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基础知识练习题单选题1.税收的主体是()。
A.国家 B.纳税人 C.企业 D.行政机关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行政权力 D.所有权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A.企业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私人需要 D.国家需要4.税收的无偿性是由()的性质决定的。
A.社会公共费用补偿 B.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 共享性和外部性 D.税收特性5、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国债 B.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C.税收 D.罚没收入6. 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税率7. 税收目的是()A.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B.组织收入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履行国家职能税收的( )经济职能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A经济职能 B财政职能 C监督职能 D 分配职能1.税目体现征税的()A深度B目的 C范围 D广度2.()的基本特点是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值脱离联系,不受征税对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
A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全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3.()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A减半征收B税基式减免C税率式减免D税额式减免4. 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指的是下面的()A法律优位原则 B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不溯及以往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29.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指的是下面的()A法律优位原则B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不溯及以往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30. 纳税人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事先履行税务行政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而不管这项义务实际上是否完全发生,是指()原则A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D新法优于旧法原则31. 我国税法采用()原则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D其他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按解释权限划分,税法的法定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B税法立法解释,是指税收立法机关对所设立税法的正式解释。
C立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D税法立法解释包括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
33. ()不能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A税法立法解释B税收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税收法律34. 在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只能是()A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B省委省政府C中级人民法院和地方检查院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5. 税法作为法律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作用是()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36.()是税法评价作用与强制作用的延伸。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37.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标志()A纳税主体应税行为的出现B税务机关征税C税法规定D纳税人意愿38.GDP是指()A国民收入税负率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39. 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指()A宏观税负B微观税负C企业的税收负担D地区的税收负担40.按 ( )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B、管理和使用权限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41.以下国家和地区中,选择单一税收管辖权的是 ( )A、中国B、法国C、美国D、日本42.纳税人纳税是否自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税制与征管是否公平B、税率的高低C、税负的轻重D、征管效率43.一般而言,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A、税收利益B、税收支出C、税收收入D、纳税人44.提高税务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的两层含义包括降低税收成本和()A、优化税收成本结构B、降低税率C、提高税率D、完善税收政策45.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A、征税对象B、税率C、税基D、税源46.狭义上的纳税主体就是通常所谓的(),这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纳税主体。
A、税务机关B、扣缴义务人C、企业单位D、纳税人47.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是指()。
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国家税务总局48.税收必须借助 ( ) 强制征收。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政治手段49.西方国家税收发展的第四个时期是()A、自由贡纳时期B、税收承诺时期C、专制课税时期D、立宪课税时期50.一般使用条例、办法、规则、规定等名称的是()。
A、税收实体法B、税收基本法C、税收行政法D、税收行政法规51.发展中国家在税制和税收政策上多选择实行()的原则。
A、公平B、效率C、收入D、公平效率兼顾52. ()这一阶段依法治税的特点是肯定了税收调节分配关系的作用和地位,强调要依靠法律手段规范税收分配关系,并初步提出了“以法治税”的税收法治概念。
A、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3年党的十六大D、2003年党的十六大至今53. ()这一阶段依法治税的特点是强调税制建设,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法律体系,也强调依法治税,但重在治纳税人,重在依法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活动。
A、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3年党的十六大D、2003年党的十六大至今54. “初税亩”开始实施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明朝C、清朝D、民国55. 行政立法机制是规范执法的()。
A、基础B、前提C、关键D、保障56. 推进依法治税必须依靠“四个机制”,其中不包括()。
A、行政立法机制B、行政司法机制C、征管机制D、执法监督机制57. 降低税收成本的保证是()。
