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篇1摘要: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食品安全原因建议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

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中国有句话:病从口入。

常有朋友问“,现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喝奶粉的婴儿得肾结石。

随着食品自然生产方式减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增加,食品被人为污染的机会逐渐增多。

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

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

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

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

②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

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

③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④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

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⑤假冒伪劣食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如: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假化肥假农药的坑农害农事件等。

⑥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

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⑦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等等。

尽管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食品安全受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其中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最严重,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5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上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工艺落后,卫生条件极差,20%~30%没有达到行业标准,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食品营养指标达不到要求等;再有食品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多达350余万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尚未出台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现有法规分散、零乱,且标准过少。

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①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

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

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③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

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难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

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

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我希望这个建议能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安全,能改变现在这个麻烦的危害食品吧!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篇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裕,人民不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难度。

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并且,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最为关心的,成为2009年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重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重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食品量的安全保障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食品质的安全性。

事实上,随着高效的现代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人们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食物短缺的困扰,食品质安全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受到全球公众的关注。

时下一般观念上公众理解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属于食品质安全范畴。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跨越。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

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近两年来的“苏丹红”问题,使苏丹红这一在普通人看来很陌生的致癌化学制剂,却为人所耳熟能详。

从辣椒制品,到“红心”鸭蛋,甚至到唇膏、口红,“身影”频频出现。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如今让人谈食色变。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状近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2005年上半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9241亿元,同比增长25.68%,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20万余人,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以上。

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采取多项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广泛地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食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猖獗势头得到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大幅度改善,国民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明显进步,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度提高,公共卫生得到有效维护。

食品行业中涌现出许多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一批采取定牌加工(OEM)模式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卫生标准作为技术保障,在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为我国食品安全打下了一定基础。

问题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尚有很大差距。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如在我国的食品产供销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生产、大量食品经过多个操作环节和中间人、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足、食品暴露和污染及掺假风险增加、农业现代化操作和食品生产等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控制食品安全的基本设施和资源不足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