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识.doc

汉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识.doc

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一、服常篇什么是服要做服,首先要知道服的基本常。

服,不是古装,也不是指朝的服装,而是民族的民族服装,个例子,就如同藏族人穿的藏袍,朝族穿的朝服一,一个真正自己民族的人就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服!服的种服有很多种,的来,的可以分成礼服和常服。

礼服指在正式隆重的合所穿的衣服,形制要求很格,衣的度、袖子的与、甚至色花的搭配都有格的要求,而且必穿中衣。

而常服就是指在平常日子里穿的衣服了,可以穿着上班、做家、甚至下田耕作,常服的要求没丵礼服那么格,的来,常服的特点只要遵循交右衽(当然也有、直的)、系(不用代的扣、拉之的西),平面剪裁就可以了。

服的女装主要有曲裾、襦裙、褙子⋯⋯服的男装主要有直裾、直身、短打(也适合女生) ......二、材料准篇工具 A 、机,功能是合布料,机主要分两种:旧式的脚踏式的(此点是速度可以灵活掌握,适合新手,本人用的就是种)、机。

(如果没有机,用手工也可以哈,就是速度太慢,而且不容易把条直!估一个月才能做一件服了)B 、机,功能是把布料的合的好,不至于边缘散开。

锁边机也有好多种,便宜的100 多元,贵的有 1000 多甚至几千的。

自己学做,买个100 多元的三线锁边机就可以了。

在布料批发市场上有买的。

C 、其他工具:剪刀一把,直尺一把,软尺一把(一元钱就可以买到,功能是用来量人的各种尺寸!),划粉一盒(用来在布料上画裁剪线条,可以洗掉。

),各种颜色的缝纫线(根据布料颜色,一般什么颜色的布料就用什么颜色的线。

)面料 A 、做汉服的面料很多,只要你去趟布料市场就知道了,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对于新手,一般来说,颜色搭配可以选近似色,花布与素色布搭配,最容易出效果。

注意的是要考虑布料的缩水问题,在面料搭配上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面料,比如棉布搭配棉布,丝绸搭配丝绸。

B 、关于面料价格,这个没的说,自己去跟老板砍价,呵呵。

一般棉布在 10 元左右/米,化纤的织锦缎 10 几元 / 米,提花棉 20 左右 / 米。

尽量不要用发光的化纤面料做汉服,因为穿上感觉很廉价,也很舞台化,容易让人产生这是戏服、影楼装的感觉。

个人觉得用棉布、麻做常服很不错,织锦缎适合做礼服,也适合做衣服的边缘。

C 、关于面料的用量。

(根据个人裁剪方式不同,用量也不一样,我写的是自己在实际制作中的用量。

)曲裾:主料 4 米(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2 米( 150 厘米宽);襦裙:上襦 3 米( 150 厘米宽),裙子(包括上襦的衣缘) 3 米(150 厘米宽),腰带 0.5 米;褙子:2 米( 150厘米宽),衣缘0.5 米;直裾:主料 4 米(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2 米(150 厘米宽);直身:主料 4 米(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1 米( 150 厘米宽);短打:上衣 3 米( 150 厘米宽),裤子 1 米(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0.5 米( 150 厘米宽)(此用量也适合中衣裤子)三、确定各部位尺寸领口宽 20 厘米左右;袖通长,即袖展开两袖口之间距离 236 厘米;袖口宽 23 厘米;袖宽 46 厘米;腰宽 69 厘米,腰围即 138 厘米;下摆通长为腰围 2 倍,即 276 厘米;裳长 96 厘米;袖口宽:袖宽:腰宽= 1:2:3;上衣长:下裳长 =1 :2( 48 厘米:96 厘米)。

从零开始做汉服之测体选好款式,工具也准备好了,快快去做衣服 ..等等,没尺寸怎么裁衣服呢?哦,原来还要测体 ^-^ 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穿的衣服尺寸不一样,要先把身体关键部位测量好,才能根据测出的尺寸裁剪合身的衣服。

这里我们用厘米做为测量的单位,一般要测以下部位的尺寸: (1) 胸围:经胸部的最高点作胸部的水平线,其周长即为胸围。

(2) 腰围:在身躯的最狭窄处,作腰部的自然水平线,其周长即为腰围。

(3) 臀围:在臀部最宽处,作其水平线,其周长称为臀围,也称坐围。

(4) 颈围:脖子的周长即颈围。

(5) 肩宽:颈下与肩的连接点到肩与手臂的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即为肩宽。

(6) 臂长:肩与手臂的连接点到手腕之间的长度即为臂长。

(7) 身高:肩到地之间的长度即为身高。

(8) 上身长:肩到腰部最狭窄处之间的长度即为上身长。

(9) 臀高:坐在椅子上,腰部到椅子水平面之间的长度既为臀高 (10) 大腿长: (10) 大腿长:膝盖到胯下间的长度即为大腿长。

汉服裁剪的细节问题和肩袖问题汉服细节的处理,一直就是个大问题。

相当多的朋友做的汉服徒具其形,穿上后不舒服不说,甚至严重影响形象。

很多朋友说汉服不好看,有的甚至是邋遢,其实问题就是细节没有处理好。

在下这段时间专注于研究汉服剪裁,看了大量实物图,也实践做了几件,把汉服领口细节方面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

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大家都把经验说出来,做出真正的汉服。

领口处理问题:汉服制作其实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合就是衣领左右交错,合起来将人包在里面的意思。

