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上旅游项目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收藏版

水上旅游项目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收藏版

水上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报告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111水上旅游项目开发项目主要内容:1、111新型环保型观光游船的采购2、水上浮动码头3、湖心岛、霸王寨等处临时停靠码头4、水上游览目的地5、其它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111水库是皖西地区重要的调节性水库之一,距六潜高速黄尾出口仅14公里,拥有水面15000亩,库容3.39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

水库位于大合肥经济圈内,在皖西旅游市场上占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景区风景秀丽,文化特色浓厚,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当地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111水上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景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景区潜力,发挥景区优势,提高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为景区升级奠定基础,更加突出景区山水秀丽,人文色彩浓厚的旅游特色,将景区建成休闲,度假为主的现代化旅游区。

111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将会使大别山主峰景区的旅游景点更加丰富,从而提升大别山主峰景区的旅游价值,有效促进霍山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二、霍山县基本情况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5万,辖16个乡镇、130个村、15个社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9%,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

2008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34.91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4.26亿元,全县在岗职工工资929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23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3亿元。

从经济收入来看,该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大都达到了区内旅游的条件,再加上六安地区600多万常驻人口和合肥市480万人口,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视。

三、投资方基本情况本项目投资方为安徽大别山游船有限公司。

安徽大别山游船有限公司(下称:本公司)是安徽大别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核算的全资子公司,安徽大别山旅游发展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旅游产业及其配套项目开发的大型民营企业。

2002年底,安徽大别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霍山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协议约定安徽大别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霍山县境内从事旅游项目开发,现安徽大别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基本完成白马尖、龙井峡、四望山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工作,即将对外接待游客。

第二章项目所在环境和问题一、环境:随着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迎来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保障。

同时,伴随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调整,信息技术、生化工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旅游开发上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我国旅游业高层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省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将自己拥有的巨大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领域,使旅游产业成为安徽省新的支柱产业,将安徽发展成为旅游强省。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鉴于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县委13号文件)和《全县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不断加大对旅游发展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白马尖为中心的旅游板块。

同时,霍山还围绕“西镇暴动”、“六霍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加快建设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同时还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纳入统一规划,并从政策上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问题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本公司在倍受鼓舞、积极投资的同时,也存在深深忧虑,因为霍山,特别是大别山景区的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相对落后,对旅游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给游客游览、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得市场促销、营销宣传难以开展,游客量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景区自身的发展。

2、景区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展现在国内国际旅游面前,影响了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

3、难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其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的发挥。

因此,利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天时”,大别山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利”,以及霍山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人和”,进行大别山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丰富大别山主峰景区游览项目,既能促进霍山旅游的自身发展,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霍山旅游概况、开发现状及资源评价一、霍山旅游概况1、地理位置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距离六安市48公里,距省会合肥120公里,距离武汉、南京约350公里。

2、地质地貌霍山地处大别山北麓,属古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隆起形成,主要以花岗岩地貌为主,其余多为多层片麻岩。

3、气候霍山县内南北宽59公里,东西长63公里,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

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084.3小时,平均气温15℃,城关地区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

4、环境霍山县境内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及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

二、霍山旅游开发现状“十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霍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着力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三产服务体系,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8%。

但其总体上仍处于低层次的初期发展阶段,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还不到4%。

在这一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旅游业发展基础还相当薄弱,缺乏叫得响、有影响、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产品,旅游企业少、小、弱,景区道路、供排水、宾馆、餐饮等服务配套不够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强;二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成为旅游业的薄弱环节,缺乏大众化、游客参与性强的娱乐节目,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多,无物可购、无娱可乐的问题突出;三是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景区(点)的管理、导游的讲解水平、旅游宾馆的个性化服务等与游客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还不相适应,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景区周边随意建房、破坏景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真正实现全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霍山旅游资源评价1、自然旅游资源评价霍山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层次十分鲜明,前有111、111、白莲崖三大水库,后倚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背山面水,山青水秀。

三大水库芳草萋萋,葱茏翠绿;山中森林密布,泉水淙淙,奇石异草,曲径通幽。

大别山景色秀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叹曰“此山大别于他山矣”。

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它深厚的人文特色融为一体,显示了无穷的魅力。

2、人文旅游资源评价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

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

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3、旅游商品资源评价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出售给旅游者的地方土特产和工艺纪念品等商品,是旅游创收的特有资源。

霍山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盛产毛竹、茶叶、蚕桑、板栗、中药材、木耳、葛根粉、弥猴桃、鱼、根雕等,但因受到发展水平限制,一直以来其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但随着霍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必能带动相关旅游产品的迅速发展。

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一、旅游市场定位大别山主峰景区是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的综合性旅游区。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级和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向性,以及与周边旅游产品的竞争态势,在兼顾其他旅游行为方式时充分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它优美的自然风光,利用它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雅的特点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突出景区的自然美、环境美、文化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真正成为既能发扬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新型的度假型,观光型等综合型的旅游胜地。

二、旅游市场分析在对景区进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将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客源市场:南京、合肥、六安、淮南、淮北、蚌埠、阜阳、安庆等周边城市。

由于与这些城市距离近,交通快捷,且该旅游产品吸引力大,一级市场条件具备。

二级客源市场:浙、沪、苏(南京除外)及长三角地区和武汉地区。

该市场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高,出游率高,且周边景点游览过的概率大,按照逐步转向新的旅游目的地的规律,大别山将成为这些地区游客的理想承接地。

三级客源市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省份及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与实施,中西部经济水平将逐步提高,居民出游率也将增大,加之交通制约因素的彻底改变,东南沿海和西北、东北地区游客也将被吸引到项目区内。

三、旅游者行为规律分析在大别山旅游开发过程中,专门对周边的旅游市场和景区的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出旅游规律(1) 旅游者(限于受调查者本人)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数:一次的占40.68%,二次的占24.32%,三次以上的占21.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