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素质教案
???领导群体年龄结构的梯次性,是实现新老领导干部交接班的有效途径,可以使领导群体有条不紊地实现新陈代谢,保证领导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不同层次的领导群体,三者的比例可以各有不同,一般应使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占多数或大多数。同时又要使领导群体梯次的年龄结构实现动态的平衡。
??? 梯次年龄结构的核心,是领导群体的年轻化。年轻化只能是一个“模糊数学”的概念,不是斤斤计较个体的年龄,而是指一个领导群体应有一个合理的老中青比例。那种认为年轻化就是青年化,甚至认为越年轻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年轻化是为了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合作与交替,以保持领导群体的勃勃生机,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梯次配备是年轻化的前提,年轻化是梯次配备的基础。年轻化这一相对的概念,不但对同类不同级的领导群体要求不一样,就是同级不同类的领导群体的年龄要求,也不可强求一律。梯次配备不是搞层次递减,而是根据各类领导群体的性质、职能和所承担的任务,确定年龄层次。
? ?领导群体的梯次年龄结构,是由适当比例的不同年龄区段的干部构成的整体。不同年龄区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长处,在领导群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老干部久经考验,深谋远虑,善于应付复杂的局面;中年干部年富力强,兼有青老干部的长处,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青年干部易于接受新事物,富于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如果一个领导群体由同一年龄区段的干部组成,呈现为平面的年龄结构,就可能出现同步老化,精力不济,或者经验太少,处事困难。而三者的有机结合,既能发挥各年龄区段干部的最佳效能,又能使领导群体的整体效能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4、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知识的发挥和运用。
能力素质包括:
(1)综合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
5、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6、领导者的身体素质
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P73囚犯的两难处境
要求:5分钟定时阅读。各每个人表述的机会。
一、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及其意义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研究领导集体必须要关注其结构,因为结构是把各个孤立要素变成一个系统,形成完整综合体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结构,系统本身就不可能存在,系统效能也就无从谈起。现代领导集体不仅要求有个体优势,而且还要有集体的最佳组合和搭配。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就是使领导集体各个成员的素质更科学合理的配备和组合。
领导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经过后天锻炼获得的。而且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巩固、加强、扩展和提升。
4、层次性
帅才和将才的区分。不同层次领导,对领导素质的需求不同。
5、品位性(品位:质量、档次)
实质就是领导者素质所含能量的不同决定了领导者素质的价值和档次。
6、变异性
对领导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领导素质的内容随着时代、社会需求不同,有所增减。例如:对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需求。
课程名称 领导科与艺术 编写时间:20 07 年 7 月 日
授课章节
第三章 领导素质
第一节 领导者素质的概述第二节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
目的要求
了解:领导素质的地位与意义
理解: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意义
掌握:领导素质的含义、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领导素质的基本构成、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和途径???
一个有着科学智能结构的领导群体至少应由下述四种人组成:思想家、组织家、实干家和谋略家。思想家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他头脑清醒、思想深邃,善于驾驭全局、明察秋毫、预测未来,从而可以深谋远虑,做出科学决策;组织家具有较强的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协调各种关系,激发员工潜能,进行科学管理,可以统御队伍,组织活动;实干家具有较强的实施、操作能力,他思想开放、勇于进取,可以身先士卒,任劳任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谋略家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他善于发现问题,反应敏捷,忠诚地为思想家、组织家和实干家出谋划策。只有由上述各种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按照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组配起来的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才能形成领导群体的最佳群体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效能。
第二节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
一、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及其意义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就是使领导集体各个成员的素质更科学合理的配备和组合。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领导效能
2、有利于形成“全才”集体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力
二、领导集体结构优化的内容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智能结构 4、气质结构
2、智能结构
智能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结构是指领导群体内部各种不同智能类型的人的配比组合。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交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就是说,知识与智能是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两回事。知识的运用离不开智能,而智能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知识,但知识的多少和智能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智能不能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所以在学习知识时,还应注意对智能的开发和利用。
教案内容:授课提纲
第三章 领导素质
第一节 领导者素质的概述
一、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领导者的素质是指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二、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1、综合性 2、发展性 3、Fra bibliotek次性 4、品位性 5、变异性
三、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
领导者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领导效能
2、有利于形成“全才”集体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力
二、领导集体结构优化的内容
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指的是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梯次成员的配比组合。任何一种人的群体,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领导群体也是如此。年龄不仅是生理、心理功能的标志,而且也是人的知识、经验多少的标志之一。合理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关系到领导群体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关系到领导群体成员的动态平衡及其能否发挥最佳效能的问题。它的基本作用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年龄区段干部的最佳智力效能,使其互补互促,形成整体功能,与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正常的合作交替,保持新老干部的自然接交。
3、气质结构
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虽然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气质也会发生某些变化,但是同其他心理特征相比,其变化要迟缓得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常常在内容很不相同的活动中都会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古希腊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学说,一是胆汁型,这种人一般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二是多血型,这种人一般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三是粘液型,这种人一般沉着安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不外露,坚毅、执拗、忸怩、淡漠;四是抑郁型,这种人一般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感情体验丰富而不外露,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四种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意义,都是因时、因事而异的。
智能可以以多种能力形式表现出来,如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具体到某些人身上,则可能某种类型的能力表现得较为突出,从而形成不同智能类型。大致说来,人才有发现型、再现型和创造型之分。发现型人才,善于观察,长于研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产生灵感,发现问题;再现型人才善于操作,长于表达,可以把科学实验成功地再现,将理论变成现实;创造型人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可以在前人经验与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种智能类型难以截然分开,而各种智能类型都具备的人才亦为少见。
三、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1、相互补充原则
2、整体效能原则
3、相对稳定原则
4、自我调整原则
5、制度保证原则
四、领导群体素质优化的途径 ???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群体素质结构的前提。
2、建设好后备干部队伍是优化领导群体素质结构的基础。
3、搞好领导群体的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群体素质结构的根本。
4、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优化领导群体素质结构的关键。 ?????
列宁曾指出,要做一个领导者就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那么,怎样才能组成—个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领导群体呢?首先,一个领导群体必须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广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依托,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领导科学的知识为主体的立体知识结构的整体。也就是说,领导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利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袂现实问题;每一个领导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和部分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作为进行各种领导活动的背景知识;而且,每一个领导者必须依据其工作对象和职能范围,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求成为“内行”领导;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还必须了解领导科学方面的知识,包括领导艺术、领导方式、方法等等。其次,必须使领导群体组成人员具备比其下属更高的知识素养。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社会中的一般成员的知识素养都在大幅度地持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领导者不具较高的知识素养,要想有效地领导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下属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不但在组成领导群体时要注意对成员知识素养的要求,而且要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领导者的培训,使其知识不断更新,从而适应新时期对领导活动的要求。再次,正确处理学历和实力的关系。毫无疑义,要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就应重视学历。领导者的学历是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经过专门的、系统的专业学习,说明一个人已经接受过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已经达到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领导者而言,应该具有相当的学历,但并不是说学历愈高愈好,一定要本着“因事择人,适才适用”的原则。当然,学历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学历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学而成为专家;有的人,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而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因而,在组建领导群体时,既要看学历,也要关注其真才实学和实际能力。最后,注意通才和专才的搭配。所谓通才,是指通晓多学科知识的人才,他们善于运用丰富的知识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使工作得到全局性创新。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专门领域有着丰富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一个领导群体内部,通才、专才应有较为恰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