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附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附录


• 6.简单配合物的制备 • 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 • 8.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 • 9.糖类的性质
感谢聆听观看!
梳理2 小组合作,利用性质图示,梳理从自然 界中的氯到生活中的氯,再到环境中的 氯的转化路径,讨论含氯物质的安全使 用措施。组间汇报交流
发展病诊断学生认识物质转化关系 的水平,结合物质性质,从动态转 化的视角对在真实情景中的元素转 化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和说明
4.问题解决和展示
【学习任务4】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在线展示改进后的方 案并相互评价。
【案例说明】
1.1.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学习场域 2.单元整体设计,实现深度学习 3.活动层层递进,发展核心素养 4.思路方法外显,促进自主迁移
附录3
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7.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元素视角:化合价
微粒视角:电子
原因
有化合价变化
有电子转移
代数和为0 表现
代数和为0
3.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 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展示:
汽车尾气污染处理视频
真实情境素材
【学习任务3】讨论、汇报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
【评价任务3】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生活动
梳理1 组合实验过程和结论,梳理本节课学习 的氯气和部分含氯物质的性质,小组合 作,用图示梳理结果。组间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发展病诊断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结 构化水平;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 两个视角加以梳理,并概括其性质
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和学习经 验完成任务,为课内线下学 习做好准备,初步诊断认识 物质、实验探究的已有水平
在线工作坊研讨 1.就各自预测的性质和设计的方案提出问题和作出 解释说明; 2.交流对含氯物质的新认识
教师诊断并发现学生的问题 学生自主纠偏
2.研讨改进和实施
【学习任务2】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在线观看资源 氯气的发现史(氯气的制备)、我们周围的氯元素 (氯的转化及应用)、氯-热点追踪(氯的安全、 合理使用)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的微视频等资源, 支持学习任务,丰富对含氯 物质的认识,建立知识与实 际的联系
在线完成任务 1.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2.列举自然界自然生活,生产生活中的含氯物质, 用流程图的方式尝试解释某种含氯物质的来龙去脉
在线交流评价 浏览其他“工作坊”方案,概括方案,亮 点或提出问题和建议,回答同学的提问, 完善方案
发展并诊断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 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自主调用认识物质性 质及转化关系的思路 方法,完成安全事故 处理,化学品安全使 用等真实任务,从安 全,健康,环境,经 济成本,操作便利等 多角度研判、改进和 评价问题解决的方案

能根据实验现象辨识物质及其反应,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
水平1 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
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及其反应的类型,能运用微粒结构图式描述物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2 及其变化的过程,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和不同类物质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1.(课前) 在线学习和 交流 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
预测、设计 实验方案 诊断实验探 究物质和认 知物质的水 平
2.(课中)研 讨改进和实施 科学探究与创 新意识 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 汇报、改进和 实施实验方案 发展实验探究 物质性质的水 平
3.(课中)概 括反思和提炼 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 讨论、汇报对 含氯物质转化 关系的梳理情 况 发展对物质及 其转化的认识 思路水平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 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 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 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 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 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 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 年级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 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 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 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实验探究
符号表征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 素水平、微粒水平)。
基于物质(O2) 氧化还原反应
基于氧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
基于元素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
基于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
元素
微粒
宏观
微观
【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性质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的不同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
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运用化学符号
水平3 和定量计算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和伴随
发生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或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
高 水平4 的化学变化,能评估某种解释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
基于化学学习任务的课时教学设计
一、化学课结构的 板块化 二、化学课内容的 任务化 三、化学课活动的 多样化 四、化学课情境的 真实性 五、化学课目标的 素养化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三、教学流程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案例说明】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模
真实情景

认 (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附录部分
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素养2
点变击化添观加念标与题平衡思想


个 维 素养3
点 证击 据添推加理标与题模型认知
个 水


素养4
点 科击 学添探加究标与题创新意识
素养5 点 科击 学添态加度标与题社会责任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
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子结构的特点
5.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 1.简单的电镀实验 • 2.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 3.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 4.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 5.盐类水解的应用
提问: 如何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对 汽车尾气进行绿色化处理?
方案设计: 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
引发探究问题 讨论探究
【案例说明】
1.注重真实问题情景的创设 2.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3.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 4.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素 养 为 本 ” 的 教 学 设 计 案 例 2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 系统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 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课后在线作业 以“工作坊”为单位完成在线学习任务 (二者任选其一):设计罐车侧翻造成 的氯气泄漏处理方案;制作一份家庭含 氯消毒剂的安全使用说明书,(为走进 社区进行宣传准备)。用电子海报或视 频形式呈现任务成果,上传至平台
【评价任务2】发展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 理水平、系统设计水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研讨1
引导学生从基于经验事实预测到基于
以工作坊为单位,对本组的氯气性质,物质类别、元素价态预测;从基于实
预测和实验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完善 验经验设计方案到依据氧化还原思路
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4.(课后)问题解决 和展示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 计和交流,在线展示 改进后的方案并相互 评价 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 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流程
1.在线学习和交流
【学习任务1】课前,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作业并 提交,通过“工作坊”等交互空间在线提问和交流。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 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Ⅰ宏观现象 化学科学实践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 诊断实验探究水平
Ⅱ 微观本质
化学科学思维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发展知识关联结构化 的水平、发展认识思
路结构化的水平
Ⅲ 问题解决 化学科学价值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绿色设计方案的评价 和选择(小组讨论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