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第五章 简易方程 知识点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第五章 简易方程 知识点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a+b=b+a;
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ab=ba;
乘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中写出得数即可。

4、a×a可以写作a•a或a2,a2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二.方程的意义
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两个数相加,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减,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两个数相乘,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除,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三.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 和a=b 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

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

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不变。

5、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统一单位,在方程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三看两原则”
三看:
一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 ”(减号),若有,先处理;
二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除号),若有,先处理;
三看是否含有小括号“()”,若有优先选择整体法;
两原则:
1、未知数前面的符合要为“+ ”(加号);
2、未知数前面的数字(系数)要为“1 ”。

四.实际问题与方程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求什么设什么(个别除外)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作答。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

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

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