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即时把握时代的主题和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反映 社会现实。 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 年史 宏大严谨的结构,三点透视的聚焦方式(人物众多、情 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
(四)《蚀》、《子夜》等小说
1.人生体验小说


(1)《蚀》:现代青年在革命中的幻灭、 动摇、颓唐的心理历程,反映了作家的内 心世界的苦闷与矛盾。 (2)《虹》:现代青年从“五四”到“五 卅”的觉醒、追求、奋进的革命历程,反 映了作者透过黑暗现实,知难而进的精神 。 (1)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人 物形象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着力分析中 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2)代表作:《子夜》、《春蚕》、《林 家铺子》
吴荪甫:从乡村走向都市 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如果吴老太爷从乡村走向都市的历程隐 喻着腐朽的传统无法抗拒都市的刺激而死 亡,吴荪甫从乡村走向都市则意味着一个 新的阶层艰难诞生,意味着一次革命,从 旧的小农生产方式走向新的工业生产方式 。 不过,这是一次生不逢辰的革命,既没 有稳固的后方,能够持续不断地完成原 始资本积累,也没有乐观的前景,在外 资侵袭、垄断的压力下几乎无疾而终。



茅盾通过主持文学社团、主编文学杂志及 设立茅盾文学奖等方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生和发展作了重要的努力,奖掖了从五 四时期到新时期的文学新人。 茅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积极 建设者,将五四时期的“为人生”文学推 向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在艺术形式 与技巧方面也总结系列成熟的经验。 茅盾是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其批 评的主要方式是作家论。据统计,他一生 评价过的作家多大300余人。


茅盾被许为开创了新的文学方式( paradigm),即所谓“社会剖析小说” 。 其基本特点为: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 ,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 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 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 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 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 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 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 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 因而影响深远。
茅盾

(一)茅盾创作道路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 县乌镇人。五四时期以理论批评家 沈雁冰出名。 1920年初《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 么》,“文学为人生”。1921年他 与郑振铎、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 文学研究会,接编并全面革新《小 说月报》。 1920年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小组的 活动,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 一批党员。 1925年直接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 参加国内革命战争,1925-1927年 一直处在革命运动的漩涡中心 1927年9月《幻灭》标志着伟大的 现实主义作家,现代长篇小说的巨 匠,代表着30年代左翼文学成就的 “茅盾”出现。
3.主要茅盾

4.主要内容
以1930年5、6月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 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 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 买办资产阶级即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国民党新军 阀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 凋敝,民不聊生。
5.殖民化都市的典型人物



大革命失败后,茅盾陷入苦闷,避地庐山 ,遇秦德君,激情澎湃,开始写作《蚀》 三部曲。 茅盾小说写作是在广泛研究了东西方文化 的优缺,尤其是对法国、俄国和英国的小 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站在极高的起点 上进行的。其中,左拉对他的影响最大。 在小说写作中,有所谓左拉模式(为了写 作而去体验生活)和托尔斯泰模式(有了 生活体验之后不得不写作),这两种模式 都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有极为明显的表现 ,前者是《子夜》,后者是《蚀》。
2.社会剖析小说


《子夜》
1.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艺术阐释 :
用文学形式回击托派谬论,参加当 时的思想“大论战”
2.“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趋势的剖析:殖民化趋向的都市 社会形态 民族工业命运的艺术写照:民族 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掮客赵 伯韬之间的矛盾
短篇: Nhomakorabea《林家铺子》、《春蚕》等。
散文:

《从牯岭到东京》、《白杨礼赞》
(三)茅盾小说评价

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彻底改 变了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的最突出 的作家。他的中长篇如《幻灭》《子夜》等标志着三十年 代长篇所达到的艺术高峰。

茅盾作品的鲜明特征
3.

都市:革命的墓地 无论是吴荪甫的资产阶级生产 ,还是玛金他们的工人运动, 最后皆以悲剧告终。仿佛证券 交易所里的空头、多头,皆以 失败告终。 因此,各个阶级的青年都陷入 颓丧和苦闷,或追求瞬间的肉 体的欢乐,或选择回到貌似宁 静的乡村。
赵伯韬形象: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 吴老太爷形象:垂死的封建地主 屠维岳:在夹缝中生存



如果说吴荪甫与玛金、陈月娥之间是互相对立的 ,那么,屠维岳则是在夹缝中谋取生存之资的干 将,既不能摆脱自己的工人身份,却又成了豢养 的帮凶。 这种状态其实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是类似 的,在传统势力与外国资本势力之间求得生存。
(二)、作品介绍

长篇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1927—1928.6) 《虹》(1928—1930)客居日本 《子夜》(1933) 《腐蚀》《霜月红似二月花》抗战 爆发至40年代


《蚀》与《虹》 1)“时代女性” 《蚀》与《虹》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两个系列的“时代 女性”形象,一个是温婉保守型的静女士、陆梅丽,一 个是狂野浪漫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乐黛云分别 称为“贞女”系列和“妖女”系列,并认为在五四文学 中随处可见,在世界文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 这两种女性类型在《子夜》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小 说中有延续性的描写。 2)“薄海民bohemian” 与鲁迅、巴金等人的小说相比,《蚀》与《虹》及茅盾 的其他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都属于瞿秋白当年指出的中 国的新兴阶层,即薄海民,他们到处流浪,没有固定的 家。这与新感觉派的作品是共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