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厚朴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厚朴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半夏厚朴汤、方在半 夏。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王不留行散方 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 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 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 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去皮,姜汁炒。
厚朴
3《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 肌,去三虫。
《吴普》曰:厚朴,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李氏 小温。(《御览》引云,一名厚皮,生交址)
《名医》曰: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 其子名逐,生交址冤句,九月十月采皮。阴干。
案《说文》云:朴,木皮也,榛木也。《广雅》 云:重皮,厚朴也。《范子计然》云:厚朴出宏 农,按今俗以榛为亲,不知是厚朴,《说文》榛 栗,字作亲。
1《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根朴、制厚朴。
『产地』四川、浙江、贵州、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4~5月间采收。
『炮制方法』将原药用净水潮湿,用刀割去粗 皮(根朴不去皮)又用清水浸2~4小时,捞入筐 内,上盖湿布,润过一夜,取出切3分横丝片, 晒干。取药温中和胃,用生姜汁炒(药1斤,生姜 1两榨汁),将药投入锅内,随炒随洒入姜汁,炒 至淡黄色为度。取药增加表散风寒,用苏叶、姜 汁炒(药1斤,生姜2两,苏叶2两、加水2两捣 汁),炒法同上。
『用量』3~9克。
『贮存』铁箱装加盖。
2《本草纲目》
「释名」烈朴、赤朴、厚皮。树名榛,子名逐 折。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 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 朴,再以干姜四两、甘草二两,同厚朴一起,在 水五升中煮干,去甘草,焙闰、朴为末加枣肉、 生姜同煮熟,去姜,把枣内、药末捣匀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方中再 加熟附子亦可。此方名“厚朴煎丸”。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 黄六两。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治支饮胸 满者。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大黄 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 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二方皆君厚朴。治 腹满而便闭者。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枳、朴 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4《药笼小品》
苦降,泻实满;辛温,泻湿满。
消痰化食治呕,泻痢乱霍,一切客寒犯胃,湿气 侵脾之症,邪气未解宜之。
已虚者勿用,损胎元。
榛树皮也。
前因两川教匪扰乱,砍树为薪,紫厚者价至数 换。
姜汁炒。
5《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 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 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2、痰呕逆。饮食不下。用厚朴一两、姜汁炙 黄,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调下。
3、腹前胀满。用厚朴(制)半斤,甘草、大黄 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桂二两,生姜五 两,加水一培,煎成四升,温服八合。一天服三 次,呕吐者再加半夏五合。此名“厚朴七物汤”。
4、气胀心闷,饮食不下,久患不愈。用厚朴以 姜汁炙焦后研为末。每服二匙,陈米汤调下,一 天服三次。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 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治 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 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腑气 不通,故腹满而痛。甘、枣、桂、姜,达郁而解 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 升,细辛二两,五味半升。治咳而脉浮者。以中 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麻黄 发表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 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 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 五十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下后中虚胃 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姜、甘、大枣,和中 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 仁,降逆而止喘也。《伤寒》:喘家作桂枝汤加 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 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治伤寒汗后,腹胀满 者。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人 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泻满而 消胀也。
9、尿浑浊。用厚朴(姜汁炙)一两、白茯苓一 钱,加水、酒各一碗,煎成一碗,温服。
10、月经不通。有厚朴三两(炙过,切细),加 水三升,煎成一升,分二次空心服下。三、四剂 之后,即见特效。方中如桃仁、红花亦可。
5、反胃、下泻。治方同上。
6、霍乱腹痛。用厚朴(炙)四两、桂心二两、 枳实五枚、生姜二两,加水六升,煎取二升,分 三次服下。此方名“厚朴汤”。
7、久痢。用厚朴三两、黄连三两,加水三升, 煎成一升,空心细细服下。
8、大肠干结。用厚朴(生研)、猪脏(煮熟捣 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水送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