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音韵学》教案

《汉语音韵学》教案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汉语音韵学》教案任课教师:张诒三课程类型:选修课上课班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02级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成果以及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材料和方法。

这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后,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发展个人专长、开阔视野的选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基本了解汉语音韵学的理论背景、学科历史、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并具有一定的辨析历史音变和方言音变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的时间是第七学期,上课时间18周,每周一次,2节课,共36个学时。

第一讲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对象和任务;2.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分支学科;3. 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二、重点、难点汉语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引入] 以方言语音现象为例,引出“汉语音韵学”。

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对象和任务汉语音韵学的对象就是历代汉语语音,其任务就是搞清汉语语音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历史来源。

第二节汉语音韵学的分支学科传统音韵学共分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传统音韵学三个部门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是研究以元代大都(今北京)音或汴洛(今开封、洛阳)音为代表的近代音的一门学问。

第三节汉语音韵学的功用:阅读古代典籍;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语音发展;认识语音规律。

第四节课程要求及参考书目:王力《汉语音韵》;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张诒三《汉语音韵学论纲》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讲汉语音韵学的理论基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历史和方法,掌握现代语音学、音位学、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要点;培养语音辨识能力和利用国际音标记音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语音学、音位学、音系学的理论要点;国际音标。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历史比较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简史;2.历史比较语言学与音韵学研究;第二节普通语音学理论1. 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原理;2. 国际音标;第三节普通音位学理论1.音位和音位变体;2音位系统。

第四节现代音系学理论1. 音系学的产生;2.音系学理论要点。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三讲汉语音韵学的知识基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种类和音值;传统音韵学关于声、韵、调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难点现代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传统音韵学中韵、韵部、清浊、洪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概念。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现代汉语音系1.现代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2. 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韵辙。

第二节传统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 关于韵和韵母的概念;2. 关于声和声母的概念;3. 中古36字母。

五、课后练习:记忆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方案。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四讲汉语音韵学的材料和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汉语音韵学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方言实际学习音韵学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诗文韵脚、汉字谐声、通假、异文、韵书韵图;汉语方言、亲属语言、对译材料。

掌握各种方法所针对的材料和目的,各种方法互补和交叉。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研究音韵学的材料1.求音类的材料:诗文韵脚、汉字谐声、通假、异文、韵书韵图;2.求音值的材料:汉语方言、亲属语言、对译材料。

第二节研究音韵学的方法1.传统音韵学的方法:系联方法、比较方法、考证方法、统计方法;2.现代音韵学的方法:结构分析方法、拟测方法、比勘方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五讲北音学的研究对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北音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培养翻阅近代韵书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中原音韵》的内容、体例;《中原音韵》音系的性质。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周德清和《中原音韵》1. 《中原音韵》的内容、体例;2. 《中原音韵》音系的性质。

第二节北音学其它韵书1. 《中原音韵》系韵书:《中州音韵》、《琼林雅韵》;2.复古倾向的韵书:《洪武正韵》;3.反映各地口语实际的韵书《韵略易通》、《韵略汇通》、《音韵阐微》。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六讲《中原音韵》音系研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原音韵》音系;培养利用近代韵书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中原音韵》声母、韵母、声调系统。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中原音韵》声母研究1.关于《中原音韵》声母的讨论;3.《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

第二节《中原音韵》声母研究1. 关于《中原音韵》韵母的讨论;2. 《中原音韵》的韵母系统。

第三节《中原音韵》音系和普通话音系的比较1.声母的比较;2.韵母的比较;3.声调的比较。

五、课后练习:记忆《中原音韵》19韵部。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七讲今音学的研究对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古时期的韵书,培养学生查检、利用韵书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切韵》、《广韵》和《平水新刊韵略》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切韵》和《广韵》1. 《切韵》和《广韵》的成书及其内容、体例;2.《切韵·序》导读;3.《切韵》音系的性质;4.了解《广韵》206韵韵目。

