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课件(上海财大))
现代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课件(上海财大))
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几个社会形态 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方法
历史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1、矛盾抽象法 2、科学分析法 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方法 4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 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 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 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 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 罐头打开。”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依据有四: A .政治经济学不单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它同 时需要研究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规律。因为生产力具有 社会属性和物质技术属性。 B .揭示与阐明特定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所具有的特定社 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C .《资本论》中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 和它相关的生产力。 D .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实际是将生产力作为政治 经济学研究对象。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经济学的含义
中国古书
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
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
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4、节约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中国古代食货经济思想和政策的产生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产生 西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的产生:
和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
1、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 发挥作用 2、人们不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2、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人们的物质利 益。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所 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 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表 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
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文性
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利益
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必然表现为 阶级关系。
人文性:国度性和以人为本
二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
生产力概念: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
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2、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 动资料组成。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 不能忽视。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 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 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 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
1、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 2、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3、人类知识结构的理论依据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 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 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 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 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 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 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 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 的范式危机 —— 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 年9 月。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
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 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 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 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 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 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 ,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 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 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 1/39进行攻
案例评论:
应该承认,首先,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要 研究经济中的数量关系。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 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 ,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 研究成果中的结论。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 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数学本身 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数学 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 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自然科学家懂得,在数学 这个磨盘中,你放进小麦,可以磨出面粉;你放进草籽,就不可能 磨出同样的东西。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 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 意义的。而且,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 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
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 们在直接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 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方式是中介性经济范畴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生产关系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
关系 依据: A.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如果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 包括进来,乃是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来否 定科学研究对象合理区分的可能性,没有弄清研 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关系,也没搞清研究对象与 必须联系的对象的关系。 B.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 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 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观点如下: “生产方式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 依据有三: A.生产方式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总和,而是两者 的矛盾统一体。研究这对矛盾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 律。 B.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把生产方式同 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并列在研究对象之内,并且摆在首位 ,表明政治经济学不限于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方 式。
现代政治经济 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
现 代 政 治 经 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编审:程恩富 编制:马艳 齐新宇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方法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的含义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西方神学泰斗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想 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
三 、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
古 希 腊 色 思 诺 想 芬 家 姓 名
重
商
主
义
重
农
主
义
亚
当
斯
密
李
嘉
图
萨
伊
马
尔
萨
斯
卡
尔
马
克
思
詹 姆 斯 穆 勒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对商品形式的分析也要象分析 显微镜的细胞那样过细?
马克思与库格曼医生 交谈
是的,分析商品形式好象是 琐事,但确实是如显微镜下 的剖析那样的琐事。
案例:关于数学方法
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马 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 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 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 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 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 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然而 ,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 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 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西方有些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采用 很深的数学方法,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 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倾向。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 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激烈的争论。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 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 刀……” 可见经济学的方法是以假定前提为出发点, 但是,马 克思的经济学的方法论则更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