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讲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讲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讲解就快期末考试了,考试该如何复习呢?建议同学们多背诵重点知识,多做题。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生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语文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讲解一、填空(20分)1.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口1295330000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人,省略亿后面尾数约是( )人。

2. 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是8,十万位上是5,万位是6,百位上是2,其他数位都是0。

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 在○里填上,或=。

54070800000○5470800000 48万○480001900000000○9亿1000000○9999994.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这个点叫做( ),这两条射线叫做( )。

5. 钟面上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角;( )时整,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一个平角。

6. 93021,可以把除数看作( )去试商比较简便,商是( )位数。

7. 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积变成( )。

8. 两数相除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6倍,现在的商是( )。

9. 小明给客人沏茶,接水1分钟,烧水6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小明合理安排以上事情,最少要( )分钟使客人尽快喝茶。

10. 一个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宽9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5分)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3.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4. 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8万,这个数最大是89999。

( )5. 181o是钝角。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1. 要使8 4188万,里不能填( )A. 5B.3C. 2D. 12. 15060的积末尾有______个0。

A. 4B.3C. 2D. 13. 下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 )。

A. B. C. D.4. 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 )。

A. 3B. 30C. 300D. 30005. 右图中,1=1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60B. 3=120C. 3D. 4=180四、计算。

(28分)1. 直接写出得数。

(6分)1207= 450015= 430+80= 5600=1258= 9006= 14060= 720090=41670 64579 4312 981022. 竖式计算。

(16分)50746= 26568= 84035=77919= 150829= 10550=3. 列式计算(6分)(1)甲数是乙数的18倍,甲数是396,求乙数。

(2)58个31相加是多少?五、综合应用1.作图题。

(11分)(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120o的角,它是( )角。

.AL(3)在下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画出它们的高。

2.解决问题(31分)(1)今年植树节,向阳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同学一共栽了704棵杨树和64棵松树,栽的杨树是松树的多少倍?(2)①她们俩谁打字的速度快?②一篇2019字的文章谁能在半个小时打完?(3)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

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4)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

照这样计算,学校一年能节约用水多少吨?(5)星光小学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用水量(吨) 189 204 351 156这个小学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6)看图回答问题:四年(1)班同学喜欢的午餐统计图①男生最喜欢的午餐是( ),女生最喜欢的午餐是( )。

②女生最不喜欢的午餐是( ),有( )人。

③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附加题(10分)1.爸爸今年48岁,儿子20岁,( )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2..芳芳要复印7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

如果一次最多放2张,最少要复印( )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四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20分)(每空格1分)1. 129533万13亿2. 80560200 八千零五十六万零二百3. =4. 角顶点边5. 直66. 20 两7. 1508. 129. 810. 576 64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5分)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A B B B C四、计算。

(22分)1. 直接写出得数。

(6分)840 300 510 0 1000 150 8400 80 6 8 400 100002.用竖式计算。

(16分) (每题2分,验算的题目每题4分) 23322 18020 24 41 52 52503.列式计算(6分)(算式及答案各一半)39618=22 5831= 1798五、综合应用(42分)1.作图题。

(11分)(1)平行线和垂线各1.5分(2)画角2分,钝角1分(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2分,高分别0.5分2.解决问题(31分)(1)70464= 11 (4分) (过程及答案各一半)(2)①小玲每分钟96012=80(个) 1分小芳每分钟117018=65(个) 1分(3分)小玲速度快。

1分②半小时=30分0.5分8030=2400(个) 1分(3分)6530=1950(个) 1分小玲能在半小时内打完。

0.5分(3)(145+155)12=3600(元) 或者14512+15512=3600(元) (5分) (过程及答案各一半)(若分步计算,第一种方法共两步:每步2.5分;第二种方法共三步:14512=1740(元)2分15512=1860(元)2分1740+1860=3600(元)1分)(4)435312=1740(吨) 或者123435=1740(吨)(5分)(过程及答案各一半)(若分步计算,每一步2.5分)(5)(189+204+351+156)12=75(吨)(5分) (若分步计算,每一步2.5分)(6)①面条饼干②面条1人(每格1分第③小题2分,共计6分)附加题(10分)(每小题5分)(1)几年前爸爸是儿子的5倍,就可知父子两人相差4倍,而由题意可知,父子两人始终相差28岁。

那么儿子的4倍就是28岁,所以几年前儿子是284=7(岁),那么就说明是儿子20-7=13年前的年龄。

(2)印完2张需要2次,那么4张就要4次。

剩下的3张,按照{(正1,正2),(反1,正3),(反2,反3)}要3次,所以总共需要4+3=7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希望提供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期末考试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查字典数学网!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