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炎

胃炎


病检
正常的胃粘膜
胃粘膜水肿
出血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表现有: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较 多、可有出血点和少量糜烂。
浅表性胃炎
Hp感染的诊断方法:侵入性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
•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 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如W-S银染、改良Giemsa染色、甲
上皮细胞损害→粘膜内出血和水肿。
药物

十二指肠返流液:
内源性化学性炎症


胆盐、磷脂酶A、胰酶破坏粘膜→糜烂。
理化因素所致胃炎:
病因和发病机理
感染或毒素:

理:
充血水肿
糜烂
出血
一过性浅表溃疡
临床表现:
1.消化不良:上腹部胀痛、胀满不适、 食欲减退。 2.出血:呕血、黑便
3.贫血
4.体检:上腹部轻压痛。
形成不典型增生(dysplasis),核增
大失去极性,增生的细胞拥挤有分 层现象,黏膜结构紊乱。
胃窦部不典型增生 × 400
临床表现及分类:
1.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2.消化不良: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
上腹隐痛,嗳气、泛酸、呕吐等。
3.上消化道出血。 4.A型胃炎:厌食、体重减轻、贫血、舌炎、舌萎 缩、周围神经病变。

残胃炎:
易发生残胃和吻合口炎。 胃镜下粘膜充血水肿、糜 烂、渗出或息肉样增生, 少数发生残胃癌。
残胃炎
残胃炎


治疗上使用抗胆汁反流: 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 促动力药:
腐蚀性胃炎:
强碱 组织液化性坏死
强酸
轻 重
凝固性坏死
充血水肿、糜烂、出血 急性溃疡、穿孔、腹膜炎。 幸存者遗留食管或幽门狭窄
病 理:
损伤
炎症从浅表(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浸润,为主)
深层
腺体(腺体破坏、萎缩
或消失),可伴有肠腺 化生、不典型增生。
病 理
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粘膜损伤和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主要组 织病理学特征: 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炎症表现: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浸润, HP引起的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萎缩性胃炎
癌变
预防:
改变饮食习惯。。。
1、注意饮食卫生。
2、避免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 3、戒烟酒等。
其他特殊类型慢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有全身细菌感染,突发上 腹痛、恶心、呕吐(脓样 物,含坏死粘膜)、发热, 体查上腹明显压痛、腹肌 紧张。
急性感染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 (acute purulent gastritis) 经抗生素等积极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胃粘膜表面的幽门螺杆菌(电镜)
病因和发病机理:
1.Hp有鞭毛,在胃内穿过粘液层,移向胃粘膜; 2.有粘附素能贴紧上皮细胞而长期定居于胃窦粘膜 小凹处及其邻近上皮表面繁衍,不易去除;
病因和发病机理:
3.有尿素酶,能分解尿酸产生NH3,既能保持细菌周 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 4.空泡毒素VagA:损伤上皮细胞;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5.菌体胞壁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 • 细菌培养
• 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 免疫检测尿素酶 (IRUT) • (内镜与活检钳消毒不严格可造成医源感染)
Hp感染的诊断方法:非侵入性方法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
• 15N尿氨排泄试验
• 粪便Hp抗原检测、
病因和发病机理:
2、自身免疫反应
壁细胞损伤 壁细胞抗体 恶性贫血 壁细胞减少 内因子抗体 胃酸分泌↓或缺乏 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胃酸
壁细胞
病因和发病机理:
3、十二指肠液反流: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胆汁、胰酶)反流 →削弱胃粘膜屏障→胃液、胃蛋白酶损害。
病因和发病机理:
4、其他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黏膜对环境的易感性 饮食因素:高盐、缺乏新鲜水果。
• 血清及分泌物(唾液、尿液等)抗体检测 • 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检测 (病人依从性较好)
实验室检查:
(2)常用Hp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组织学 细菌培养 Hp-RUT 13C-UBT 14C-UBT 血清学 PCR 敏感性 (%) 特异性 (%) 93-99 70-92 89-98 90-100 90-100 88-99 96-100 95-99 100 93-98 89-100 89-100 86-99 96-100 优点 缺点

