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串行通信接口总结

第11章串行通信接口总结

FSK: 频率f1
频率f0 数字 信号 S0
S1
+ 输出
1
11.2 串行通信中的传输速率控制
11.2.1 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
数字通信中的传输速率称为波特率,单位波特 数据传输率的控制——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和波特率因子
11.2.2 波特率与发送/接收时钟
1.波特率:单位时间内传输串行数据的位数,1波特=1b/s 位周期 2.发送/接收时钟 (1)执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发送时钟的下降沿从发送移位寄存 器输出;接收时钟的上升沿移入接收移位寄存器 (2)进行位同步
计 算 机
注:若不通过交换式电话系统,而使用专用线,则不用RI
11.4.1 RS-232C接口标准
3.信号线的使用 (2)近程通信(15m以内)——零MODEM方式,微机通信中常用
DTE TxD RxD DTR DSR RTS CTS SG

DTE TxD RxD DTR DSR RTS CTS SG
SYNC SYNC SOH 标题 STX 数据块 ETB/ETX BCC
•SYNC:同步字符,单同步加1个,双同步加2个 •SOH:序始,引导标题 •标题:源地址、目标地址、路由等附加信息 •STX:文始,引导正文 •ETB/ETX:组终/文终,当正文很长,分n帧传送时,前n-1帧用 ETB,最后1帧用ETX •BCC:块校验(从SOH到ETB/ETX),纵横奇偶校验或CRC校验
TxD与RxD交叉相连:可实现全双工通信 DTR与DSR反馈相连:只要终端准备好就认为DTE和DCE都准备好 RTS与CTS反馈相连:随时都可以发送
11.4.1 RS-232C接口标准
4.电气特性 (1)RS-232C标准对信号的逻辑定义(EIA逻辑) 逻辑1:-5V-15V,负载端要求小于-3V 逻辑0:+5V+15V,负载端要求大于+3V (2)EIA与TTL之间的转换
CODE ENDS END START

