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郭振飞
一、研究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亳州一中高一、高二、高三的在校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项目设计了《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表》,在亳州一中随机抽取若干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98份。

1.2.2 文献资料法
在百度上搜索查阅了体育活动现状的相关资料
1.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学的检验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有75.6%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

值得一提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比例最高:85.4%;而高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比例最底:51.2%。

究其原因,高一新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有较为充裕的课外时间;高二年级为了应付会考占用大量课余时间;高三学生因为面临高考,大部分时间被占用而疏于体育锻炼。

(详情见表1)
2.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87。

9%的男生和65.2%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积极的,认为体育对自身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宣泄情感,结交朋友,舒缓压力。

此外在态度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经过分析:大多数男生天性好动,在运动方面有强烈的表现欲,能积极的参与锻炼;很多高中女生好静不好动,一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人多的地方不好意思活动,怕被耻笑。

这种心理影响了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高一的学生步入新的校园,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于课外锻炼格外热情;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生活更加繁忙,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有点消极。

(详情见表2)
表2 %)
2.3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是人们对客观需求的主观反映。

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多元化的特点。

在诸多动机中“增强体质”居首位,这与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关;前三项指标高一年级高于高二、高三年级,这是因为高二、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参与动机受到了抑制;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高二年级指标为最高,说明新课改后的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在“应付体育测试”方面,高三年级的指标最高,这是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巨大,但是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必须参加导致的。

在“美化形体”和“扩大社交面”方面,高二、高三学生比例要比高一高,说明高年级同学更注重自己的社交能力。

不同性别间的锻炼动机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美化形体”指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其余几项明显低于男生,这与女生更注重自身形体和外在形象有关(详情见表3)
2、4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总体来看,学生选择的项目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当代青少年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需求有关;但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高一、高二年级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篮球、跑步、足球、羽毛球;高三年级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

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项目易于开展,对体育活动技能的要求不高。

由于男、女生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上的差异,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则以跑步为首选。

这是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决定的。

(详情见表4)
2.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硬件设施缺乏和学业负担过重成为制约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缺乏有效丢的引导机制也成为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更注重锻炼气氛的影响。

(详情见表5)
三、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校各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较高,有75.6%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不锻炼的占了2
4.4%。

3.1.2 我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并且参与课外活动的动机呈多元化。

3.1.3 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上,篮球成为各年级的首选。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选择各有侧重,既反映了高中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反映了开展选项教学对学生认识体育项目,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都有着推动作用。

男、女生在审美情趣、运动能力的差异也集中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

3.1.4 影响我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较多,其中硬件设施的缺乏和学业负担重成为制约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3.2.1 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并可以用来指导日常的体育锻炼。

3.2.2 一方面向主管部门争取解决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立足于现有条件改善场地设施,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区域,尽量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3.2.3 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适当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