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江市主要工业

内江市主要工业

目录Contents 标题 1说明 1前言 1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三.实习意义 2四.实习任务 2五.实习路线 2正文 3一.内江市主要人文、工农业概况 3综合情况 3文化情况 4工、农业情况 5二.长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5园区概况 5三.张大千纪念馆 8基本概况 8人文地理实习报告内江市主要文化、工农业发展概况——以名人文化、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为主说明:本次《人文地理学》短途实习分为老师带队实习与自主实习两个部分:第一、老师带队实习分别去了范长江纪念馆1,张大千纪念馆和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长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文化与农业的参观学习,了解范长江、张大千等历史名人生平事迹,很受鼓舞。

也了解到了内江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第二、自主实习去了包括内江市城西工业园区、圣水寺等地。

了解了内江市区工业发展情况与佛教文化,受益颇多。

本次实习前后历时2周。

实习报告将从老师带队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来完成。

老师带队实习主要写张大千纪念馆,长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自主实习主要写城西工业园区。

前言一、实习的目的《人文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范长江纪念馆是现存的范家大院距内江城区 12公里,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旧宅有上百年历史,串架镶板结构,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田家乡赵家坝村,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被迫害致死。

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我国科技战线卓有成就的领导人。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2014年6月8日范长江纪念馆、长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014年6月14日张大千纪念馆、大千园2014年6月15城西工业园区、圣水寺三、实习意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主要是让我们学习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并且包括经济、聚落、人口、工农业、文化等知识。

认识到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突出人地关系1。

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的实习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学习,条件较为艰苦。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有助于密切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为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良好的条件。

班级集体实习也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组织纪律性。

总之,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是人文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四、实习任务(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赵荣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了解实内江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 )了解内江市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 )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五、实习路线注:附实习照片正文一、内江市主要人文、工农业概况综合情况: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

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6'-105°26',东西长121.5公里,南北宽94.7公里。

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

2010年,全市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25%,巩固退耕还成果2.12万公顷。

辖2区3县,即市中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111个乡镇,1680个行政村,10个街道办事处,257个社区。

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425.53万,出生人口44921人,比2009年减少857人,人口出生率12.60‰,人口死亡率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2.56‰,符合政策生育率85.50%,综合节育率90.56%1。

(图:内江市主城区)文化情况:内江独特的地貌,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2000年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在市境内有号称“川南第一禅林”的圣水寺2、佛教圣地“西林古刹”的西林寺、留下李白千古绝唱的太白楼、鬼斧神1以上数据来源于内江市统计局官方网站查询。

2座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城郊 .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内江市中区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

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

因该寺后山有泉水溢出,终年不竭,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

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工的重龙山摩崖石刻、东林寺的千手观音、仿山东曲阜孔庙格局,号称“巴蜀四大文庙”之首的资中文庙;历史悠远 “打开罗泉井,气死自流井”之说的罗泉镇,世家望族“国中之国”、“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云顶寨,丹青留白的大风堂,被誉为“立体史书”造型高大雄伟、沉稳古朴、图文喻意深刻、雕刻技艺精湛、全国罕见的隆昌古牌坊群。

正是这2000年来的历史、民风民俗文化传承的积淀,今人的奋力拼搏精神,造就了内江的“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的美名。

工、农业情况: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00户。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97.11亿元,增长18.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542.47亿元,增长18.2%,占规模工业的90.9%。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85亿元,增长4.1%;增加值176.32亿元,增长4.0%。

建成5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和9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

二 、长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概况:田家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总计划面积约1万余亩,核心示范片3000余亩,具体布局在田家镇正子村、双桥村、三元村、红碑村,主要发展大棚蔬菜、果品和粮食生产,将采用现代科学的种植模式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主体、农户参与”原则,实行“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的生产经(图圣水寺)营管理模式,规划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特种水产、时令蔬菜、绿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农业、加工与居住、农家餐饮。

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运作。

园区建成,将成为川东南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形成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对当地农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图: 长江现代生态农业区)种植优势:园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园区内公路、社道、作业道、便民路等道路达27.1公里,交通便利;园区紧邻青龙河,多年平均流量4.618立方米/秒,已有2座提灌站、灌渠2.6公里、山平塘5座、囤水田8口、蓄水池9口,3台变压器,基础设施完善。

园区地势较为平坦,紫色土壤,温光条件优越,宜种性强。

园区建设方式:⑴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将园区道路、水利、能源、绿化、现代农业示范、川中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以工代赈等20多个项目打捆,以水、电、路、渠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硬件设施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⑵抓好土地流转,壮大经营规模。

⑶施行优惠政策,推进发展进程。

就土地租赁、产业发展、科技服务、融资协调、资金补助等方面制定出台了8项重大优惠政策,鼓励区机关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入驻园区从事现代农业发展,对规划实施新村建设的农户的农房风貌改造实行以奖带补的补助政策,切实将资金、项目、人才、新品种和新技术向园区集中,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园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⑷创新园区机制,增加农户收入。

经济效益:园区定位为生态农业开发、旅游农产品开发,向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项目面对泸州、自贡、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市场,辐射城市人口达500万,项目农业产业化产品市场广阔,观光农业的消费人群巨大。

园区规划生态农业开发、旅游农产品开发,向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具有产品辐射市场广阔,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园区产值1.5亿元左右。

三、城西工业园区园区性质:内江经济开发区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1992年7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城西工业园区是四川省规划的内江建大城市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平台,提高园区集中度,增强产业集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2008年初内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内江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区作为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200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1525”重点工业园区。

园区产业布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业为主,同时发展物流业,为内江新城、城市新区。

(图:内江市城西工业园)交通区位及资源优势:城西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突出。

内江城市地处成渝经济走廊中点,距成都172公里,重庆170公里,为川南地区枢纽,工业集中区处于内江城市西部门户地位,该区域已成为成渝经济流、内昆经济流、内遂经济流的交汇结点,是内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主战场。

成渝、内昆两条铁路贯穿园区,成渝、内宜、内遂三条高速公路绕区而过,周边有4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国道321和省道206横贯园区;与火车站、铁路专用货场和高速公路客运中心毗邻。

城西工业园区建设西部电子元器件基地、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和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的资源优势明显,现已有迈士通电子、创芯科技、百科软件、效率源、德摩叉车、伊莱维克、凤凰集团、世光车饰、金田光缆、金德汽配、鑫发石油等企业入驻。

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区内建有110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各一座,供(排)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