而现代一般衣服剪裁也是一个字:套,一个模子在那,用布料做成个套,能套进去就行。

汉服的领口开得没那么大,根据我的实践开领大概在十三厘米左右,这样的话领子才会贴,不松动。

很多朋友以为,这么小的领口脖子伸不出来。

实际上汉服因为是“合”的穿法开领的那个部位实际上仅仅是衣服贴在脖子后面的那个距离。

大家可以把皮尺从左肩牵引到右肩,就可以看出皮尺贴在脖子后的有多长。

还有,衣领交错是应该有个弧度的。

汉服系带固定衣服的地方在袖根,就是袖子开出去的那个地方。

一般礼服袖根很大,衣领做成直线没什么问题。

但常服袖子较小,做成直线后系带会发现勒住脖子了,很不舒服。

结果就有一些朋友做常服的时候也不得不把系带的地方做成礼服那样,放在腰间。

还有些朋友虽然领口是有弧度的,但依然不行,是因为袖根做小了。

其实汉服袖根是不能小的,即使是窄袖,根部也比较宽,慢慢往外收缩。

仔细看历代实物就能看出,交领平方后是呈现类三角的形制。

对比一下各商家的领子:不是领子宽度的问题,而是领口的制作。

----------------------------------------------------------------从美观的角度谈谈汉服裁剪的肩袖问题自己动手做汉服也有好几年了,成果也不少,不过始终是不满意,所以也一直在反复总结经验教训,现在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汉服裁剪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几种在领子和袖子上,常见的有这些:1、袖子太突兀这个问题在汉服制作中广泛存在,就连央视的“正剧”也不能免俗,请看卫子夫的袖子,衬得两条胳膊好像另外接上去的。

2、肩袖交接的地方褶皱太多其实少量的褶皱也有一种美感,但现在的一些汉服,褶皱也太多了3、上衣前胸看上去很单调有人认为这是没有绣花,我认为也是裁剪问题二、上面这三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虽然汉服是平面裁剪,但人体可不是平面的,这就需要在用平面的方法裁剪汉服的时候有立体的构思1、上衣前面做窄一点人天生会有一点含胸,衣服穿上身,肩袖位置自然出褶子,而且会显得袖子的位置偏后,两条胳膊不自然。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衣服的前后片裁剪的时候过度追求对齐,其实上衣的前片应该比后片窄一点,这样穿的时候稍微提起,就能够把肩袖位置的褶皱消化掉一部分,两袖也会靠前一点。

襦裙还好,曲裾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其实曲裾的内衽最好做两对系带,看一下马王堆的裁剪图,内衽的尖角和下摆交接的地方是有个凹槽的,这样才能既扯平上身的褶皱又提住下摆。

2、袖根放宽参见上图的卫子夫,腋下收太紧,很不自然。

提示:汉服裁剪中,袖口可以收很小,袖根一定要放宽,否则就是剧照里这种囧样子。

垂胡袖的袖根处是尖的不是弧形,这也是有道理的,其实弧形袖根真的很难看,除非你是打算做窄袖。

3、衣领不用完全放平上面是马王堆的文物,仔细看一下衣领,根本没办法完全放平,这是很自然的。

人的脖子是个立体的东西,有长度有宽度,穿上之后自然会把领子撑开来;完全平放的领子在穿上之后会勒得很紧,领口还是要稍微松开一点才好看,但是松太开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所以我对衣领裁剪的建议是,领子可以用直裁法(斜裁最好,不过难度更大),一根长方条没问题,但是领口的裁剪要稍微有点弧度,这样自然是放不平的,但是穿上就平了。

这个建议不适合明代那种倾斜度比较高的领子,如果你要做的是明款,那么领口也要直。

4、上衣保留前中缝古人的上衣有前中缝是为了省布,现在也有顽固的复古主义者,不过我这里依旧是从美观角度谈的。

典型的直领和汉代的偏直领没有这个问题,主要是明代的斜领,本来衣领的位置就比较高,如果没有前中缝,那么前胸会有大面积的单一化,绣花当然可以掩饰这种问题,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心思专门给前胸绣花吧?!另外,上衣的前中缝可以让胸部看上去更“挺”一些,气质更好。

-----------------------------我做了几件也是觉得平面剪裁不合体,衣服老是向后扯 ,也想是不是前幅宽度稍窄一厘米 ,会舒服点.后幅长度比前幅长 1.5 厘米就符合现代剪裁 ,也符合现代人身型 . ---------------------------------- 我现在做上衣都会把前片做窄一点看到如梦霓裳的曲裾,最近的版型不错了,就是肩袖褶子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吊肩膀。

还有一个是曲裾的垂胡袖,这种袖子是立体的,袖扣褶子进去,这个商家都知道了,但是做的仍旧不漂亮,垂胡的形状不对称。

我觉得主要也是袖根太窄,而且做成了弧形的关系,圆袂圆袂,从袖根下面拉根弧线就不是圆的了,曲裾的垂胡就是圆的才好看。

大袖或者垂胡袖,袖根最好做宽,比腰带系扎的部位稍高一点就足够了。

汉服交领襦裙上襦的制作细节扎在裙内的上襦,是加腰襕的襦。

历史上的襦主要是用于扎在裙内,所以才会演化出腰襕。

扎在群内的襦,下部分由较软的布料缝制,并且打褶,可以保证裙子和襦的固定以及上襦不出现臃肿。

上襦都要有前中缝的,裙带,一般1~2CM 宽 1. 襦是有腰襕的 2. 腰襕在短襦和长襦上有区别 3.穿在群内的短襦,因为穿着原因,所以上下布料不一样,下面的布料软,并且打褶。

4.穿在外的长襦,一样有腰襕,但是上下布料一致,且不打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