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的基础知识

自闭症的基础知识

消除歧视,接受全纳,用爱来融化孤独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公益活动里:星星的孩子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明亮的眼睛,却不与人对视,他们听力完好却对外界充 耳不闻,有语言却不愿意和你交流,有行动却无法为常人所理解,他们就是这样的 一群孩子,他们永远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就像天空中 闪烁着却遥远的星星。
• 自闭症儿童:张三在挤牙膏 李四在刷牙 王五在擦嘴。在他们看来,这是穿同样衣服长相类似 的三个人。没有时间概念以及时间的关联。这就是自闭症儿童第一反应。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的差异
• 单线程与多线程:这个很好理解,以玩电脑为例,普通儿童比如我吧可以一边刷知乎一边听歌 还可以一边QQ划水。但是自闭症儿童只能单独处理一件事。
自闭症儿童如何早期发现
• 缺乏眼神交流,和大人有眼神对视没有或者时间极短,对感兴趣的物件没有有追视。 • 语言发育迟缓或者有不寻常的说话模式。可能会用很高亢的声音或是很平淡的语调说话。 • 缺少肢体语言不点头或是摇头,不挥手告别或是不用手指他想要的东西,对自己想要的东西通
常是牵着大人的手去实现。
• 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 与的愿望。
残酷的现实
• 因自闭症一家三口跳海,怀有身孕的母亲一人生还。 • 二胎妈妈携自闭症儿子自杀,生前儿子遭幼儿园其他家长要求退学 • 爸爸脑瘫,亲妈抛弃,24岁姑姑要带5岁自闭症男孩出嫁! • 单亲母亲用爱撑起自闭症儿子一片天 • 深圳15户自闭症家庭入住公租房 业主拉横幅抗议
让我们来认识真正的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的差异
• 纸面理解:此种情况一般要到年龄稍大(10岁+)能力稍高的情况下会出现。所谓纸面就是不 能把语言和表情情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比如用怪罪的语气:你有没有搞错啊。但是自闭症 患者的回答很可能就是平静的回答:没有搞错呀!
• 角色的情绪虽然很激动,但是如果是在自闭症眼里确是纸面的理解:情绪与语言并没有什么关 联
感知觉异常
• 感觉通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 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 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 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自闭症大多存在一定的感统失调。
自闭症对家庭的伤害
• 自闭症对大多数家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除了消耗家人们巨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还会导致 夫妻关系不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关系不睦。在美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自闭症的家庭 有四分之三终将离异。在我们国内,也经常会看到单亲妈妈独自抚养自闭症孩子长大的故事。
自闭症病因
• 1.遗传 •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 2.围产期因素 • 围产期病毒感染、产伤、宫内窒息等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的差异
• 如果给普通儿童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蘑菇点点和兔子正在一起玩积木。蘑菇和兔子有一定的眼 神交流,兔子和蘑菇是人物,积木是一个玩具或者纽带。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的差异
• 如果是同能力的自闭症儿童看上面这幅图的话,他眼前的画面大概是下图这样: • 兔子(有蝴蝶结) 积木(黑绿白黄 红色*4) 蘑菇点点(略脏) •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优先识别个体(兔子 蘑菇 积木),积木也是个体而且是和蘑菇以及兔
• 早开始: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对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干预。0—6岁是干预 的黄金期,3岁之前是黄金期中的黄金期。
• 科学性: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进行干预。多项研究表明,将发育理念和行为干预策略整 合在对患儿的早期干预中,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发育水平、适应功能和语言能力。
• 系统性:干预应该是全方位的。早期干预的目标为促进发育总体水平的进展,既包括对核心的 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缺陷的干预训练,也要同时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智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滋扰行为减少和行为适应性方面的改善。
• 但是这样的孩子仅仅只占自闭症儿童的10%-15%,没错就是这么少。他们已经在大众当中展 示出最好的一面了。
自闭症儿童的现状
• 中等能力自闭症:打个比喻,一个4岁的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其实就是一个4岁孩子的外壳但是 里面住着一个大约是2岁能力值的自闭症儿童。一般叫做典型自闭症,基数也是最大的,起码 占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70%以上。
• 不会对典型的小孩子游戏感兴趣,比如说躲猫猫。 • 对某些疼痛反应过度或者迟钝。例如他可能会在有噪音的时候捂住耳朵,但是却在膝盖和手受
伤的时候没有反应。
• 有严格的要求。非常在意事情按照计划进行。例如,更换放学回家的路线会让他们感到抓狂。 会特别关注吃什么不吃什么,或者有自己严格的饮食要求。
社会对自闭症的误解
自闭症的发病率
