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心肺复苏培训
2、A——打开气道(分四个步骤) 首先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
有假牙的取下假牙 仰头举颏法
仰头抬颈法
双手抬颌法
3、B——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用5到10秒时间:一看二听三感觉 操作:1、救护员用放在病人前额的拇指和食指捏紧伤
病员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逸出。 2、救护员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者口唇四
周,再缓慢 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持 续1秒(成人),同时观 察伤病员胸部隆起。 3、吹气完毕,救护员松开捏鼻的手,侧头吸入 新鲜空气 并观察胸部有无下降,听、感觉伤 病员呼吸情况,准备进行下次吹气。连续两 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
注意:
1、人工呼吸一定要在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
2、向伤病员肺内吹气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 廓略有隆起即可,吹气量不能过大,以免 引起胃扩张。
3、无心跳——观察不到伤病员脉搏搏动。
二、CPR的步骤(C、A、B)
1、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胸外心 脏按压)
2、A (airway)——打开气道 3、B (breathing)——人工呼吸
CPR:
1、C——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触摸颈动脉用5——10秒判断有无心跳。(婴儿触摸肱动脉) 若无脉搏,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22.1% 4分钟以内 ——成功率60%左右 4到5分钟开始——成功率50%左右 5到6分钟开始——成功率10%左右 6分钟后开始——成功率4%左右 10分钟后开始——成功率1%—2%左
右
CPR:
CPR的对象(适应症):“三无”的人
1、无意识——大声喊叫不答应,轻拍肩部无 反应。
2、无呼吸——看不到伤病员胸部和上腹部的 上下起 伏感、听不到伤病员口鼻的呼吸声、 用侧面颊感觉不到伤病员的呼吸气流
出现自主循环的可停止复苏
急救知识培训
现场心肺复苏(CPR)
急救的目的和意义
1.赢得挽救伤员生命的宝贵时间 2.防止伤情继续恶化 3.减少后遗症 4.减轻伤员的痛苦
一、CPR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欧洲:院前CPR成功率在20%左右 美国:现场CPR成功率在60%左右 北京:2001年到2004年257例中成功57例,占
3、吹气时间每次1秒钟。
心 肺 复 苏 的 流 程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Biblioteka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取带除颤器
检查脉搏:须在10 秒内确定脉搏?
无脉搏,即给30次心脏按压,2 次人工呼吸,快速有力的按压 (100次/分),并充分释放,减少按压过程中的中断
每5-6 秒1次人工呼吸, 每2分钟检查1次脉搏
Ⅰ、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3处)— —心窝。
Ⅱ、救护员一手的中指轩置于伤病员一侧肋弓下 缘。
Ⅲ、中指沿肋弓向上滑行到双侧肋弓的汇合点, 中指定位于此,食指紧贴中指并拢。
Ⅳ、救护员一只手的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食指 并平放,使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Ⅴ、定位的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双手掌根 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LOGO
定位与操作(二)
Ⅵ、救护员的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 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至 少5厘米。
Ⅶ、放松后,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Ⅷ、按压频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与吹气
之比为30:2 Ⅸ、反复进行,每5个周期重新检查循环体征
注意
1、确定伤病员无意识、无咳嗽、无运动、无 脉搏,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按压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按压和放松 所需时间相等。 3、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使胸壁回 到正常位置。 4、按压要有节律性,频率不可忽快、忽慢。 保持准确的按压位置。 5、按压时,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改变。
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施行30次按压。每次下压深度至少 5厘 米按压后完全放松,胸壁回复原位。
成人每做30次按压,需做人工吹气2次, 连续做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重新评估伤病员的呼吸、
循环体征。 如有呼吸脉搏,将伤病员置于复原体位;若没继续以30:2
的比例实施心肺复苏。
定位与操作(一)
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 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 能停止超过10秒钟。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 1、患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2、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3、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员死亡 4、救护员筋疲力尽不能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5、连续抢救超过30分钟以上,伤病员仍未
AED / 除颤仪到达
需要
检查节律,可以除颤? 不需
给予 1 次除颤, 立即做 5 组 CPR
再检查节律
立即做 CPR,每5 组后检查节律1次。 再继续CPR,直到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开始。
心肺复苏有效表现
1、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2、恢复可以探知的脉搏搏动、自主呼吸。 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4、伤病员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