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
今年40天春运中,民航共执行航班83277班, 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运送旅客1.44亿人次。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经过近30年努力,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 4‰ 和25. 83‰下降到1999年的15. 23‰和8. 7 7‰,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在经济不发 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 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 史性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 完的路。
离退休人数和保险福利费的增长
资料五、
4000
2000
3000
2000
1000 (万人)
0 1978
1980
1985
年份
1990
1600
1200
800
400 (亿元)
0 1995
离退休人数
保险福利费
资料六、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铁道部春运办公室17 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1月14日春运开始至 16日,铁路发送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 1002万人次;直通客流量连续3天突破140万人 次,日均达到142.2万人次。
1980
1985
1990
1995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问题一:自然增长率主要取决于什么?在控制人口时,重点控制什么? 问题二: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两个高峰分别是什么时候? 问题三:出现第二次高峰给我们在控制人口方面有何启示?
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
6
5
4.78
资料四、
5.48 4.8 4.91
1978 1982 1987
年份
6.09 1992
6.94 1996
6.96 2000
我化程度的
人数
资料五、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自然增长率对比
每年净增人口对比
6.00% 4.00% 2.00% 0.00%
阿曼
叙利亚
1500
1000 500
0
中国年份
78.7
阿曼
1130 448
叙利亚
中国
资料二、
2000年中国城镇农村人口比重
36% 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人口比重
64%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摘自《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
我国从实行计划生育的1971年至今,共减少出生人口数 达3.38亿,使全社会节省培养费7.4万亿元。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
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图
75 65 55 45 35 25 15
5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0
(人/平方千米)
东 部
中 部
西部
2000 年
东
部
中
部
西部
1990 年
资料七、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 到2000年11月1日零点,本市人口共为1673.77万人, 与本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 共增加了339.58万人,增长25.5%。 与1990年相比,全市出生率下降了5.8个千分点,死 亡率上升了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了6.3个 千分点,为负千分之零点三。
今年40天春运中,民航共执行航班83277班, 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运送旅客1.44亿人次。
积累额和消费额(1011元)
20
积累额
消费额
16
12
积累率
8
资料一、
积累率(%) 100 80
60
40
4
20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我国国民收入消费额和积累额的增长
0 1992
0
1990
1995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
2000
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国际比较
20
18.04
18
16
15.96
14
13.55
12.17
12
11.51
10
8.93
8
6
5.55
4
2
0
美国
法国
韩国
德国 西班牙 中国
印度
资料六、
中国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500 400 300 200 100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一)
一、众多的人口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读资料
• 中国的人口特征 • 中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 中国的人口政策
130000 120000
中国人口增长
110000
资料一、 100000
人90000 口80000 数
70000
60000
50000
1952 1965 1978 1986 1989 1992 1995
4
3.97
3
2
3.99 3.14
3.52 2.6
3.17 2.21
农村 城市
2.22 1.92
1
0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人口素质提高
有利于
有利于
资金积累, 教 育投入增加
控制人口增长
有利于
19
18
17
15
13
11
9
209
7
5.9
5
1953
12 259
8.1
1968
325 10 10.1
1980
5、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但仍较低。 6、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7、流动人口大增。
主要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 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较
90% 85% 79% 74% 51%
英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36% 中国
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资料三、
65岁以上
6.96
15-64岁
适龄劳动人口
70.15
0-14岁
22.8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80
7.5 7
6.5 6
5.5 5
4.5 4
(%)
4.8 1975
资料二、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资源
总量
居世
界位 4
6
3
6
次
世 界 0. 25 1. 3
0. 76 11000
人 均 (公顷/人) (公顷/人) (公顷/人) (M3/人·年)
量
我 国 0. 08 0. 11
0. 2
2700
人 均 (公顷/人) (公顷/人) (公顷/人) (M3/人·年)
量
约是
世界 的
1/3
上海人口的增长因素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 在全市人口增量中,有72.6%是新增的外来流动 人口。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铁道部春运办公室17 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1月14日春运开始至 16日,铁路发送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 1002万人次;直通客流量连续3天突破140万人 次,日均达到142.2万人次。
450
400
385
人均耕地
350
人口 人均粮食
12.01 8
300
图中数据单位:
250 10-2公顷 亿
200
千克
150
1992
我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图
中国人口特征
1、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 2、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3、农村人口比重仍较高,城镇人口比重较低。 4、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出现。
1/10
1/4
1/4
资料三、
横山、子长、绥德、米脂四个县的总人口为90多 万人,人口密度约100人/平方千米。1949—1984 年,开荒净增耕地14万多公顷,每增一人,开荒 0.3公顷。延川、延长两县1949—1984年,开荒 净增耕地9万多公顷,每增加一人,增垦耕地 0.62公顷。
资料四、
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过 于庞大,在城市,每年有相当数 量的劳动年龄人口需要就业;在 农村,有1.9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寻 找就业出路。未来几十年,中国 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亿左右的高 峰。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 治安问题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