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内部结构角膜的功能及作用角膜角膜(Cornea)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彩、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
加上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
1.角膜概述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
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完全透明膜,约占纤维膜的前1/6,从后面看角膜呈正圆形,从前面看为横椭圆形。
成年男性角膜横径平均值为11.04mm,女性为10.05mm,竖径平均值男性为10.13mm,女性为10.08mm,3岁以上儿童的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
中央瞳孔区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而中央区以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也不相等。
从角膜前面测量,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mm,垂直方向为7.7mm,后部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mm。
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部最厚。
2.角膜角膜的重要性(1)组成瞳仁的眼角膜,是全身知觉最敏感的一部分,特别以触觉和疼痛感最为敏感。
(2)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
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
(3)由于眼角膜是透明的镜头,上面没有血管。
因此,眼角膜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
(4)后界层(posterior limiting lamina):亦为一透明的均质膜,较前界层薄,也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组成。
后界层由角膜内皮分泌形成,随年龄增长而增厚。
(5)角膜内皮(corneal endothelium):为单层扁平上皮。
上皮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点,胞质内还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吞饮小泡,表明具有活跃的物质转运功能。
眼睛是心灵之窗,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吧!3.角膜常见角膜疾病(1)流行性角膜炎该病开始时角膜周边部会出现弥漫混浊。
治愈后,周边部分混浊可消失,在中心部会留下混浊残余。
(2)弥散性角膜炎采用荧光素染色后,在裂隙灯下会看到角膜便面的微细混浊,若不用荧光素时就不易看到。
但采用间接后照法,虽不用荧光素染色,也易看到微细混浊。
这种角膜炎与点状表层角膜不同,前者混浊较浅,后者较深,会波及上皮中及上皮下产生混浊。
因紫外线或其他放射线的照射,酸碱等液体溅入均可引起此病症。
(3)丝状角膜炎在大水泡破裂时会在角膜表面形成从角膜表面悬挂的灰白色能活动的丝状物,这就是丝状角膜炎。
(4)疱疹性角膜炎可分为三个阶段:1、表层有点状浸润(即点状水泡)在角膜表层有数个灰白色小水泡。
2、浅层溃疡形成呈树枝状,是排列成行的点状浸润。
3、实质性浸润(圆盘状) 可向深部发展,使角膜实质层发生混浊,典型者为圆锥状混浊。
周边淡,中央浓;也可以呈现为弥漫性或不规则形状。
(5)圆锥角膜为先天异常继发角膜变性所致。
双眼角膜中央向前突出呈圆锥状,组织显著变薄,可呈现不规则散光。
(6)角膜血染因前房出血,并伴眼压高时,血染渗到角膜实质层形成,初期为紫红色,以后租间变成黄褐色,最后由于逐渐吸收形成圆形混浊。
4.角膜角膜疾病的预防1、充分休息应注意充分休息;让眼睛多与新鲜空气接触;多听轻松音乐,也利于缓解眼痛与局部刺激症状。
2、饮食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豆类、豆制品、瘦肉、蛋类等高热量、高蛋白食品,以利角膜修复。
应戒烟酒,不要吃煎炸、辛辣、肥腻和含糖度高的食品。
忌郁怒,以免加重肝火,不利健康。
但也不宜过度言谈嘻笑,以心情舒畅、宁静为度。
3、生活方式为了预防角膜炎,应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单疱角膜炎患者终身带毒,任何影响免疫波动的因素,都会引发旧病复发。
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避免熬夜、饮酒、暴饮暴食、感冒发烧、日光暴晒等诱因,才能减少旧病复发的危险。
一旦旧病复发,要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诊疗和咨询,不要胡乱用药,以免使病情复杂化,加大疾病的治疗难度.5.角膜角膜移植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疗方法。
一些引起患者严重视力受损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疾病,通过进行角膜移植的方法,完全可以予以治疗,帮助这些不幸的患者远离痛苦。
因为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位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之首。
角膜移植的意义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有关数据表明:“角膜盲人”占全部盲人总数的1/4,人数约为800万,其中我省约有两万多人;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
