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师团兵力火炮坦克飞机德军56个师另1个旅1555900 15800 2200 1588苏军44个师625000 10306 2900 1825战损:苏军德军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

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85万- - -德国50万- - -战损:苏军德军伤亡70.05万、43个师被消灭伤亡10万以上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

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8个集团军- - -德国60个师- - -战损:苏军德军被俘45万、损失坦克3600辆、火炮4800溃散7个师、重创14个师余门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但苏军在宽400千米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部分地区,击溃和重创了德军21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的兵力,为莫斯科准备防御赢得了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四、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役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

此外。

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双方参战兵力(参战初期)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8.7万2200 400 300德国27.0万3000 500 600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10.3万15501 1463 1115德国101.1万10250 675 732战损:苏军德军47.8万人死亡或失踪、65.0万受伤及染病、4341辆坦克、15728门火炮及迫击炮、2769架作战飞机、共: 112.9万人伤亡75.0万人死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飞机: 900架(包括274架运输机及165架被当作运输机的轰炸机)、共: 84.1万人伤亡结果评价:德军战败,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挫败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战略目标,并把强大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住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从而有力地支援了苏军在其他战场的的胜利。

五、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消灭苏联黑海舰队海军基地,控制黑海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27万德国35万(含附属国)苏军德军伤亡24万伤亡5万(含附属国)结果评价:德军胜利,尽管苏联一度迫使德军从塞瓦斯托波尔调走大量兵力,在近5个月内没能采取积极的进攻行动。

苏联红军利用这一时期积极改进防御部署,增补物资,并实施一系列攻势行动消耗敌人,改善防御态势,在个别地段把德军击退1-4公里。

但最后苏联错误地放弃了刻赤半岛,导致塞瓦斯托波尔在丧失后勤后最终陷落。

六、1941.9.30~1942.1.7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战略目标: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所谓的台风行动旨在10天内攻陷莫斯科莫斯科作为苏联首都在政治与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25万7600 990 677德国180万14000 1700 1390战损:苏军德军伤亡70万伤亡60万、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万辆结果评价:德军完败,由于之前斯摩棱斯克等一系列战役虽然损失惨重,但成功拖延了德军脚步,不仅让苏军有更多的时间对莫斯科动员与准备防御,也拖延到了可怕的寒冬。

德军人员比苏军多40%,火炮和迫击炮多80%,坦克是苏军的1.7倍,作战飞机是苏军的2倍。

德军不仅获得了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占据优势,总的来说,德军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和摩托化装备等方面的优势极其明显。

整场战役从开始到12月5日为苏联防御阶段,从12月5日开始苏联开始反攻。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七、1942.1.8~1943.3.22 勒热夫战役(火星)苏军战略目标:消灭勒热夫突击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90万24000 3300 1100德国- - - -苏军德军伤亡4万伤亡76万、损失坦克1847辆、大炮1100门结果评价:苏联战败,德军获胜。

莫德尔靠此役得封防御大师成就。

勒热夫战役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掩盖,但其对于整个东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整个勒热夫突出部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间接导致了第六集团军的覆灭。

同时,这场战役苏军虽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对德军技术人员与精锐士兵的打击,对德军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下划线百度百科说的,其实个人完全不这么看)勒热夫(火星行动)很明显就是朱可夫的一次惨败,用现代的话叫人生几大错觉之一:我能反杀。

要不是同一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要被搞死的。

八、1942.5.12~5.29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关于哈尔科夫系列战役说一句,这里其实严格说来总共有四次战役,这里应为第二次,但第一次苏联基本直接投降了所以忽略从本次起算第一次苏军战略目标: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展进攻创造条件双方参战兵力: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33.4万- - -德国33万- - -苏军德军伤亡2万伤亡7.5万、被俘23.9万、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结果评价:德军完胜,似乎在莫斯科战役后苏联总是产生我能反杀的错觉,于是乎,送上了哈尔科夫这个人头大礼包。

哈尔科夫交战的结果,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遭到很大损失,丧失了北顿涅茨河的重要战役登陆场,因而不可能进行原定在夏季进行的进攻战役。

这一切,使西南方向总的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九、1942.6.28~1943.2.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战略目标: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

所以德军战略目标很明显,即为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交通枢纽和工业供应,投入德国国防军和盟军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以最终歼灭苏联红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

可以看出,这是苏德之间赌上国运的一战双方参战兵力: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10万15 501 1 463 1115德国100万10 290 675 1216苏军德军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47.4万人死亡,65.万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万人结果评价:德军完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

双方伤亡超过200万人。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进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十、1943.2.2-3.15马不停蹄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本次战役基本分为两个阶段2.2~3.3为苏联进攻阶段 2.20~3.15为德军反攻阶段基本上2.20是分界线进攻阶段苏联的战略目标: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

反攻阶段德军的战略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元首的安危重新夺回哈尔科夫的控制权结果评价:德军获胜。

哈尔科夫不仅是曼帅扬名之战,也是德军在东线覆灭前最后的辉煌。

尽管代价沉重,但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毕竟还是帮助曼斯坦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德军的阵地,暂时避免了东部战线的崩溃。

但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溃败局面。

其中较为有趣的是,在2月16日德军放弃哈尔科夫之后,希特勒大为愤怒。

2月17日,他坐着飞机突然飞临曼施坦因司令部。

此时,苏联坦克距离该城只有60公里。

但希特勒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援军,包括最新研发的虎式重型坦克。

哈尔科夫战役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可以说,正因为哈尔科夫反击战,造就了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前的格局。

十一、1943.7.5~8.27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德军战略目标: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910361 25013 5128 2792德国780900 9’9662928 2110战损(因各方统计数据差距较大,下表采用的是西方史学家的数据)苏军德军86.3万人亡伤俘、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毁伤36.0万人亡伤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毁伤结果评价:德军战败。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企图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三道防御线的充分准备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兵器,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付出伤亡惨重,最后因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被迫中止。

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

此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采取全面战略防御。

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