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20分钟/代
10小时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9.0
总菌数
稳定期 衰亡期
细 菌 数 的 对 数
8.5 8.0 7.5 7.0 6.5 6.0
0
活菌数
对数期
迟缓期
5
10
15
20
25
30
细菌生长曲线
小时
分为四期:迟缓期 、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值范围适 A.4.0~6.0 B.5.5~6.5 C.7.2~7.6 D.8.0~9.0 E.8.4~9.2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以 A.孢子出芽方式 B.二分裂法方式 C.增殖方式 D.自我复制方式 E.有丝分裂方式 3.细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及保存菌种多选用 细菌生长繁殖的哪个期? A.适应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迟缓期 E.衰亡期
液体培养基中: 混浊、沉淀、菌膜
沉 淀 生 长
混 浊 生 长
菌 膜 生 长
半固体培养基上
穿刺线有或无
1.“菌落”是指 A.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 细胞集团 B.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 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菌细胞 D.不同种的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 胞集团 E.细菌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 细胞集团
专性需氧菌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结核分枝杆菌 破伤风梭菌、幻灯片6.幻灯片 7 肉毒梭菌 大多数病原菌 氧浓度5~6%,空肠弯曲菌
幻灯片 5
返回
返回
幻灯片 4
二、细菌的繁殖 方式与速度
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 繁殖速度:
多数为20~30 min/代 1个————10亿个
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种类 依物理性状不同: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的生长现象:
菌落(S型) 菌落(R型)固体培养基中 Nhomakorabea菌苔
菌落单位
由单个菌细胞或几个同种菌细胞在培养 基上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每个菌落就 是1CFU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各 种 细 菌 的 菌 落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的概念及种类
概念:用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 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分类:
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种类 依用途不同:
厌氧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学 习 目 标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熟悉细菌的繁殖方式、速度与规律。
3、熟悉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熟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胨、糖、 生长因子
酸碱度:pH7.2~7.6 温度: 37℃ 气体: 氧气、二氧化碳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糖代谢产物和蛋白质代谢产物
意义:利用生物化学方法(生化反应)来
鉴别不同细菌
常用方法: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
H2S产生试验
糖发酵实验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VP试验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临床意义
利用分解代谢的产物和能量,合成新的物质
合成 产物
热原质 毒素和侵袭性酶
抗生素 细菌素
维生素
色素
热原质
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 产生的一类多糖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
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革兰氏阴性菌产
生的热原质为脂多糖。耐热,用高压灭 菌 法 不 能 破 坏 , 可 经 250℃30 分 钟 或 180℃4小时高温处理,液体中的热原质 可用离子交换剂或过滤方法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