但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绝大多数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对眼睛来说有哪些功能与作用呢?1.角膜的再生及各层的作用①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较快修复且不遗留痕迹,如累及到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则损伤愈合时间将大大延长。
②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③基质损伤后,组织修复形成的胶原纤维,其直径和纤维之间间隙改变,失去原先的交联结构,造成瘢痕。
④后弹力层由内皮细胞分泌形成,洗IV型胶原纤维,损伤后可再生。
⑤内皮细胞约100万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内皮细胞几乎不进行有丝分裂,损伤后主要依靠邻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
2.屈光作用、透明性及自我保护①角膜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②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③角膜富含感觉神经,因此感觉十分敏锐,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3.代谢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上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房水。
能量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
屈光度是什么意思屈光度就是指近视、远视或散光的度数。
有屈光不正的人,光线不能准确在视网膜上聚焦,会导致视物模糊。
眼镜片的深浅是用屈光度表示的,就像电灯炮的大小用瓦表示一样。
屈光度是光学镜片将光线屈折的能力单位,通常以焦点距离(米)的倒数表示,如1屈光度(即1.00Diopter常称为100度)是焦点距离1米的屈光力,2屈光度是焦点距离1/2米透镜的屈光力。
(+)是凸透镜符号,用来矫正远视眼,无晶体眼,老花眼。
(-)是凹透镜符号用来矫正近视眼。
-1.00D即100度的近视镜。
为什么瞳孔对光反应和角膜反射可用于观察病情的轻重?发表者:张纪全4819人已访问瞳孔对光反应的反射弧是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四叠体丘脑上部→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角膜反射的反射弧为角膜→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桥脑三叉神经感觉核→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
上述两种反射的中枢均位于脑干。
如果脑干受损害,其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即会受到抑制,病人就会死亡。
由此可见,瞳孔对光反应和角膜反射的存在与否,标志着脑干功能的好坏,能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
屈光度(360百科)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单位,以D表示,既指平行光线经过该屈光物质,成焦点在1M时该屈光物质的屈光力为1屈光度或1D。
以透镜而言,是指透镜焦度的单位如一透镜的焦距1M 时,则此镜片的屈折力为1D屈光度与焦距或反应。
基本简介光线由一种物体射入到另一种光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表示这种屈光现象大小(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缩写为“D”)。
1D屈光力相当于可将平行光线聚焦在1米焦距上。
主要特点眼睛折射光线的作用叫屈光,用光焦度来表示屈光的能力,叫做屈光度。
眼睛不使用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静态屈光,标准眼静态屈光的光焦度-58.64D。
人眼在使用调节时的屈光状态,称为动态屈光,其光焦度强于静态屈光的光焦度。
由于眼睛屈光度不正确,造成不能准确在视网膜成像,就是视力缺陷,一般情况需要佩带眼镜,通过镜片补充和矫正眼睛本身的屈光度,达到视网膜正确成像的目的!屈光度,或称焦度,英语用“Dioptre”表示,是量度透镜屈光能力的单位。
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能力的大小,焦距越短,其折光能力就越大,近视的原因就是眼睛折光能力太大,远视的人则折光能力太弱。
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或屈光度,用φ表示。
如果焦距是10cm,那么φ=10D。
凸透镜(如: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如: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一个+3屈光度的透镜,会把平行的光线聚焦在镜片的1/3米外。
屈光度的单位简写是D,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 m。
一般眼镜常使用度数来表示屈光度,以屈光度 D 的数值乘以 100 就是度数[1] ,例如 -1.0D 等于近视眼镜(凹透镜)的 100度。
计算公式屈光力越强,焦距越短。
2D屈光力的透镜焦距为1/2m或50cm。
如果想知道透镜的焦距,用100cm,也就是1.00m除以屈光力,结果即为焦距。
例如,5D屈光力的焦距为20cm。
(100cm除以5D=20cm。
)凸透镜的屈光力以“+”号表示,凹透镜的屈光力以“—”表示。
1 屈光度或 1D 等于常说的 100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