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生产工艺
(5)考虑最低成本的钢液成分微调操作。
第三部分 炉外精炼
第二部分 顶底复吹转炉
第一节 概 述
转炉的主要形式是氧气顶吹转炉,国外称LD(1952年奥地利的林茨城(Linz)和多纳维兹城 (Donawitz)先后建成了30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所以此法也称为LD法 )转炉,美 国称BOF(Basic Oxygen Furnace)炉。转炉在冶炼时炉子保持不动,从上部吹氧,但在 装料和出钢时可以前后倾动。氧气顶吹转炉的形状如圆筒,外部是用钢板制成的炉壳, 里面砌有镁炭砖等耐火砖。炼钢的原料主要是铁水、废钢。 顶底复吹转炉主要冶金特征:
装入制度
装入制度是指转炉合理的装入量和合适的铁水 与废钢之比。 装入量的过大或过小,直接影响到技术经济指 标的好坏。装入量过大,造成造渣困难,导致 严重喷溅,不但降低金属收得率和炉衬寿命, 而且延长冶炼时间;装入量过小,不仅影响产 量,同时由于装入量少,使熔池深度变浅,加 深氧气流股对炉底的冲击作用,炉底过早被损 坏,甚至造成了炉底烧穿所引起的穿炉事故。
第二部分 顶底复吹转炉 第四节 炼钢的五大制度
(1)装入制度: 分阶段定量装入。 (2)供氧制度: 恒压变枪位(经常使用);恒枪
位变压 ;变压变枪位。
(3)造渣制度: 单渣操作;双渣操作(对P较高
的铁水);留渣操作。
(4)温度制度: 合适的过程温度和终点温度。 (5)脱氧合金化:沉淀脱氧(加到钢液);扩散
脱氧和合金化
氧气顶吹转炉在吹炼过程中向熔池提供了大量的氧, 以供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同时有一部分氧溶解于钢 液中,在出钢时若不脱氧,则钢液在浇铸过程中, 随着温度的下降,引起与碳的再氧化,生成的CO气 泡使铸坯产生皮下气泡。另外,钢中的氧能使钢变 脆,塑性下降,所以在冶炼终点时要进行脱氧。把 钢液中的氧去除过程,称之为“脱氧”。 合金化:在炼钢的终点,与脱氧操作的同时,按钢 种规定成份范围配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称之为合 金化。脱氧和合金化在炼钢过程中是同时完成的。
供氧制度
供氧制度是指把氧气流股最合理地喷向熔池, 使氧流与熔液间的物理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条 件。其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供氧强度,供氧压力, 枪位高低和喷嘴结构等方面。目的是为了确保 正常供氧和造渣,使铁液中的部分C、Si、Mn 等元素均匀氧化,放热升温,化好前期渣和过 程渣,达到去除S、P有害元素。同时,在一定 炉容比的条件下,既要尽量提高供氧强度和冶 炼强度,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又要减 少喷溅,使冶炼过程正常进行,提高金属收得 率和减少温度损失。
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是研究造渣方法,加入渣料的种类、时间和 数量,以及如何快速成渣,达到最大限度地去除钢液 中的S、P,缓和冶炼过程中的造渣速度与脱C速度之间 的矛盾,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具有一定碱度及氧化铁 含量、适当粘度和数量的炉渣的操作工艺。 炉渣在冶炼过程中的作用:转炉炉渣必须保证有足够 的碱度和流动性,以利去除金属液中的S、P;对耐材 的侵蚀程度最小;为分散的金属液滴脱C创造有利的条 件;作为热量损失的保护层和避免氧气流股强力冲击 熔池,可减少热量损失和金属喷溅;还可防止钢液从 大气中吸收N2及H2O分等有害气体;利用炉渣强力洗涤 钢液,吸附外来及内在的细小非金属夹杂物。
铁水炉外喷粉脱硫脱硫剂分为石灰系、碳化钙系、镁系三类 脱硫剂,可以单独使用,可以复合应用,往往可以取得更好 的冶金效果。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表1-1 各脱硫剂相对脱硫能力和平衡[S]含量 (1350℃)
脱硫剂 CaO 6.489 1 CaC2 6.94×105 1.0×105 Mg 2.06×104 3170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第二节 喷粉脱硫工艺过程
喷粉脱硫过程示意图: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铁水预处理脱硫是铁水预处理过程的最 重要的环节,其优点在于: 1)有利于稳定高炉造渣制度,节约能耗; 2)保证炼钢吃精料,有利于钢铁产品的 结构改革,提高质量。 3)有利于钢铁冶金的整个流程实现最优 化。
炼钢工序
胡育新 2010年11月
前 言
目前唐山建龙炼钢厂生产粗钢约200万吨/年,主要冶炼钢材种类有:冷
轧用钢08AL、深冲钢SPHD、汽车大梁钢JL510L 、石油管线钢X42、J55、
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Q195L、Q215、Q235、Q345B、20#钢等。
拥有60吨转炉两座,铁水预处理一座,LF炉一台,五机五流方坯连铸机
