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经济危机的思考
供给学派理论
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一大批“供给学派”的经济政客作为凯恩斯学 派的另一对立面出现在了美国当时的历史舞台上。里根政府根据供给学派 性的货币政策,使之前的“单一规则”导致的高利率有所下降,并强调压 低通货膨胀率,减少政府开支,同时降低税率。更一般的说,就是增加市 场的作用,减小政府的作用。这也就是著名的“里根经济学”原理。尽管 在里根的第一任期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却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就业问题
国际收支 问题
1982年美国的企业破产数也创30年代大 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达25,346家。 全失业率最高达到1982年12月的10.8 %,失业人数1203.6万。1982年11月 开工率下降到67.4%,为1948年以来 的最低点。
危机引起世界贸易严重萎缩, 促使国际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 从而使各国面临着一场严重国 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危险。 1981—1982年,世界出口量指 数共下降5.6%。
总体思路
具体方式:
01 0 2 03
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经济停 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来 对付通货膨胀。
主要内容
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的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具体过程 如何实现);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 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 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 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调动 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 摆脱停滞和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
工业生产长时间下降,企业倒闭、银行 破产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两 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率和通胀水平双 双攀升超过10%,GDP平均增速下滑至 2.9%。股市在多半时间处于熊市,仅在 1973-1974年的调整里,标普500指数 就下跌超过43%。
旧经济在收缩,新经济也在崛起,但新经济 的体量和质量还不足以提升整体经济的效率。 中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然不高, 但“胀”在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用地 成本和租金水平与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原 材料通胀一样,侵蚀了企业的利润,企业没 有利润积累,也很难通过再投资达到长期的 成长。
过去10年的中国经济 和美国70年代的滞胀有些类似
都是大国经济, 都面临着上一轮经济增长动能的衰竭 (中国是地产黄金周期)
面临着国际收支情况的
转变外需动能衰竭
01
02
都长期奉行需求管理的经济治理思路 通过放水来解决经济问题
03
相似 之处
04
面临着油价上涨的周期
里根经济学:对中国管用吗?
税制
由于中美税收体制的巨大不同,美国的 减税和中国的减税完全是两码事。美国 的税制主要是直接税,个人所得税占据 了税收的大部分份额,减税的确在一定 程度上能够刺激中产阶级的消费,从而 拉动经济。而在中国,税收的主体是企 业,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可以减轻企业负 担,成为刺激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对富 人的财富,由于现有税收制度的缺陷, 只能征到很少的税。中国一方面需要对 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减税,同时更 加迫切的是完善对富裕阶层的征税办法, 让直接税制逐渐取代间接税制。中国的 当务之急是税制的全方位改革,而不是 简单的减税。
币政策,即只以货币本身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支配因素,排除利息率、 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里根政府实行扩张
从传统的自由 贸易政策走向 公平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 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 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 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 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公平贸易 美国之前认为自己在贸易中收 到不公平待遇,美国国会责怪总统过 分迁就贸易伙伴 ,并寻求在介于自由 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的中间地带制定 法案 ,名曰“公平贸易”法案。
危机年份,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 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 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 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 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
生产问题
物价问题
美、英、日、联邦德国、意、 法、加七国的工业生产降幅依 次为11.8%、14.8%、4.1%、 12.2%、22%、7.4%和19%。
政府体制
说到政府管制,中国最主要的管制 其实是无所不在的审批制度,这些 审批制度在美国几乎从来没有存在 过。里根的减少政府管制的施政主 张之所以无疾而终、不了了之,是 因为众多的管制法案实际上是规范 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在当下的中国, 在众多领域需要的是对市场真正能 够进行规范的有效法案,也就是说, 将以行政审批为主要手段的管制方 式过度到通过法律以市场化的方式 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制和引导才是 当务之急。
里根经济复兴计划要点
1.削减财政开支(不包括军费) 2.大规模减税 3.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 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4.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 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具体减税措施:
