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习作与生活接轨

让习作与生活接轨

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仍然是习作教学,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不管你如何百般认真地指导,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仍旧任意捏造,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习作远离了他们的生活。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生活接轨呢?就这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生活好比一个万花筒,什么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装进了这个万花筒。

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要求学生写一件经历过的事时,他们的表现总不是最佳。

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创设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对一定生活事件进行回忆。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训练《我的学艺路》,教学时,我兴奋地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小时候的学艺路?”所有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老师的事特别感兴趣。

于是我就在学生们渴望的心情下,入情入境地讲述着我的学艺路。

直至听完,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我就及时抓住这时的兴奋点,让他们四个一组说说自己学艺的事。

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都抢着说,争着讲,大部分学生由一带三,一下子联想了好几件事。

这样一来人人都有事写,既解决了学生习作无话可说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利用音像设备音像设备对帮助学生再现情景起直接的作用。

利用音像设备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录制下来,等到日后需要时,再展现于学生眼前。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

如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

在比赛前,我准备好录像机、照相机,比赛时,我把整个比赛过程有选择地录下来,把精彩的镜头拍下来。

当学生写放风筝比赛时,我就把所录的视频播放出来,所拍的照片展示出来,学生一看,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马上又浮现在眼前。

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再枯燥、乏味,一篇篇作文是那么生动、形象、入情入境。

王思懿、王心翰、徐天洋、董子豪、裴文熙、孟雨杰六位学生的习作还分别在《农村孩子报》和《作文周刊》同题碰碰车栏目上公开发表了。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写日记是捕捉生活素材、积累写作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老先生说:“写日记,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

长一点的日记,有助于提高习作水平。

”为此,我要求我班学生天天写日记,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日有学生检查,周有我抽查次,月有日记大王评选,被评为“日记大王”的学生还能获得奖状一张,拍照一次,班级群里表扬一次(日记大王的获奖照片发到班级群里表扬)。

我班的学生张慧鑫、陈诺等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四年下来,写了厚厚的八大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出了很多佳作。

张慧鑫的《冬》《小熊储蓄罐》分别在《作文周刊》主办的第二十九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大赛、《学习方法报》主办的第六届”学习方法报杯“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另外,她还在《作文大王》上公开发表了《我是小主人》《我的新朋友》等习作。

陈诺同学所写的《阳台上的吊兰》《寒假偷着乐》分别在第十七届、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习作大赛中获奖。

其中,《阳台上的吊兰》《我的朋友》《可爱的小狗》分别在《作文大王》《学习方法报》上公开发表。

这些好文章都来源于日记,都是从日记中提炼出来的。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

是否有事可写,关键在学生会不会捕捉。

正如罗丹所说,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习作要与生活接轨,那么学生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欣赏生活。

而这些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我们不妨采用甘肃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谢瑞的“九细”观察法:用眼睛细看,用耳朵细听,用手细摸,用鼻细闻,用脑细记,用心细思。

一个观察能力强的人,他从不会觉得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不会觉得每天除了到学校上课,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看电视。

他凭着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在学校、在家里、甚至于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听到、想到很多的事情,所以他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我班学生方蕊、徐甜甜、崔昊天就是这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他们天天写,日日记,四年间他们在《中国写作》《作文大王》《小学生导读》《创新作文》等期[摘要]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仍然是习作教学,而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不管你如何百般认真地指导,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仍旧任意捏造,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

为解决这一难题,作文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做法:激发学生回忆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

总之,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将习作与生活接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作文。

[关键词]习作;生活;接轨[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4-0085-02让习作与生活接轨安徽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小学(233712)方振龙习作刊上发表《焐雪球》《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清马粪》等34篇习作,平均每人都超过了10篇。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篇章,材料必须来自日常生活,来自周围的事物。

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有心人。

年前,中国关工委来我们学校举行一次感恩在行动报告会,我们班一位叫周思裕的同学以此题材写了《让爱洒满人间》。

除此之外,她们村子进行最美乡村建设,她结合实际,写了一篇长达1000字的佳作《美好乡村》。

这位同学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类似的还有张心雨写的《停电》,陈诺写的《一次听写比赛》,魏远航写的《都是骄傲惹的祸》,刘轩麟写的《那节课,我久久不忘》……学生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文章,都是源于他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事物格外留心。

三、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教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己就更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因为多彩生活能酝酿出更多彩的美文。

1.上好综合性学习实践课所谓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活动。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如“才艺表演”、“走进春天的田野”、“假如我是————”“遨游汉字王国”“轻扣诗歌的大门“等。

这些课看似与习作无关,实际对习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更是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如组织学生赏樱花。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他们感受很深,写出来的文章真实、生动、具体。

其中一位二年级学生这样写道:“粉色的樱花花心是红色的,花瓣是粉色的。

乍一看有点像桃花,可是樱花大,花瓣多;桃花小,花瓣少,我觉得樱花比桃花还要美丽呢!这时,一阵风吹来,樱花的花瓣落了下来。

我捡起一片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呀,还有一点淡淡的香味呢!我和几个同学在樱花树下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文章真,才可贵呀!真从何而来?生活。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习作与生活接轨,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实感,才能焕发光彩。

(责编韦淑红)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着力于对学生进行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基本素养。

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避免硬性地向学生灌输口语交际原则,而应根据学生特点与教材实际,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口语交际训练与情境相结合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因此,教师就可以从创设情境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创设直观情境所谓直观情境就是指充分运用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资料来营造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观察事物一般都是比较粗略的,大致一看,就为观察,因而很难对事情发表多么深刻的看法。

教师直观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表达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7》时,这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我家的一张照片》,要求学生能够把这张照片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家里把影集带过来,并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之前,可以让学生之间先互相传看自己带来的照片,也可以先简要告诉同学照片上的人物都有谁等等,让学生之间先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

这样借助照片创设了一种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互相交流的兴致积极踊跃。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再让学生向[摘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在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口语交际与情境,与教材与生活相结合的策略,以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高年级;口语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4-0086-02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策略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213000)金磊口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