平衡常数Ki 相对大小
平衡[%S]
3.7×10-3
4.9×10-7
1.6×10-5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镁与硫的亲和能力很强,它是一种很有效
的脱硫剂,根据计算,在1350℃时,用
镁脱硫的平衡含硫量为1.6×10-6。
我厂使用镁系脱硫剂,优点是脱硫能力强, 反应速度快,适用于大量处理铁水,能达 到[S]≤0.005%,而且渣量少,渣中带走 的铁损和热量损失少,对环境污染亦小, 可以不进行预先除渣;采用钝化镁粒在贮 藏和运输期间都比较安全。
基本功能:
(1)均匀钢水成份和温度;
(2)精确控制钢水成份和温度; (3)脱氧、脱硫; (4)脱气; (5)去除钢中夹杂物; (6)夹杂物形态的控制;
(7)特殊元素的合金化。
第三部分 炉外精炼
LF精炼过程主要操作:
(1)根据钢液中酸溶铝的要求及钢液中的氧含量确定 喂铝量的喂铝线操作; (2)考虑埋弧加热、脱硫、吸附夹杂物的造渣操作; (3)考虑防止吸气、卷渣以及加快夹杂物去除的吹氩 搅拌操作; (4)考虑温度目标控制的供电操作;
温度制度
温度制度是研究炼钢过程中的热化学和温度控 制的问题,而温度控制主要是指过程温度及终 点温度的控制。若出钢温度过低,将会造成钢 包结冷钢、连铸结流和回炉等事故;出钢温度 过高,往往使钢中气体含量和夹杂物含量增加, 影响钢材质量。因此,控制好终点温度是转炉 炼钢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过程温度的过 高或过低,直接影响到成渣速度与脱碳速度之 间的关系,控制不当,造成喷溅,增加铁的烧 损,以及降低炉龄,另外,过程温度的控制是 达到理想终点温度的关键。
(1)炉渣氧化性明显降低; (2)钢液中残锰量明显提高; (3)脱磷和脱硫反应非常接近平衡, 有较高的磷和硫的分配系数; (4)吹炼平衡、喷溅量少,金属收得率提高;
顶底复吹转炉2座。 公称容量:60吨 出钢量:66吨
第二部分 顶底复吹转炉
第二节 炼钢用原材料
(1)主原料: (2)辅原料:
渣改质剂等
(4)其它材料: 增碳剂、氧气、氮气、氩气、溅
第二部分 顶底复吹转炉
第三节 炼钢的基本任务
炼钢就是在给定的原料条件下,根据钢种成分要求,冶炼出成分合格、 有适当温度的钢水。 (1)脱碳,通常铁水含C量较高,要通过氧化反应将碳降到所炼钢
种的规定范围。
(2)提温,为保证出钢后钢水能顺利地浇注,应通过金属氧化放出 的热量(化学热)将钢液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 (3)去除P、S等有害物质,P会使钢质产生冷脆现象,S会使钢质产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第三节 脱硫原理
硫能溶于液态铁中形成无限溶液。但工业生产中,硫在铁和 钢中的含量约为0.001—0.1%。一般认为硫以元素状态溶解 于液态铁中。钢铁冶炼脱硫,就是要形成稳定的硫化物,并 能与钢或铁水顺利分离,脱硫基本反应方程式如下: Mg(g)+[S]=MgS(s) ΔGΘ=- 427367+180.67 T
生热脆现象
(4)去除气体及杂质,钢中(H、O、N)以及非金属夹杂物(氧化 物、硫化物、氮化物等)都直接影响钢的表面质量和内在质 量,在钢成材后又影响其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 (5)脱氧与合金化,在炼钢过程中因为脱碳反应的需要,要向钢液 供氧,就不可避免的使钢含有较多的氧,氧无论是以气体形态 还是以氧化物形态存在于钢中都会降低钢的质量
终点控制
终点控制主要是指终点的温度及成份的控制。铁水 在炉内,通过供氧、造渣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物理 化学反应,铁水经冶炼而达到所要求的钢种时,称 之为“终点”。终点所具有的特点是: ⑴ 钢中含C量达到所炼钢种的控制范围; ⑵ 钢中含S、P量均低于规格下限所要求的值; ⑶ 终点温度能达到确保顺利浇铸的温度。 冶炼终点主要根据钢水的含C、S、P量及温度来确定。
铁水预处理是指高炉铁水在进入转炉。其 中铁水预脱硫是最先发展成熟的工艺,我厂铁水预处理应
用的是喷粉(钝化镁粉)脱硫工艺。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铁水脱硫过程示意图:
第一部分 铁水预处理
第二节 喷粉脱硫工艺过程
喷粉脱硫过程示意图:
脱氧;(加到熔渣中);复合 脱氧。
吹炼过程中金属和炉渣成份及温度变化
⑴ 吹炼前期:指Si、Mn氧化期。 ⑵ 吹炼中期:指C氧化期。 ⑶ 终点控制:在拉碳的同时,确保P、S含量 和温度符合钢种的出钢要求;
综上所述,要炼好一炉钢,首先要造好渣,才 能达到碳符合钢种要求范围,去除S、P有害元 素,以及调整到合格的出钢温度。同时要组织 好出钢,做好脱氧和合金化操作,确保化学成 份符合钢种要求。
第二部分 顶底复吹转炉
第五节 挡渣出钢的方式
挡渣球法
第三部分 炉外精炼
第一节 概 述
炉外精炼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1)真空脱气;
(2)钢包精炼;
(3)钢包吹氩; (4)钢包喷粉; (5)喂丝技术。
我厂炉外精炼设备为1座60吨LF钢包精炼炉。
第三部分 炉外精炼
第二节 LF精炼炉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