治 疗:
2、药物治疗
(2) (3) (4) (5)

止痛:制酸药或粘膜保护药 抗胆汁反流: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 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有恶性贫血者: 维生素B12 100ug im 每周2次
治疗:
3、手术治疗:
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宜手术治疗。
预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痊愈
病 理

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增生的上皮和肠化生上
皮可发生发育异常,形成所谓不典型增生。表现为 不典型的上皮细胞,核增大,增生的细胞拥挤有分 层现象,粘膜结构紊乱,有丝分裂象增多。中度以 上的不典型增生被认为可能是癌前病变。,含杯状细胞。
肠上皮化生分度与分型
正常 轻 中 重
肠化部分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以下为轻 度; 1/3~2/3为中毒度;2/3为重度。
肠上皮化生分型
完全型肠上皮化生
根据功能 可分为
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
小肠型肠上皮化生 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根据黏液组 化染色分为
不典型增生
胃小凹上皮细胞可增生,增生的
上皮和肠化上皮可发生发育异常,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 2、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Co57维生素B12+内因子 Co58维生素B12
Co57 Co58
实验室检查:
3、胃镜检查及活检: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胃镜 粘膜红白相间, 红为主 粘液分泌增多 散在糜烂、出血 浅表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完整 萎缩性胃炎 粘膜苍白或灰白色, 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皱襞变细而平坦 粘膜层变薄,血管透见 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肠上皮化生
观察病变 有侵袭性 金标准、 需熟练技术 简便、快速 假阴性 无侵袭、无放射 价格昂贵 无侵袭性 有放射性 简便 不反映活动 简便、可检测致病基因
诊断:
病史无特异性
确诊:靠胃镜及病理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自身免疫性胃炎:
应检查相关抗体和血清胃泌素。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2、胃癌 3、功能性消化不良 4、慢性胆囊炎 5、钩虫病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提示有活动性炎症,称慢性活动性胃炎,
常存在HP感染。
病 理
胃粘膜萎缩主要表现:胃粘膜固有层腺体(幽门腺或 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伴纤维组织增生、粘膜 肌增厚,严重者胃粘膜变薄。
萎缩常伴有肠化生,表现为胃固有腺为肠腺样腺体代替。
病 理
肠化生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当发生萎缩特别是伴由肠化生改变时,成为慢性萎缩 性胃炎。
诊断:
1.询问病史:药物 2.急诊胃镜检查: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 糜烂出血、粘膜水肿
鉴别诊断:
胆囊炎压痛点
1、消化性溃疡穿孔 2、急性胆囊炎 3、急性胰腺炎 4、急性阑尾炎
5、不典型心肌梗塞
阑尾点
防治:
1、去除病因。
2、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3、保护胃粘膜药物。
4、止血。
慢性胃炎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
胃 炎
Gastritis
主讲人: 金晶
一、概
定义:
述:
各种病因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分 类:急性胃炎
急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所致胃炎 其他病原体感染及其毒素所致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损害)
水肿 糜烂
出血

类: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non-atrophic)胃炎 慢性萎缩性(atrophic)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治 疗:
1、消除病因: 戒烟酒 停用某些药物或食物 根除Hp感染
治 疗:
2、药物治?#13;
(1) 有Hp感染者: 根除Hp治疗(三联疗法) PPI+两种抗生素
在我国H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在我国H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 甲硝唑的耐药率>70%
• 克拉霉素的耐药率>20%
• 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2.7%
分类

非萎缩性胃炎: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全胃炎
萎缩性胃炎:多灶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临床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理: Helicobacter Pylori
1、Hp感染:最主要的病因
HP的发现
1983
Barry Marshall
幽门螺杆菌-螺杆状(电镜)
幽门螺杆菌-球形(电镜)
腐蚀性胃炎:
诊断:有赖于病史询问和体检。 禁忌胃镜检查。
腐蚀性胃炎:
+
强酸在牛乳稀释后可服抗酸药。 强碱禁用酸中和。 发生穿孔者,紧急手术。
腐蚀性胃炎:
预防:
严格保管,小心取用, 严防误用。
Mé trier病: n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