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几何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与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从大量图形入手,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

让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课前学生制作好模型,收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组合图形。

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识别三视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几何图形的物体实例。

体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设计好一堂课就象量体裁衣,教学内容是面料,教学方法就是款式。

只有适合才是最好。

本课的主题思想是“零起点,快乐学”。

目前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统一。

我会告诉他们要从同一个起点一起赛跑,不要一开始就要有差距感。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

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

让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哪里。

教——教会学习;学——学会学习。

将教和学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

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设计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观看课件展示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

创设情境:声形并茂。

设计结构:层层导入,环环相扣。

师生活动:探讨交流。

同时,我准备了一些笑脸标牌,作为优秀小组的奖励。

本着零起点、快乐学的主题思想。

通过讲练结合、小组活动和演示课件等七个模块来设计本课。

上课开始在黑板上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学生由于在现实中接触
到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放在平面图形之前来认识,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在本课内容导入前大屏幕上引用了高斯的名言“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的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不要满足现状,学无止境,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我学习我快乐。

之后多媒体演示不同体育场馆的图片,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图形世界,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并配有萨克斯乐曲,带给学生一个耳目一新的导入,在看图之后让同学们说出看到了什么几何图形,让学生交流作答。

接下来进入教学新内容。

第一个模块是“立体图形”。

观看课件图片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经常犯错误是把体经常说成形。

比如说“长方体说成长方形,球说成圆”这是学生在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空间观念。

还有柱体、锥体分不清的。

针对这种情况将相似的立体图形分组来演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归类和类比的能力。

让同学们拿出课下搜集的模型做“你拿,我写,你说,我评”这个活动。

就是一个同学拿模型,一个写名称,一个说名称,一个做评判。

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就奖励个笑脸。

就这样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

第二个模块是“平面图形”。

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不同国家的奥运会会标和一些精美的标志来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代表回答看到了什么图形。

将优秀小组再奖励笑脸。

让学生用眼睛直观的看图形,体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美的存在。

在他们的心中要产生一种意识,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图形在我们的周围。

也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里。

第三个模块是“三视图”。

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

先请学生背诵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大屏幕演示庐山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诗中意境。

以这首古诗来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又存在了古诗当中。

演示不同角度的天安门的图片,这是本模块的小的导入部分。

之后引入立体图形和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观看的同时进行归纳总结三视图的特点。

每组同学各自画出本组模型的主视图,得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不同效果。

优秀的小组还是给予奖励。

懂得数学要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第四个模块是“随堂练习”。

屏幕演示生活中的实物和名称做连线题目,来巩固本课的主要内容。

屏幕展示两道组合体三视图的习题,通过解答题来突破这个难点问题。

让每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其余同学独自解答评出优胜小组。

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之后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解出题目。

分析错误原因大多是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一起来总结解题的规律。

让学生对难题感到不难。

第五个模块是“探究拓展”。

通过课件演示宇宙飞船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

后面安排了一些探究的题目,让同学仿照屏幕上的结构,用模型搭建出组合图形再解答题目,选出优秀小组。

这些题目的设计是有一定梯度的由易到难,先是通过组合图形画出三视图,之后再由三视图画出组合图形。

这样将知识紧密的咬合在了一起,形成知识链结构。

这样反复的训练,来攻克难点。

本模块的最后展示了两张房屋的平面户型图,让学生课下仿照着画出自己家的户型图。

这是对本课一个很好的延伸。

让数学知识的进入了我们的家。

第六个模块是“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此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学生重点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想、体会及其应用。

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激励他们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激发学生一种竞争机智,挖掘他们的灵感,上好每一堂课都将影射他们的未来。

体会小课堂,大世界。

使他们感悟到努力学好数学,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第七个模块是“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由于学生有差异,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六个小组,他们作业不同,这样可以避免作业抄袭现象,同时组别的变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题型分布:⑴必做;⑵选做;⑶思考题。

以上是我对《几何图形》教学设计的具体介绍,有不妥之处,诚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