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
n(终) = n(始) + n(迁) − n(电)
n(迁) = 7.10 ×10−5 mol t(Cu2+ ) = n(迁) = 0.38
n(电)
t+ = 1 − t− = 0.38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如果分析的是阳极部的溶液,基本计算都相同,只 是离子浓度变化的计算式不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 四、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 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
1.Hittorf 法
在Hittorf迁移管中装入已知浓度 的电解质溶液,接通稳压直流电源, 这时电极上有反应发生,正、负离子 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
通电一段时间后,电极附近溶 液浓度发生变化,中部基本不变。
界移法比较精确,也可用来测离子的淌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设毛细管半径为 r ,截面积 A = π r2
aa ' 与 bb' 之间距离为 l ,溶液体积 V = l ⋅ A 。
在这个体积范围内,H+ 迁移的数量为 cVL ,
H+ 迁移的电量为 cVLz+e = z+cVF ,
2013-2-25
电
电
极
极
2
1
1mol/m3
�返回
2013-2-25
§7-3 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 一、电导 • 电阻的倒数,用G表示,G=1/R。单位S或Ω-1 • 二、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 • 1.定义:对具有均匀截面的导体,电导与导体的截
面积A成正比,与长度l成反比,即G=κA/l,比例系 数κ称为电导率。 或: 两平行板电极相距1m,截面 积为1m2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为电导率。 • 2.单位:S⋅m-1 • 3. κ与c有关 强电解质:c↑ N↑u↓ ∴ κ ↑ or κ↓
�返回
2013-2-25
• 三、摩尔电导率
• 1.定义:在距离1m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入1mol电解质溶液的电
•
导叫摩尔电导率,用Λm表示。 2.单位、计算(推导过程略)
Λm
=
κ c
=
G ⋅ lA n V
=
G ⋅ lA n lA
=
G n
l2
• 单位:S⋅m2⋅mol-1 • 计算:Λm=κ/C
若取l=1m
�返回
2013-2-25
2.界面移动法
在界移法的左侧管中先放入 CdCl2溶液至 aa '面,然后小心加 入HCl溶液,使 aa ' 面清晰可见。
通电后,H+ 向上面负极移动,Cd2+ 淌度比 H+ 小,随其后,使aa '界 面向上移动。通电一段时间后, 移动到 bb' 位置,停止通电。
根据毛细管的内径、液面移动 的距离、溶液的浓度及通入的 电量,可以计算离子迁移数。
G
只考虑数值
(1m ) 2
G
n
n
• (注意:C单位为mol⋅m-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为什么引入Λm : Λm指1mol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当全电离时,正负离子均有1mol。这为不同电解质
比较导电能力奠定了基础。
3. Λm与c的关系
κ
∵
Λm
Λm = c
,而κ与c有关,∴ Λm与c有关 (1) 强电解质:
H+ 的迁移数为:
tH+ =
H + 所迁移的电量 通过的总电量
= z+cVF Q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3.电动势法
在电动势测定应用中,如果测得液接电势值,就 可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以溶液界面两边都是相同的 1-1价电解质为例,
Pt,H2 ( p) | HCl(m1 ) | HCl(m2 ) | H2 , Pt
n(电) = 0.0405 g/(2 ×107.88 g ⋅ mol−1) = 1.8771×10−4 mol
n(始) = 1.1276 g/159.62 g ⋅ mol−1 = 7.0643 ×10−3 mol
n(终) = 1.109 g/159.62 g ⋅ mol−1 = 6.9476 ×10−3 mol
作业(第四版)4,5,11,13 第五版 第七章 2,3,7,9
预习: 第七章 7.4 7.5 7.6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7-1电解池、原电池和法拉第定律
• 1.电解池
• 定义:电解池是利用电能来发生化学反应的装置。
• 特点:�电能—→化学能
。
试求 Cu2+ 和 SO24− 的离子迁移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解法1:先求
Cu
2+
的迁移数,以
1 2
Cu
2+
为基本粒子,已知:
M
(
1 2
CuSO4
)
=
79.75
g
⋅
mol−1
n(电) = 0.0405 g/107.88 g ⋅ mol−1 = 3.754 ×10−4 mol
• 2.数学表达式:Q=nF
• 3.说明:
• 法拉第定律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
• 法拉第定律适用于电解池,也适用于原电池。
• 当有1mol电子的电量通过AgNO3溶液时在阴极有1molAg 沉淀,当有1mol电子的电量通过CuSO4溶液时在阴极有 1mol(1/2Cu)沉淀。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减少。
n(终)= (n 始)− n(迁)
求得
n(迁)=2.33×10-4mol
t(SO24- )
=
n(迁) =
n(电)
0.62
t+ = 1 − t− = 0.38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解法3:先求 Cu2+ 的迁移数,以 Cu2+ 为基本粒子。
已知 M (CuSO4 ) = 159.62 g ⋅ mol−1
弱电解质:c对κ影响很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HCl
κ
KCl KOH LiCl
HAc
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影响电导率的因素
• 1 与电解质的本性有关; • 2 温度升高,电导增加; • 3 浓度的影响:先大后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 用0.5 法拉第的电量,可以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 ???gCu。
3.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时,若外电路通过了0.4mol的电子,则: A. 阳极产生0.2mol的氧气 B. 阴极产生0.2mol的氧气 C. 阳极产生0.2mol的氢气 D.阴极产生0.2mol的氢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1)阳极部先计算 Cu2+ 的迁移数,阳极部Cu氧化成 Cu2+ ,另外 Cu2+ 是迁出的,
n(终) = n(始) + n(电) − n(迁)
(2) 阳极部先计算 SO24− 迁移数,阳极部 SO24− 不发生反 应,SO24− 迁入。
n(终) = n(始) + n(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 法拉第定律
• 1.文字表述:每通过96485.309C的电量,在电解质溶液中任 意一电极上,发生得失1mol电子的电极反应,同时与得失 1mol电子相对应的任意一电极反应的(相应物质的)物质的 量是1mol。
• 1mol电子的电量称为1F,1F=Le=96485.309C⋅mol-1
n(电) = 0.0405 g /107.88 g ⋅ mol−1 = 3.754 ×10−4 mol
2. 电解前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起始)。 3.电解后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终了)。 4.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某离子浓度是增加了、 减少了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5.判断离子迁移的方向。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2-25
§7-2 离子的迁移数
•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 1.电迁移: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 正离子→迁向阴极 负离子→迁向阳极
• 2.特点:� Q=Q++Q-
•
�
Q+
=
v+
正离子迁出阳极区的物质的量 =
Q− v− 负离子迁出阴极区的物质的量
• 二、离子迁移数
• 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电解质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 为离子迁移数。用t表示。
�返回
2013-2-25
• 离子迁移数计算
阳离子迁出阳极区的物 质的量 t+ = 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 量
阴离子迁出阴极区的物 质的量 t− = 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 量
物料衡算 : n迁出 = n反应前 + n反应产生 − n反应后 n迁出 = n反应前 − n反应消耗 − n反应后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求得 n(迁) = 1.424 ×10−4 mol
t(Cu2+ ) = n(迁) = 0.38 n(电)
t(SO24− ) = 1 − t+ = 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