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役权
性质:对他人的不动产作为标的的一种用益物权
特征
1、标的物的特性
2、目的性的特性:使当事人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加好的利用
3、无需登记的特性
4、从属性:地役权是独立类型的物权,但该从属于供役地和需役地
地役权的设定(取得)
1、依合同产生,双方需要履行相应权利义务
2、登记对抗主义
地役权无需登记,自合同生效时取得。
合同只约束(甲乙)双方当事人
案例:A未经登记,BC之间受让土地,B也未通知C,A是否继续享有地役权?
主流观点:C(受让人)不能作为善意第三人,一般认为受让人受让了物上的所有权利负担(包括地役权等用益物权)
少数观点:C可以作为第三人,因为基于信赖利益等地考虑以及实际情况,可以适用C作为第三人处理
地役权的内容
地役权人的权利:役使土地/建筑的权利
地役权人的义务:支付费用+诚实信用+归还义务
供役地人的义务:按照约定容忍需役地人对土地的役使
供役地人的义务:收取费用
地役权的转让
1、不能单独转让
原因在于其从属性,要考虑地役权的前提问题
2、需/供役地转让时,由于地役权的从属性,地役权必然随之一同转让(除非有相反约定)
地役权和相邻关系(权)的关系
共性:土地相邻
区别:
1、权利性质不同
2、目的不同
3、产生方式不同
4、有偿性、无偿性不同
相邻权:无偿[参考相邻权相关理论]
地役权:都是有偿的
5、期限不同
相邻权不存在期限,相邻关系一直存在
地役权有期限,需要通过合同约定期限(十年、二十年),超过期限自动消灭
供役地人=负担地役权的人
蓄意地人=行使?地役权的人
第十章、典权、居住权
物权法上没有规定,但学术界认可赞同(尤其是典权普遍认可,居住权争议略大)典权
物权法规定严格的物权法定,没有例外(其他物权不受法律保护)——很不合理,私法应该允许类推,满足物权特征的、不损害第三人权利和公共利益巩固良俗的,法律应该保护(可以要求在程序上确认),如典权
否则缺少了很多必要的经济活动手段
立法上不认可,学理上有所总结
典、当是不同的制度,“典当”=“当”,而非“典”
“典”是很好的融资渠道
典权的特征
1、标的物:不动产
2、目的:对他人的不动产加以利用[占有、使用、收益],属于用益物权
3、有偿性:获得典权是有偿的
一些定义:A出典人(具有所有权)、B承典人(取得典权[用益物权])、典契(合同)、典物、典权、典价、典期
4、期限性:典权具有期限
设立
1、通过合同设立,合同设立时即形成典权
2、登记效力
权利义务内容
典权人权利:
1、占用、使用、收益
2、转让
3、转典
4、出租
5、抵押
典权的效力
典价支付:典价必须一次性支付
回赎与绝卖:以当初的典价回赎,到期没有回赎,构成绝卖(丧失回赎权构成绝卖)
找贴:将典权关系变为买卖关系,一般存在“贴水率”,经过协商在典期之内,由出典人再支付一定价格,形成买卖关系
居住权
广义上可以纳入用益物权,本质是“人役权”,基于特殊的人身关系,从而可以役使他人的财产,财产通常限于房屋,且限于局部房屋
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居住权,标的物只限于居住用房(排除所有的商业用房)
为了保障某些特定的人有安身之处(层次低于:居者有其屋,是所有权层次的)
概念:基于特殊人身关系,享有他人局部房屋的权利
标的物:仅限于居住用房
享有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设立:两种产生方式:约定+法定
约定:基于协商,以居住为目的使用他人房屋。
举例如下:
双方离婚,所有权归属于一方(如男方),变更登记完成,女方现在没有房屋居住。
虽然房子归于男方,5年之内女方仍然可以使用盖房——约定居住权
通过遗嘱、遗赠也可以形成居住权,不肖子孙,但保姆尽心尽力,保姆可以基于特定人身关系
居住权的小夜曲重弹效力,有政策上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