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土壤)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土壤)

土壤地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与实习路线: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3日:长春——长岭——白城——乌兰浩特2011年7月2日——2011年7月7日:长春——蛟河——敦化——二道白河——长白山实习目的:1. 野外实践检验真理,实证课堂讲授内容。

通过野外实地实习考察,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验证课堂与书本知识,并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释问题。

2. 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土壤地理研究方法,形成基本的独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通过野外实地实习考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土壤地理野外研究考察方法,并能结合野外具体实际,能够独立的运用土壤地理研究方法进行考察。

实习内容:1 吉林省土壤地理调查2 长白山土壤垂直带调查。

仪器用品:实习记录本、铅笔、铁锹、GPS、高度表、指南针、盐酸、土壤盒、钢卷尺等。

报告内容:1.吉林省土壤类型调查1.1 调查方法长途路线调查法1.2 调查区概况1.2.1 地质地貌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两者大致以北纬42°30′~42°43′的库伦旗、梅河口、桦甸、和龙一线为界。

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根据本省地址构造的特点,以四平-------长春一线为界,全省可分为两个一级地貌区。

西部是以沉降为主的松辽平原凹陷区;东部地区是以上升剥蚀为主的老爷岭------长白山隆起区。

由于各地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新构造运动类型及其特点不同,地貌成因类型有显著差异。

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阶梯式下降。

1.2.2 气候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虽然距海洋较近,但因长白山走向垂直于东南季风方向,大陆性气候十分明显。

全省同时受西风环流和西伯利亚系统贝加尔湖低压的影响,每年春秋两季季风交错明显,因而本省气候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快霜来早,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全省海拔多年平均气温在2~6℃之间。

1.2.3 植被全省植被可概括为地带性植被类型和非地带性植被类型,前者是地带性因素所决定的植被类型,包括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草甸、草甸草原以及草原等植被,后者是岩性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非地带性因素所决定的植被类型。

1.3 吉林省土壤类型调查1.3.1 黑土(长春安龙泉)通过对长春安龙泉地区进行调查及土壤取样分析,土壤调查表如表1。

表1 黑土土壤调查表该地区平均海拔为200m。

地势较平坦,起伏小。

地质为中更新世Q2时期的黄土状亚黏土。

水文特征为水上处境。

气候为温带半湿润气候。

发育的土壤为黑土,植被为森林草原。

黄土状亚黏土说明Q2时期该地区为温带气候,而亚黏土颗粒细,说明Q2时期该地区水流慢,也反映当时地表起伏小,有一定降水,为半湿润气候。

水上处境说明该地区既有元素的迁入,也有元素的迁出。

由于地处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期,土壤湿度较大,草原化的草甸植物森林草原生长茂盛,根系发达,大量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对黑土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黑土地区的气候条件利于腐殖质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该地区为半湿润气候,夏秋季温暖多雨,对土壤具有较强的淋溶作用,可溶性盐从剖面中淋失,甚至少量的铁、锰、硅等元素也发生淋溶和淀积作用。

母质为黄土状亚黏土,质地黏重,外加季节冻层的影响,土壤易形成上层滞水,产生还原环境,但在干季又出现氧化环境,使得一部分铁、锰形成结核和锈斑,聚集在剖面中,现实潴育化特征。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水分潴积(还原淋溶)过程使得该地区土壤发育成黑土。

1.3.2 淋溶黑钙土表2 淋溶黑钙土土壤调查表伏龙泉高台地海拔为280-320m。

地势较平坦但起伏较长春黄土台地大。

母岩为红色砂砾岩,母质为红色砂质。

为水上处境,气候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发育着淋溶黑钙土,生长的原生植被为森林草原。

在Q1早更新世时期该地区位置就比长春高,在Q1-Q2期间,地壳抬升,并在该地区与长春黄土台地间形成断层,形成高台地,称为伏龙泉高台地,此次抬升使其称为松辽分水岭。

