何以考级曲目为窗口,全面学习音乐。
这样才能达到考级的目的。
考级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大都认为是重要的概念,请问朱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吉他考级的?著名钢琴演奏家许忠在答记者是如何看待考级这个问题上,他说:我对中国的考级一直是专门有段评论的.我始终认为考级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考级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自我回报.家长认为,让小孩弹琴现在终于可以知道是什么水平了,实际音乐上没有任何水平的衡量线,当然有一个基本.像现在考级规范化,一级到九级.当中有很多是错误的东西,这有一个局限性.使你们整天靠二、三级有4首曲子,你一天不停地弹,所有其他的曲目量你没办法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