LOP:
MOV MOV OUT NOP MOV INT CMP JNE MOV MOV OUT MOV INT
DX,CTRL55 AL,0DH DX,AL AH,08H 21H AL,1BH LOP DX,CTRL55 AL,0CH DX,AL AX,4C00H 21H
11.1.4 串行通信的同步方式
1.串行通信中的同步问题 (1)字符同步方案 双同步(BISYNC)通信:12个特定的同步字符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同步通信HDLC:特定0/1序列(01111110) 起止式异步通信:起始位 (2)位同步方案——接收时钟控制每一位数据的接收 2.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 (1)异步通信方式 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随机出现在数据流中 字符与字符之间是异步的,而字符内位与位之间是同步的 (2)同步通信方式 以数据块(字符块)为单位传输 字符与字符之间以及字符内位与位之间都是同步的
11.3.1 起止式异步通信数据格式(续)
2. 起止式数据帧格式 •起始位:1位,低电平 •数据位:5~8位,先低位后高位 •校验位:1位/0位,奇偶校验 •停止位:1位、1.5位或2位,高电平
第n个字符 LSB 0 起 始 位 1位 0/1 0/1 … 0/1
7~12位
第n+1个 字符 1 1 空闲 位 不限 0 0/1
11.1.5 串行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
电话线: 300~3400Hz的音频模拟信号 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器+解调器)的作用:
发送时将二进制数据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 接收时对音频模拟信号进行解调还原成数字信号 数据通信设备(DCE)或数传机(DATA SET) 调制解调器的种类
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DATA CODE START:
波特率时钟发生器的软件编程(续)
;给82C54A装入计数初值的子程序 LOAD PROC NEAR PUSH AX PUSH DX MOV DX,DATA54 MOV AX,TC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POP DX POP AX RET LOAD ENDP
11.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1 串行通信的基本特点
在1根信号线上分时传送多位信息;既传数据又传联络信息 为了区分数据和联络信息,有固定的数据格式(同步和异步) 对信号的逻辑定义与TTL不兼容 传输速率需要控制:双方约定波特率 串行通信易受干扰,需进行差错的检测和控制 既适用于近距离,又可用于远程;远程时需MODEM
11.1.2 串行通信传输的工作方式(制式)
单工:数据只能单向传送 全双工:可同时进行双向传送 半双工:可分时进行双向传送——方向切换
A站 A站 发送器 信号地 单工 B站 接收器 接收器 信号地 全双工 发送器 接收器 信号地 半双工 接收器 发送器 B站 接收器 A站 发送器 B站 发送器
11.1.3 串行通信中的差错检测
11.4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1.4.1 RS-232C接口标准
1. 关于RS-232C接口标准的说明 EIA与BELL公司1969年公布,0~20000b/s,数据终端设备(DTE) 与数据通信设备(DCE)通信;接收和发送针对终端而言 2. 信号线定义 数据线:TXD(发送数据),DTEDCE;RXD(接收数据),DCEDTE 状态线:DTR(DTE准备好),DTEDCE;DSR(DCE准备 好),DCEDTE 联络线:RTS(请求发送),DTEDCE;CTS(允许发送),DCEDTE 振铃信号:RI(MODEM已收到交换台的呼叫信号),DCEDTE 载体检出信号:DCD(MODEM已收到数据载波信号),DCEDTE 信号地线:SG(公共地线)
MSB 0/1
0/1 奇偶 校验 有/无
1
数据位(5~8位) (先低后高位)
停止位 1,1.5 或2位
3. 起/止位的作用 •定界一帧数据 •建立收发双方同步:起始位标志一帧开始,停止位标志着结束
11.3.2 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数据格式
特点: 一帧由一个数据块(若干字节)组成,以12个同步字符开始 控制字符定界数据和控制传输
接口与通讯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11章 串行通信接口
本章内容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中的传输速率控制 串行通信中的数据格式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用户扩展的串行通信接口 系统配置的串行通信接口
11.2.2 波特率与发送/接收时钟
4.波特率时钟发生器:不是所有串行接口芯片内都包含
5.波特率时钟的使用——Factor一定,改变TXC控制Baud 例8.1 Factor=16个/位,第一次采样TXC1=38400Hz,第二次 TXC2=19200Hz;两次通信的波特率各为多少 解: Baud1=TXC1Factor=3840016=2400b/s Baud2=TXC2Factor=1920016=1200b/s 例8.2 甲乙两机通信,甲机发送时钟TXC=38400Hz,Factor1= 16 个/位;乙机Factor2=64个/位,求乙机的接收时钟频率RXC 解:RXC=BaudFactor2=(TXCFactor1)Factor2 =384001664=153600Hz 6.传输距离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传输线电气特性一定情况下,直接传输最大距离随速率的 增加而减小
DCD R XD T XD DTR SG 2 3 4 5 6 7 8 9 13 发送电流(-) 发送电流(+) DCD SG DSR CTS RTS RXD TXD 11 9 8 7 6 5 4 3 2 22 20 18 RI DTR 接收电流(+) 25 接收电流(-)
DSR RTS CTS RI
11.4.1 RS-232C接口标准
3.信号线的使用 (1)远程通信——使用MODEM和电话线
TxD RxD DTR 串 DSR RTS 口 CTS RI DCD SG TxD RxD DTR DSR RTS CTS RI DCD SG
计 算 机
调 调 制 制 解 解 调 电话线 调 器 器
串 口
11.2.3 波特率时钟发生器设计(略)
例8.3 设计一个波特率时钟发生器,输入时钟CLK=1.19318MHz, Factor=16,输出Baud=9600b/s,按ESC退出 解:通常用82C54A输出方波作为串行通信的发送/接收时钟 N=CLKOUT=CLK(BaudFactor) =1.19318106(960016)8 硬件设计(选用T2)
EIA:电压极性、负逻辑 不兼容 TTL:电压幅值、正逻辑 发送:TTL 接收:EIA EIA,MC1488,SN75150 MAX232可双向转换 TTL,MC1489,SN75154
11.4.1 RS-232C接口标准(续)
5. 机械特性 (1)连接器
DB-25型(还支持20MA电流环接口) DB-9型 1
14
(2)通信电缆长度 速率低于20kb/s,误码率<4%——15米 实际误码率允许10%~20%,15米——保守 RS-232C缺点:单端发送和接收,易受共模干扰 直接传输距离短,速率低;只能单点对单点通信
11.4.2 RS-485接口标准
1. RS-485接口标准的新概念与新定义 (1)采用双线平衡方式传输
;PC6=1,启动82C54A
;检测ESC键
;关闭82C54A
11.3 串行通信中的数据格式
通信控制规程(传输控制规程、通信协议) ——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输速度、检错纠错方式、控制字符 定义等 高可靠 11.3.1 起止式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低效率
1. 特点 字符随机出现在数据流中 字符之间有不定长的空闲位 靠起始位和停止位定界1帧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