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物加工技术论文

矿物加工技术论文

矿物加工技术的新进展※《选矿与提纯》论文矿物加工技术的新进展摘要:介绍了近几年来矿物加工中关键设备的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如破碎粉磨设备、筛分分级设备、超细矿物加工设备、选别设备以及过滤设备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矿物加工设备处于不断发展中,不断向大型化、先进化方向推进,新型设备不断涌现。

在这些设备的开发设计中,广泛采用了新结构、新材质、新技术和新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简化了矿物加工工艺,实现了高效节能、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关键字:非金属矿物加工加工技术白钨矿浮选GF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一、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一)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非金属矿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之一,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地球矿产资源。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非金属矿的加工利用工艺技术发展中,最初是通过手工作业从天然矿石获得所需矿物,并没有形成一门工业技术,这种现象一直延伸到19世纪初期。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矿物原料需求大幅增加,加之18世纪产业革命发展的基础和巨大推动,非金属矿的加工技术真正从手工作业向现代工业技术转变,出现了选矿工艺和球磨、分级等相关加工机械设备,非金属矿的加工利用技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和工艺技术体系。

非金属矿包括的范围很广,品类繁多,而且具有多种独特有意的性能,用途十分广泛,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是有,机械,建材,农业,国际,航空航天,电子,通讯以及农业等。

等部门,非金属矿产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非金属矿科技研发,产品研发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非金属矿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非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总体上还是表现出,其发展满足不了行业现状的现象。

(二)非金属矿的加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回顾非金属矿物加工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如粉碎、分级、提纯、超细粉碎、表面改性等将非金属矿原矿加工为满足相关行业应用要求的非金属矿物粉体或产品。

2.1 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工艺、设备生产出满足应用领域要求的具有一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纯度或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或产品,是非金属矿物加工利用所必须的加工技术之一。

1)粉碎与分级粉碎与分级是指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非金属矿石粒度减小和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加工技术。

根据粉碎产物粒度大小和分布的不同,可将粉碎与分级细分为破碎与筛分、粉碎与分级及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分别用于加工大于1mm、10~1000um及0.1~10um等不同粒度及分布的粉体产品。

粉碎与分级是以满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材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要求为目的的粉体加工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粉体的粒度、物理化学特征及其表征方法;不同性质颗粒的粉碎机理;粉碎过程的描述和数学模型;物料在不同方法、设备及不同粉碎条件和粉碎环境下的能耗规律、粉碎和分级效率或能量利用率及产物粒度分布;粉碎过程力学;粉碎过程化学;粉碎的分散;助磨剂的筛选及应用;粉碎与分级过程的粒度监控和粉体的粒度检测技术等。

它涉及颗粒学、力学、固体物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机械学、岩石与矿物学、晶体学、矿物加工、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等诸多学科。

2)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以满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料表面或界面性质、分散性和与其他组分相容性要求的粉体材料深加工技术。

对于超细粉体材料和纳米粉体材料表面改性是提高其分散性能和应用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市场的占有。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表面改性过程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表面或界面性质与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的合成和表面改性设备;表面改性效果的检测和表征方法;表面改性工艺的自动控制;表面改性后无机粉体的应用性能研究等。

它涉及颗粒学、表面或界面物理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高聚物或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化工原理、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等诸多相关学科。

3)选矿提纯选矿提纯是指利用矿物之间或矿物与脉石之间密度、粒度和形状、磁性、电性、颜色、表面润湿性以及化学反应特性对矿物进行分选和提纯的加工技术。

根据分选原理不同,可分为重力分选、磁选、电选、浮选、化学选矿、光电拣选等。

4)脱水技术脱水技术是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的后续加工作业,是指采用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方法脱除加工产品中的水分,特别是湿法加工产品中水分的技术。

其目的是满足应用领域对产品水分含量的要求和便于贮存和运输。

因此,脱水技术也是非金属矿物材料必须的加工技术之一。

脱水技术包括机械脱水(离心、压滤、真空等)和热蒸发(干燥)脱水两部分。

5)造粒技术造粒技术是指采用机械、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微细或超细非金属矿粉体加工成具有较大粒度、特定形状及粒度分布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技术。

其目的是方便超细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的应用,减轻超细粉体使用时的粉尘飞扬和提高其应用性能。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造粒方法、工艺和设备。

由于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尤其是纳米级和亚微米级的超细粉体材料直接在塑料、橡胶、化纤、医药、环保、催化等领域使用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散不均、扬尘、使用不便、难以回收等问题,因此,将其造粒后使用是解决上述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用作高聚物基复合材料填料的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