砂砾岩呈红色,但不够红,说明当时是亚热带气候;而颗粒细小,说明河流水量大,若是暴雨,则应该有较大砾石且气候干旱,但实际为无较大的砾石,而是颗粒细小,故为湿润气候,即当时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原生植被被破坏,故不能根据现有植被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但突然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可通过土壤推测出原有植被和气候特征。

土壤类型为淋溶黑钙土,土体上部无钙积层,向下1m有石灰,说明此地淋溶很深,但要比黑土区弱(黑土区全淋溶)。

高台地,地形变化明显则加剧了黑土与黑钙土的分化。

若地形平坦,则土壤特征应是逐渐过渡。

淋溶黑钙土,淋溶强,石灰到达母质,因母质为砂砾岩,胶结弱,疏松,透水好,加上地形因素,起伏较大,导致弱地钙化。

土体上部为黑土,生物累积,向下逐渐过渡,参差不齐,并有老鼠洞存在。

黑土和(淋溶)黑钙土的界线为翁河。

1.3.3典型黑钙土表3 典型黑钙土土壤调查表该阶地海拔160m,地形平坦,形成时间不是太长。

母质为Q3时期的黄土状亚砂土。

为水上处境。

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年降水量为500mm,发育着典型黑钙土,生长原生植被为森林草原,羊草为建群种。

因该地北部有河流,故地貌为一级阶地。

地势平坦,起伏小。

再向下有卵石,为典型的河流二元结构。

再向下为基岩。

母质为黄土状亚砂土。

判断砂土还是黏土的方法:湿水一弯会出现裂痕的是砂土、亚砂土,而可弯成弯儿的是黏土、亚黏土。

因比Q1和Q2时期松散,可能为Q3或Q4时期的,又因上部有土壤形成,可能为Q3时期。

土壤为典型黑钙土。

向土壤中点盐酸立即冒泡。

腐殖质积累少,颜色逐渐过渡。

土壤表层无碳酸钙,碳酸钙而是以假菌丝体的形态富集于土壤的一定深度,月50-60cm深。

说明钙自上而下至50-60cm处迁移富集,母质释放的钙,生物残体释放的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富集于此。

钙积层是土壤形成的产物,不是地质产物,地质母质中钙更多。

淋溶黑钙土和典型黑钙土的界线为小青流水。

1.3.4盐化草甸土表4盐化草甸土土壤调查表十三泡湖水水面海拔为130m。

地貌为河漫滩,泛滥平原,地势不平。

是由于从大兴安岭流出的流水,携带泥沙在此地沉积沙,而此地以西风为主,风力侵蚀将粗粒物质带到远处堆积成沙垄,同时侵蚀出洼地。

沙垄和风蚀洼地间距离较近,说明风力小,故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小。

母质为Q4时期的砂土、亚砂土,由流水搬运堆积成。

土壤为非地带性半水成土壤盐化草甸土。

由于地表植被生长良好,生物累积丰富,表象为有机质明显表聚。

水下处境广布,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出现氧化还原交替环境,土壤发生潴育化过程,有发黄的铁斑。