里根经济学的财政政策观点主要是:主张平 衡预算,反对赤字财政政策。里根认为减税不会 增加财政赤字。他在执政后立即向国会提出减税 计划,且被通过。其要点是将个人所得税率不分 收入等级,一律在三年内减少30%,三年后个人 所得税的税级还要随物价指数的变化加以调整。 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减税实际上就是把政府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因此在实 践过程中不得不因为巨额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而 大打了折扣,把最高累进税率虽然从70%降到28 %,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但减税的 幅度却小于原计划三年内减税30%的幅度。在后 来的税制改革方案和实践中,把美国联邦个人所 得税的最高税率从过去的50%降低到28%,公司 所得税从过去的最高税率46%降低到34%。尽管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事与愿违,美国依然成为西方 工业国家中税率最低的国家。
1982
经济危机
01 02
03 04
1982经济危机的背景 美国的应对方案
国内经济现状
1982经济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
PART O1
1982年经济危机的背景
1971年初 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
1971年12月 美元贬值
1973年1月 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
1973年2月2日 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 10%
存在的问题
PART 02
美国的应对方案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政策
• 应对方案里根经济学
介绍:
里根政府综合供给学派、传统保守经济 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非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主 张,企图通过自由竞争自动复兴并将健全地发展 美国经济的一种经济理论和政策。
适用问题: 1)就业问题:降低失业率 2)生产问题:刺激企业生产
中国:扩大进口贸易
启示: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借鉴里根经济学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起到作用的成功改革经验,不应照搬模 式咽下相同的苦果。里根经济学主要政策手段是减税,减规,提高利率,供给侧改革则采用更为多元灵活的 手段,比如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财务成本来降低成本而非单纯的减税;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 的资源配置作用而非自由市场调控;大力投资民生和基础设施来促进生产,经济发展。
公平贸易:
优点:
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 国际分工。
反倾销贸易保护的经济效应
反倾销活动主要是通过征收反倾销税等手段 来 影响倾销产品的进口价格 , 进而影响国内生产 和消费的。
自由贸易
缺点: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效果分析
使得美国的中产阶 级入数减少,从而 贫富差距扩大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主要分为限制进口和促 进 出口两方面的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73年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3年3月
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 动汇率
“滞”
关于生产停滞。资本主 义经济长期停滞是明显 的。由于资本主义垄断, 造成发展与停滞并存的 局面。
“胀”
关于通货膨胀。战前历次经济 危机物价往往是下跌,而在战 后,危机则往往伴随着通胀。 70年代的物价上涨同历史上个 别时期、个别国家发生过的短 期物价上涨不同,它具有过去 没有的特点――经常性和严重性。
PART O4
1982经济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
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对比
美国:减税,减规,减开支
财政政策
中国:减税降费,加大对民生 的投资力度,发行专项债券支 持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下调利率,降准降息, 结构性去杠杆
美国:减少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
货币政策
美国:下调汇率,美元 贬值,实行公平贸易法案
贸易政策
货币政策
+
美储联的“单一规则”
1979年8月6日,沃尔克正式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当时美国通货膨 胀加剧,货币供应量增长迅猛。美储联一开始采用“单一规则”的货 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于是便开始大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同时 提高利率。导致后来联邦基金率在1980、1981年平均高达13.35%、 16.39%,比十年期国债利率还高。从而也就证明了“单一规则”是 失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货币主义也只在理论上才生影响,而在政 策建议上未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PART O3
国内经济现状
与当时的美国对比
今天的中国可大致参照70年代-80年代的美国: 居民的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 经常项目赤字扩大或贸易顺差缩小, 近似于美国80年代初。(出口下降, 转型内需消费)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结构、 老龄化水平,近似于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业结构必须转型)
THANKS
谢 谢 聆 听
AND
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新 旧更替的过程中,近似于美国70年 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转型期。.
中国城镇化率提升速度放缓,近似 于美国70年代初。(基建投资空间 有限)
美国在1970年代,经历了长达15年的滞 胀周期(约1969-1984年)。期间,平 均三年就有一次经济衰退,经历了两次 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 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