第二节《广韵》系其它韵书1.《集韵》;2.《五音集韵》3.《礼部韵略》4.《平水韵略》。

五、课后练习:背诵《广韵》韵目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八讲配合《广韵》的等韵图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等韵图的体例、内容等;学会利用等韵图。

二、重点、难点等韵图的体例、查检方法。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引入] 以现代汉语声、韵、调配合表为例,引出等韵图。

第一节几家主要的等韵图(上)1.《韵镜》;2.《七音略》;3.《四声等子》。

第二节几家主要的等韵图(下)1.《切韵指掌图》;2《切韵指南》;2. 等韵图的体例和内容。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九讲等韵图对《广韵》的研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等韵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等韵学对《广韵》声母、韵部、声调的分析。

二、重点、难点十六摄;内转、外转;开、合口;洪音、细音;四等;五音、七音、九音;清、浊;声母的“等”;等韵门法。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引入] 以现代汉语语音学为例,引出“等韵学第一节等韵学对韵母的研究1.十六摄;2.内转、外转;3.开口、合口;4.洪音、细音;5.四等。

第二节等韵学对声母的研究1.五音、七音、九音;2.清、浊;3.声母的“等”;4.等韵门法。

五、课后练习:背诵上平声的四等划分,背诵声母的“等”。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讲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广韵》声类、韵类的考求方法;掌握“反切系联方法”。

二、重点、难点1.“反切系联方法”;2.《广韵》的47声类。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陈澧及其《切韵考》1. 《切韵考》的体例和主要内容;2. “反切系联方法”。

第二节《广韵》声类、韵类的考求过程1. 《广韵》反切上字类别的确定;2. 《广韵》反切上字47类。

五、课后练习:背诵《广韵》反切上字47类。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一讲现代今音学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韵学的理论基础以及高本汉对《广韵》声母、韵母的研究;培养学生利用国际音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高本汉对《广韵》声母、韵母的研究;利用国际音标书写古音。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高本汉及其《中国音韵学研究》1. 高本汉生平著作;2. 《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价值第二节高本汉对《广韵》声母、韵母的研究。

1. 高本汉对《广韵》声母、韵母的研究;2.《广韵》35声母及其与中古36字母的同异;3.《广韵》141个韵母及其拟音。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二讲《广韵》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广韵》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同异;培养利用今天的读音辨别古音面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全浊声母;现代汉语声母、韵母的来源,中古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关系。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广韵》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1. 唇音、舌音、齿音声母的比较;2. 正齿和喉音声母的比较;3.现代汉语各声母的中古来源。

第二节《广韵》韵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1. 阴声韵的比较;2. 阳声韵的比较;3.入声韵的比较;4.现代汉语各韵母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广韵》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比较1. 平分阴阳;2. 浊上变去;3. 入派三声;4.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三讲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广韵》经《中原音韵》到现代汉语的语音发展;培养利用音韵学研究成果归纳语音史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近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展变化。

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广韵》音系和普通话音系的比较1. 声母的比较;2. 韵母的比较;3.声调的比较。

第二节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的几个要点1. 声母的变化:全浊声母消失,j、q、x的产生,知、庄、章声母的合流;2.韵母的变化:入声韵尾的消失,[-m]尾的消失,儿化韵和er 韵母的产生。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四讲古音学的启蒙、创始和发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音学的启蒙、创始和发展;正确认识“叶音说”。

二、重点、难点“叶音说”;顾炎武的古韵10部;“离析唐韵”的方法;三、课型:讲授/课件演示四、教学内容、过程、板书提纲第一节古音学的启蒙1. “叶音说”;2.吴棫和郑庠的古韵研究;3.杨慎和陈第的古韵研究。

第二节古音学的创始1. 顾炎武的古韵研究;2. 江永的古韵研究;3古韵研究的考古派和审音派。

第三节古音学的发展。

1.段玉裁的古韵研究;2. 戴震的古韵研究;3.孔广森的古韵研究和“阴阳对转”学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五讲古音学的成熟和完善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音学成熟和完善阶段的研究;培养依据诗文韵脚归纳韵部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古韵分部研究的深化;各家古韵分部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