2.2 非金属矿物加工现状及发展历程总结回顾以超细粉碎为例。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20多年间中国超细粉碎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力了三个阶段。

从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主,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是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与国内仿制、开发同步进行的时期。

2000年以后,进入了自主开发和制造为主、引进为辅的阶段,期间建立的超细粉体加工厂大多采用国产技术和设备。

从2000年至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超细粉碎技术和设备工艺配套和自动控制等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2.2.1. 超细粉碎技术以下以精细分级、干法机械超细粉碎、湿法搅拌磨等三个方面为例进行回顾。

(1)精细分级技术1986年,世界先进分级技术水平为产品细度97%≤10um;1992年发展到97%≤6~7um;2000年发展到97%≤3~5um;2002年发展到97%≤2~3um。

中国1986年还没有精细分级技术与设备,1995年前后分级技术达到97%≤10um;但以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渐缩小,1998年左右发展到97%≤6~7um;2004年发展到97%≤3~5um;2006年发展97%≤2~3um.。

(2) 干法机械超细粉碎1986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产品细度97%≤10um)的超细粉碎设备,那时,该细度的产品主要采用气流粉碎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国内开始生产超细机械磨;1999年前后,开发出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机械磨;单位产品能耗显著降低,已广泛应用于方解石、滑石、硬质高岭土、硅石灰等的超细粉碎加工。

(3)湿式搅拌磨1986年工业化的超细搅拌磨再中国几乎还是空白。

1990年我国开始发展超细搅拌磨技术,1998年以后,发展速度加快,由80L发展到5000L。

同时在分散技术方面业取得了显著进步,2006年开始已经可以生产固含量75%、黏度≤300mpa’s、98%≤2um的超细碳酸钙浆料。

2.2.2表面改性技术随着塑料、橡胶、油漆涂料等工业的发展,1990年以后,中国开始开发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开始主要是表面改性工艺和配方技术,即如何解决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或颜料)与基料树脂的相容性问题。

1995年以后,表面改性工艺和配方技术的研发速度加快,表面改性剂的品种和数量也快速增加,同时,开始了专门的表面改性设备的研发。

2. 2.3煅烧技术煅烧是部分非金属矿的重要加工技术之一,尤其是对于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煤系高岭土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煤系煅烧高岭土的开发,开启了中国非金属矿物粉体煅烧技术开发的热潮。

但最初的煅烧技术基本上属于静态煅烧技术,用这种技术和装备生产煅烧高岭土不仅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品耗能高,而且劳动强度大。

国产直焰式回转煅烧窑的开发成功,使煤系煅烧高岭土生产线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也使煅烧过程的能量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品能耗降低,煅烧生产线投资显著减少。

2、存在问题近20年来,中国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的进步是有巨大的,对非金属矿工业发展和相关应用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非金属矿技术整体上任然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存在于高附加值精细加工技术和矿物材料加工技术、资源高效综合利于技术领域。

(三)非金属矿加工技术发展趋势非金属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矿源之一。

非金属矿产品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支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原辅材料和节能、环保、生态等功能性材料,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全球非金属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石墨、滑石、菱镁矿、重晶石、萤石等非金属矿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中国还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大国,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虽然20多年来,中国非金属矿加工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与目前世界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支撑高性能非金属矿产品和矿物材料生产、高效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以及节能、环保的需要。

基于以上背景,未来10年中国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发展的重点将是生产工艺节能降耗、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高性能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备技术。

二、白钨矿现代浮选白钨矿浮选法主要是用来处理重选法所得到的粗精矿,常用油酸类作捕收剂、水玻璃作抑制剂、碳酸钠做调整剂。

这对于脉石成分简单的矿石,浮选指标尚可,而脉石中含有较多方解石,或有其他含钙矿物如萤石、磷灰石等时,由于方解石、萤石、磷灰石与白钨矿可浮性相近,往往较难分离。

传统的彼德罗夫法采用高温强搅拌浮选粗精矿,使脉石表面吸附的捕收剂解吸,此法成本高,操作复杂;而酸浸浸法则只能除去碳酸盐和磷酸盐等可溶性脉石,而难除去萤石等难溶性矿物,其生产成本也较高。

为了搞好白钨矿浮选,提高浮选工艺进行了广泛研究,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剂调整剂方面的研究,以石灰法为代表,它是美国Tempiute选厂首创的。

研究表明,除了最常用的碳酸钠外,石灰、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等也可单独或与碳酸钠混合使用作调整剂。

Tempiute选厂处理含方解石、萤石的白钨矿,用石灰代替部分碳酸钠,能从原矿含0.5%的矿石中优先浮选出品味15%,其作用机理据认为与形成“人造方解石膜”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