盐化主要以苏打为主,如硫酸钠、碳酸钠。

块状白色碱地与农耕地交错分布。

是由于河漫滩扩张,阶地被侵蚀,剩下块状阶地耕种,而河漫滩因受地下碱水的影响不适合耕种,故出现块状白色碱地与农耕地交错分布现象。

地形导致土壤分布特征如下:黑钙土与草甸土交错分布,草甸土与盐土分布于沿湖周边,碱土零星分布。

风积地貌沙垄(沙丘),现为固定沙丘,已有土壤形成,生长植被。

在吉林省内不是沙丘,而是长条状的沙链、沙垄。

沙垄一条条,难道有多条河流吗?不是,由于松辽分水岭抬升,霍林河逐渐向下改道,形成并排状沙垄。

同时形成闭流河,加重碱化。

沙化与碱化相互加剧,而此地主要为沙化加剧碱化。

沙丘上树是人工种的,长势不太好。

河漫滩由于受地下碱水影响,并且地下水位高,树易倒,不不适宜树木生长。

而沙丘,毛管不发育,不会盐碱化,树可生长。

原生植被为蒙古黄榆,现在是杨树。

沙丘土壤层厚,说明沙丘已固定一段时间,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型风沙土。

风沙土为初育土,表层因生物积累逐渐固化;钙积层,有钙化特征。

风沙土在稳定条件下,将向地带性土壤发育。

风沙土有三种类型,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流动风沙土,此处为固定风沙土。

1.3.5 草甸黑钙土表5 草甸黑钙土土壤调查表该洪积台地位于洮南市东侧,海拔160m,白城海拔为170m,地势变低。

景观发生变化,多水田。

沙化、碱化减小。

因此地比河漫滩高,在洪积扇边缘,与河漫滩相连,故地貌类型为洪积台地。

地表为洪积泥石流,大小不一,磨圆不好。

该洪积泥石流来自大兴安岭的沟谷,洪水携带泥石冲出大兴安岭,形成洪积扇。

白城市区也位于洪积扇上,因此发洪水时白城被淹没很正常。

母质为河漫滩相。

卵石上部为细粒土壤,是洮儿河泛滥带来的细粒物质,因细粒物质和卵石自上而下交替分布,故呈河漫滩相。

河漫滩沉积物为Q4,所以该地理过程发生于Q4时期。

发生上述地理事件,说明当时大兴安岭自然植被不好,气候干旱。

而现在植被好,说明现在气候比之前变湿润,时间大概是5000-10000年前。

现气候类型为温带半湿润气候。

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为地带性土壤。

此处为水上处境。

土壤形成过程受地下水影响作用,可找证据,条纹状铁锈。

从土壤剖面观察,最上方为腐殖质层,呈黑色。

往下是灰黄色的钙积层,集中分布,因受地下水的顶托作用。

再往下为黄色过渡层。

最下层为棕黄色的铁锈,说明有潴育化过程。

沙化、碱化减少,因无沙源故无沙化,因无毛管作用,故土壤碱化小。

1.3.6 栗钙土表6 栗钙土土壤调查表该高洪积扇台地面海拔280m。

成层,水成。

颗粒大小不等,磨圆不好,仍是洪积扇,但比之前的洪积扇胶结好,基岩为Q1时期。

层不平,由于后期的构造运动造成,但不强烈,为第四纪内小的构造运动。

存在颗粒较细的一块,说明当时洪水小,也说明当时植被覆盖好,气候湿润。

表层红是由于后期氧化形成。

但并未广泛存在,可能只有一段时间气候湿热。

土壤为栗钙土,植被为针茅草原,说明气候干。

现气候类型为温带半干旱气候。

因此地距离大兴安岭近,降水丰富,故降水少的原因被否定。

可能是因为此地地势高,风力大,蒸发大以及不受坡面水影响而导致此地气候干。

与坡下杨树对比,高洪积扇上的杨树顶秃,原因是水分少,丰水年树顶还会长出来;亦可能是因为风大,蒸发大,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少。

1.3.7 暗栗钙土表7 暗栗钙土土壤调查表该地海拔400多米,地貌类型为丘陵,处于大兴安岭东部边缘。

此处即进入大兴安岭,东北大平原完结。

地表为火山喷出的凝灰角砾岩,火山喷出在地表,现在仍在地表,说明较早,大概在第三纪末,第四纪初。

母质更粗。

老洪积扇和新洪积扇上下明显变化,由于地形因素作用。

气候类型为温带半干旱气候,可能受地形因素影响所致,也可能气候本来就是半干旱气候。

土壤类型为暗栗钙土。

表层腐殖质积累,较黑钙土薄。

具有明显的钙积层。

碳酸钙向下积成石灰。

陡槛为黑钙土和栗钙土的界线。

2.蛟河盆地土壤调查2.1 调查区概况(一)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1 地质地貌蛟河盆地是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加在老爷岭和威虎岭之间。

该区在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基岩是海西期花岗岩,中生代燕山运动时,地台活化,蛟河盆地下降,接受白垩纪湖相沉积,燕山期花岗岩出露于原有的海西期花岗岩之上,因此中部高的是燕山期花岗岩丘陵、台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