• 前段时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自闭症患病率的估计提升到了1:59,这意味着自闭 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从20年前不足万分之一,到十几年前变成了千分之一,增长了十倍,现在不 足百分之一,足足上升了上百倍。
• 我国因为没有全国性的权威普查,所以没有具体数据,但预计也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一。 • 智力低下的发病率持续下降。
• 融合教育:不管什么程度的自闭症患者,都需要和同龄人接触互动,从他们身上学习社交技能。 全国政协委员马蔚华提出了建设普通学校内全纳教育的支持体系,有效落实自闭症儿童入学 “零拒绝”。让中度偏轻的自闭症患儿多接触社会,逐渐习得融入社会的能力,可以减轻症状。 行为异常的自闭症儿童可通过加强与正常孩子的接触,有效缓解病情。”
自闭症儿童的现状
• 简单的说除了外形上,低能力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同龄儿童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共性了。
• 在有一定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展示自己的需求去寻求社交,但是表达方式或许仅仅只是站在 原地哼一声,或者极少数(三个字以内)的词汇来表达。熟悉的人才能解读出他是饿了渴了还 是拉了。
• 能在7岁之后拥有自理(能独立如厕进食更衣)已经是比较良好的情况下,社交是没有的,某 些人或许会觉得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过分解读的情况会更多一点。如果规则感良好并且无行为 问题可能会进入特殊学校,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在有人无时无刻照看的情况下才能有小范围 内的活动,因为无人照看的话他们随时可能置自己于生命危险之中。一般来说大家也很难接触 到他们,因为活动半径已经非常的小了,生活对象也基本只有亲属。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的差异
自闭症儿童无法区分自 己知道的事,和别人知 道的事之卓、苹果、 Windows等完善改良过的成熟系统。
• 高能力自闭症儿童:DOS、原生安卓系统,他们和普通儿童之间并没有发育能力上的落差, 但是却缺少了很多功能,需要人为的把这些功能一步步的教会,好比给这个手机安装上所需要 的APP。这些孩子能力值并不低,一般只需要干预得当便可以上到普通小学,和普通儿童一同 学习生活并且有一定社交,只是深入交往会发现他们有些许不同,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同时也 或多或少的改变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 触或者在同学中看到的听到的,基本就是这一类孩子。
• 自闭症是因为带养不当造成的? • 自闭症都是天才? • 自闭症是心理疾病,多出去接触接
触人就好了? • 自闭症都是出生高知家庭? • 自闭症颜值较高? • 自闭症能被治愈? • 自闭症是精神病? • 自闭症有暴力威胁?
自闭症的治疗
• 目前尚无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 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自闭症不可治愈,但部分 患儿经早期干预可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 。即使最严重的患儿也能大大改善其不当行为。
持) • 根据智力水平,自闭症分为高功能、低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 • 高功能自闭症
智商正常(>70),高功能自闭症占自闭症的百分之二十。 • 低功能自闭症
智力低下(<70),低功能自闭症占自闭症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 阿斯伯格综合症
具有与自闭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自闭症 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自闭症,与自闭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 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 在3-6岁之间的中等能力自闭症儿童,如果陌生人和他们接触和交流依然会得到小概率的回应。 一般来说经过干预可以一部分改善他们的能力值,或许可以在7岁左右读到普通小学,但是却 基本上撑不过三年级(因为小学三年级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之后可以呆在特殊学校和家里 的情况会比较多了。所以年龄偏大的孩子大家接触的会比较少,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亲属以外的 周围人几乎没什么太大交集。如果规则感良好,大家也不太会关注到他们。他们具备自理能力 和一部分的社交能力,有固定的对话模式,不能跳出这个范围。
社会交往障碍
• 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对人脸缺乏兴趣,不能分辨人物表情与情绪。缺乏共同关 注,缺乏模仿能力。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 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 愿望。
自闭症的分类
• 根据社会交流及刻板行为这两类症状表现不同,对自闭症的不同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 • 重度自闭症(需要非常大量的支持)、中度自闭症(需要大量的支持)、轻度自闭症(需要支
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 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分子遗传到神 经免疫、功能影像、神经解剖和神经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人们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孤独症的 致病原因。但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兴趣范围狭窄
•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 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 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