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建筑行业
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新时期。
不过,我国在传统建筑生产
方式上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缺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严
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
为此,我国必须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此促进我国建筑的工业化发展。
鉴于此,
本文就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现状;对策
我国的传统建筑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以及招标转包的模式。
我
国人口数量居多,劳动资源丰富,因此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具有一定的人力成本
的优势。
对于招标来说,谁最符合开发商的利益,谁就中标。
但是近年来的房屋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某些是由于招标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
由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从原来的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业迅
速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靠拢。
建筑工业化主要是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将建筑所需
各种结构,各种材料工厂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生产各种配件具有一定的
相似之处。
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将建筑工业与信息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有机统一,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1、新时期下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所谓建筑工业化是利用大工业生产方式来对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进行建造,
其将以往较为落后、分散的人工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现代化技术作为核心,通
过机械化施工生产方式来进行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
可以说,建
筑工业化是对我国原有生产方式的一大变格,象征着我国建筑设计实现标准化、
施工机械化、配件制造流水化以及管控科学化。
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指建筑工业化,也并不是要求建筑中的所有构件都需要通过工厂来进行制作,而是指环保、高效、节能,并通过现代化工业技术手段的应用,其均属于建筑工业化。
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1 节能减排的发展机遇
在国民经济中,建筑业是支柱产业,但传统建筑业相对落后的建造方式,具
有较大的资源能耗,导致资源浪费极大,被国家列入节能减排实施的一个重点行业。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明显特征,对于整个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使建筑产品实
现节能及最大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在城乡建设中是节能减排实现的一个有效途径。
2.2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
新型城镇化的建筑产品是智能和宜居,传统建筑产业现场不具有较高的劳动
生产率,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与新型城镇
化建设要求不符。
为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及工作效率,应避免建筑产业中的
不利因素,使新型建筑工业化优势充分发挥,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建筑质量及性
能不断提高,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成为城镇化中的重要产业支撑条件,利用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装配,对于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和技术工人具有一定
促进作用。
2.3 供给侧改革实施的发展机遇
有关统计结果显示,靠投资拉动的建筑业增长模式逐渐呈现疲态,采取需求
侧管理对建筑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限的增长空间将定格在供给端,采
取解放生产力、核心竞争力打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等多种方式,对建筑业发展
生态进行重塑。
这与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代表了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3、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方面可用通过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鼓
励企业积极参与建筑工业化。
如:政府对采用装配整体式等满足建筑工业化标准的
建设项目及建筑工业化产品构配件生产厂家给予低息政策性贷款支持,或给与相
关企业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另外,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建筑工业化产品的消费,如:对购买购买符合工业化标准住房的消费者给予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比普
通商业贷款利息更低、还款期限更长的政策性贷款,促进工业化建筑消费市场的
发展;以保障房为基点,促进工业化建筑在更多范围得应用。
目前我国的保障房
数量缺口依然较大,而各地保障房项目可以和建筑工业化项目有效地对接,由政
府主导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造模式和全装饰方式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保障
性住房项目中积极推广应用,实现工业化建造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
3.2 整合技术体系
积极研发先进技术,应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重点发挥相关研究机
构的作用,积极开发以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新型预制节能墙体等新型
结构体系和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推行各专业一体化的协同施工技术,逐步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集成建设。
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特别是适合建筑
工业化发展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部品制作技术、构件安装、运输和管
理技术。
对于这些先进技术,应结各地区条件进行整合,研发出适应各地区特点
的建筑工业化体系和成套技术,并逐渐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
应将 BIM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全过程,在模型的数据平台共享,提高产品的设计、制造和
安装精度,完善产品的物理和技术信息,模数和技术标准整合,综合性能评价,抗
震性能检测等方面进行充分应用。
3.3 新型管理系统的运用
目前世上对于科技产生的生产力效应均比较认可,因国内建筑业发展中涉及
的技术含量远不如国外发达国家丰富,严重约束着国内建筑业新工艺的选择,唯
有经过新科技方式对国内建筑工业化引入有效的发展动力,才有可能促进我国建
筑工业化的发展力度。
同时,新型工业化进展的象征是信息化,快速推动国内网
络信息的发展步伐,是当前促进国内建筑工业化必须走的一条路。
但是,因建筑
业本身的特性,很难在其正式生产中达成网络信息化。
那么,此时我国应该做的
就是,对目前出现的科技成果进行充分利用,完善传统意义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
管理系统,努力使其满足现今社会进步的需求。
另外,国内建筑施工单位可将新
型的工业化目标转向“模块化”发展方式,也就是将建筑工程整个项目分为管制、
实施与保障三个板块,为的是更好地提升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效率。
建筑单位可专
门对一些作业部门与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构建新型项目时,可有效降低员工间
的交流阻碍,进而将生产成效在最短的时段内完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下,虽然我国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时间上
较短,并且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我国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建筑工业
化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而接下来的任务,
则是对现有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技术体系及政策支持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对建
筑工业化产业链中各个企业进行鼓励和协调,力求解决建筑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目标的更好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富荣.谈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
技,2017,26(06):112-113.
[2]李惠玲,刘姝含,李梦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经
济,2017,38(08):16-18.
[3]王成和.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124-125.
[4]孙亚静. 建筑工业化下预制构件供应商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刘倩倩.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市
场,2017(14):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