A、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结构B、合理调配现有税收征管资源,努力促成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C、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建立成本约束机制D、合理设置税务征收机构58. ()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等级,随着课税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优惠税率59. 世界上最早开征增值税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西班牙60. 国家总是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赋予具体的国家职能机关来代其行使征税权力,因此,更具法律意义的征税主体是()。
A、税务机关B、国家C、行政机关D、纳税人二、多选题1.税收的特征有()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法制性2. 税收的固定性包含两层含义()A.稳定性 B.有限性 C.无限性 D.连续性3.决定税收负担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职能范围 C财政收入结构 D宏观经济政策4.税收具有()的职能。
A组织收入 B收入分配 C资源配置 D宏观调控5.税收产生的条件()A社会发展 B社会条件 C公有制 D经济条件6.税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个时期A自由纳贡时期 B承诺时期 C专制课征时期 D立宪课税时期7. 税收的职能()A分配职能 B财政职能 C经济职能 D监督职能8. 税收的作用()A筹集财政资金,满足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需要B调节国民经济运行C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促进对外经济交往D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稳定9.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D纳税期限10.征税对象可以是()A有形动产B货币形态C实物形态D无形资产11. 税率的基本形式()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超额累进税率E名义税率12.税率的其他形式()A名义税率B实际税率C边际税率D平均税率E附加与加成13.税收制度的要素有()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D纳税环节E纳税地点F纳税期限G减税免税H税务违法行为的处理14.规定纳税期限有利于()A国家税收收入的均衡稳定B有利于纳税人的资金调度和经费核算C对税收征纳双方都有利D有利于促进税收征管15.减税免税可以分为()A税基式减免B税率式减免C税额式减免D起征点E免征额16.下面属于税基式减免的有()A起征点B免征额C项目扣除D跨期结转E减半征收17.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违反税法所规定的义务的行为()A不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B不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C偷税D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领购发票18.下列哪些行为时税法禁止实施的行为()A未按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B逃避追缴欠税C骗取出口退税D抗税19.税收按缴纳形式分,可将税种分为()A力役税B实物税C货币税D直接税20.税收按计算标准,可将税种分为()A直接税B从量税C货币税D从价税21.税收按收入归属,可将税种分为()A中央税B地方税C中央和地方共享税D所得税2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将税种分为()A价内税B流转税C劳务税D价外税23.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税种分为()A商品和劳务税B所得税C财产税D其他税24.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大体可归纳为()A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C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D商品税和劳务税税制结构模式25.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我国税制结构应选择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税种之间组合和配置合理,整体功能优化的目标模式。
B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目标模式符合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实际。
C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目标模式是我国税制结构模式发展的必然进程D我国可以考虑以所得税主体模式为近期目标26.所得税制改革有下列哪些内容()A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B实行法人所得税C规范税基D降低税率E调整优惠形式和政策导向27.1994年,为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要求,我国进行了以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改革,其主要原则包括()A统一税政B合并税种C扩大税基D降低税率E减少优惠F加强征管28.下列提出过关于税收原则思想的人有()A孔子B商鞅C管仲D司马迁E丘浚29.我国新时期税收原则,可概括为()A财政原则B法制原则C公平原则D效率原则。
30. 税收的财政原则也相应具有两方面内容()A收入充分原则B收入合理原则C收入公平原则D收入有弹性的原则31.税收原则内容有()A税收的财政原则B税收的合法原则C税收的效率原则D税收的公平原则32.税收理论界对税负公平标准大体有三种解释()A公平原则B受益原则C机会原则D负担能力原则33. 税法的特点()A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B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C从效力来看,税法有强制性D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34.税法基本原则有()A税收法律主义B税收公平主义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D实质课税原则E法不朔及既往原则35.税收法律主义原则可以概括为()A课税要素法定B课税要素明确C依法稽征D依法征管36.税法的适用原则有()A法律优位原则B法律不溯及以往原则C新法优于旧法原则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E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F程序优于实体原则37.税法的效力是指( )A对事的效力 B空间效力C时间效力D对人的效力38.我国税法的空间效力主要包括两种情况:()A在全国范围内有效B在纳税人所在地有效C在地方范围内有效D在境外有效39.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A税法的生效B税法的失效C税法对人的效力D税法的适用40.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A税法何时开始生效B何时变更C何时终止效力D有无溯及力的问题41.税法的生效主要有()A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B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C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D税法自公布后生效42.税法的失效有()A新税法代替旧税法B由地方政府决定失效C税法本身规定废止日期D直接宣布废止某项税法43.税法按解释权限划分为()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字面解释D行政解释44.可以作为办案依据的有()A税收法律B税收法规C税收立法解释D税收司法解释45.按解释尺度不同,税法解释可以划分为()A一般解释B字面解释C限制解释D扩大解释46.税法的规范作用有()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E教育作用47.税法的经济作用,概括起来其经济作用表现在()A税法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