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

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

科主任意见
签名
先进性
分析
RDS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促进氧合,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漏气,降低NRDS的病死率。经气管导管直接给PS的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②维持互相交通的、大小不同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正常扩张状态;③维持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正常流体静压力,防止肺水肿,具有先进性。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本科经气管导管给予PS救治RDS的成功在松滋市属首例,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院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水平,锻炼了新生儿科这支年轻的队伍,积累了大胆引进使用新技术的经验,为新生儿科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支持我院产科的发展,同时为我院赢得更多的患者美誉度收到良好的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吸引更多的RDS患儿来我院救治,也可以留住以往需要转诊的患儿,按照每例患儿1万元的治疗费用,每年救治20例,可以获得20万元的经济效益。
完成情况
1、成立了应用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项目的实施。
2、成立了应用新技术专家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攻关和评价。
3、进行了PS救治RDS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
4、制定了本科室实施该技术的指南。
5、制定了实施该技术的质量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
6、成功实施了1例,为今后更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松滋市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评审表
科室
新生儿病房
日期
2014.01.15
新技术名称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本技术
状况
经气管导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技术,当今已成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关键救治技术。当RDS发生时使用该技术的时机、PS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法均有严格规范。本市以前没有开展过这项技术,导致很多早产儿要转上级医院,延误救治时机,加重病情,危及患儿生命,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
技术要点
1.治疗时机: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的RDS改变。
2.剂量:200毫克/公斤。必要时重复应用。
3.给药次数:按需给药。多数病例需给2-3次,间隔时间10-12小时。
4.给药方法: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仰卧位,颈部轻微伸展,吸痰,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术者立于患儿头侧,以左手拇、示、中指持喉镜,余2指固定于患儿下颌部,喉镜从口腔右边插入并将舌推向左侧,进到会厌软骨谷处使镜片尖略向上翘,以暴露声门。右手持气管插管从喉镜右侧经声门插入气管,插入深度:插管本身有刻度标记,患儿体重为1、2、3公斤,插入深度距门齿分别为7、8、9厘米。抽出喉镜,固定插管。再次清理呼吸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37℃预热,使分子更好的分散。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分仰卧位、左、右侧位均等注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