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文献分析与对科学教师的初步访谈、科学课堂观察,我们认
为,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现状调查重点放在教师专业发 展和教学材料情况和开发利用意愿方面,因此编制了《小学科学教育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问卷》。
我们对重庆市部分科学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
北碚课例研修模式
转变培训方式
课例研修
北碚
网络教研
江北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科学概念:液体也能溶解在水里,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教科书:用胶水或洗发液探究液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用醋、酒精和
醋和酒精很刺鼻,酱油则比较温和,而且醋和酒精溶解时的特点酱油 也基本类似,能够对溶解概念中重要的观察点“均匀”和“透明”产 生相似的效果。学生能够根据观察活动探究均匀是指颗粒的均匀还是 颜色或气味的均匀,透明是指没有颜色还是不混浊等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所谓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一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如此例中没有选用刺鼻的材料;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如胶水着色; 三是有效支撑学生建立概念,如两个活动都更充分地设置了认知冲突,
食用油探究液体是否都能溶解在水中。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胶水+洗发液→有色墨水勾兑过的胶水 观察有色胶水是怎样进入到水中、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再用溶解的
标准判断有色胶水是否溶解; 醋+酒精+食用油→酱油和食用油 课后访谈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
洗发液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可能液体溶解时的动态过程;
本研究所采用的教育资源概念是指维持、组成、参与并服务于教育系 统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空资源、信 息资源和非物质社会性资源等。由于教育资源系统庞大繁杂,基于现 实研究实力考量,本研究选择最基础的物质性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和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将部分取代人、财、物教育资源功能的优质教 育资源——信息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主要教育资源。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或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活动均 需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了个体所 具有的资源总量,则存在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 或问题解决的效率;
根据认知负荷的来源不同,将认知负荷分为原生性(内在)认 知负荷、外在(无关)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原生性认知 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造成的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是指与学习无关的认知活动施加给工作记忆的认 知负荷,主要是由教学设计的缺损造成的额外认知加工活动所 致;相关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进行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认知 操作而产生的认知负荷。
转变培训方式 加强科学课堂研究团队建设 建设优质网络教研平台,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丰富网络教研活动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系统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指导教师自制低成本教学具 课堂研究、教师培训、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师培训和课例研究
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SMILE项目(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
教师培训活动和观摩学习各类优质课和示范课是最受小学科学教师欢 迎的教研活动,科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对网络学习和专家引领期 望较低。
城乡小学科学教师对个人能力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较高, 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联系较少;对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操作性和系统 性的指导。
对策建议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配置 以教师培训和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科学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
回收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3.3%,剔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共108
份,有效率为96.4%。此外,我们还对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科学
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在有效问卷中,小学科学教师情况:专职教师20.37%,兼职科学
教师69.44%,还有10.19%的教师刚接触科学教学或为偶尔代课的老师;
农村学校教师占60.19%,城镇学校教师占39.81%;职前所学专业为文
科的有26.85%,理科为31.48%,大综合为41.67%;中师学历占11.11%,
大专学历占50.93%,本科学历占37.04%,有一人为研究生学历。样本
基本能反映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真实状况,有较高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调查结论
城乡多媒体设备、科学教学功能室和科学实验器材配置不足,农村学 校有接近半数不能满足日常科学教学所需。
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邵发仙
教育资源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资源做了如下解释:教育资源亦 称“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资源,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综合。康宁则讲教 育资源的概念拓展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 空资源、制度资源等几个方面。狭义的教育资源正如台湾学者胡梦鲸 所提出,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经费、活动空间、 教学设备、师资及其他教学活动方案等资源而言。具体由四个项目组 成,分别是活动空间资源、教师资源、经费资源、教学设备资源。
对于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学习材料设计策略都旨在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其次,以学习者为中心,还应该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出发进行设
计,如本例中有色胶水的提供,如果能将色素和胶水同时提供给学生 自由选择,引导他们发现有色胶水更易进行观察,则势必提高学生学 习的元认知水平,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简称CLT)是由澳大利 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等人于20世纪 80年代提出并加以发展的一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