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的分析和建议作者:蒋盈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1期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质量直接着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本文以福州市蓓蕾幼儿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目前优质幼儿园课程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广大幼儿园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全美幼教协会(NAEYC)认为,高质量的幼教机构应该是:能够满足所有参与幼教机构的幼儿及成人(包括家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的需要,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一名健康、聪明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①而其中涉及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或情感等方面的教育过程,实际上都涉及到一个“教什么”的问题,即课程问题。

课程问题是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没有课程,教育便没有借以传递其要旨、转达其意义、传播其价值观的媒介或工具。

”②由此可见,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因此,研究目前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的优质幼儿园的课程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不仅能促进优质幼儿园更好更快地发展,还能为其他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1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研究优质幼儿园课程现状以及促进策略,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幼教先驱便已经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给出了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张雪门在《幼儿园的课程》一文中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而张宗麟则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发展至今,幼教人士对幼儿园课程又有了新的理解,其中又以北师大的冯晓霞教授的定义最具说服力。

她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即《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③由以上定义,不难发现,幼儿园课程具有活动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考察幼儿园课程状况时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着眼于课程是否科学、合理,即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

2 优质幼儿园的课程现状2.1 教师课程观念较之以前有所更新,更为科学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观念的陈旧必然导致教学实践的陈旧,资源的匮乏,课程的不适宜。

因此在问卷中特别调查了教师的课程观。

结果发现,100%的教师同意“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都属于课程”,其中有64%的老师还表示非常同意。

可见,相对于以前许多老师仅仅关注集中教育活动,现在的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渗透性和生活性,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应当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

如蓓蕾园在幼儿盥洗室内贴上很多洗手图示,再配以简单文字说明,一方面可以指示孩子如何正确洗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老师对目前很流行的兴趣班、双语教学的看法。

50%的老师认为兴趣班对发展幼儿兴趣有益,64%的老师认为幼儿园没有必要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虽然教师对这些热点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经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兴趣班和双语教学并不能完全否定,还是要根据每个孩子个人的特点决定,如果自己也有兴趣就应该创造条件来发展他的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使各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所获、有所得。

可见,较之以前的盲目跟风,现在优质幼儿园的老师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她们已经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思考课程。

2.2 课程建设规范有序,园本教研蓬勃发展优质幼儿园致力于开发适合本园的课程。

经访谈,了解到三个园所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在课程方面已经摸索出了很多经验,课程建设规范有序。

以蓓蕾园为例,主要进行的工作有:(1)明确课程定位,开发园本课程。

优质幼儿园一般会组织教师根据《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的课程理论。

通过讨论,充分认识本园的条件,明确课程建设的方向与课程的切入点,着力建设符合园所实际,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如蓓蕾幼儿园地处于山附近,与于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便发动全园老师的力量,组织开发了“于山”的主题课程。

(2)整理多年积累的教学计划、教案、教具等。

优质幼儿园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计划,教案等,幼儿园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可以按照课程定位,进行价值筛选,选取可以借鉴的教学内容,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组织园本教研,研究课程的组织、方法和手段。

优质幼儿园特别注意将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

问卷中有57%的教师同意,园里开展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可见,总体上说,幼儿园里开展的教研活动效果比较显著,教师的认同度也比较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3.1 选择课程内容时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问卷中,当问到“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首先考虑幼儿是否喜欢”时,有57%的教师选择了非常同意。

在与教师进一步访谈的过程中,三名教师也一再强调幼儿兴趣的重要性。

她们认为孩子喜欢的内容就是适宜的内容,甚至有一名老师还认为内容根本无所谓适宜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

因为她有足够多的方式方法使一个原本无趣、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有趣、幼儿喜欢的内容。

实际上,这里教师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把幼儿的兴趣摆到了过高的位置,导致陷入了一个极端: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认为只要是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就是适宜的课程内容。

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肯定是符合幼儿兴趣的,但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不一定是适宜的,关键要看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因此,不能将适宜的课程内容简单等同于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

3.2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评价的内容与科学性会影响未来课程的方向和质量。

实际上,尽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界已经提出了许多课程建设的理论,并且确定出相关的课程模式,编制了相应的学科教材,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只能凭从教人员的经验感觉是好还是不好。

显然凭经验感觉来代替科学的评价,很难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而缺乏完整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是很难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宗旨的。

④3.3 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有待提高尽管目前优质幼儿园都会组织老师开展园本教研,开发园本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将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调查中仅有29%的人同意“幼儿园没有必要使用统一省编教材,最好自行开发和选择课程内容”。

可见,教师还是习惯于有现成的教参可以直接用作课程内容,而不愿意自行开发和选择课程内容。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幼儿教师的工作繁琐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有关,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定的理论支持,普通老师很难开发出比较好的课程。

4 思考与建议4.1树立综合的课程观,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课程形式幼儿园一定要去粗取精,有机统合。

一方面从理论上将不同的课程观念与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从而使互相割裂的课程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并探究出更科学适用的课程理论;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树立综合的课程观,尽可能灵活地运用多种不同的课程模式,从而建立内涵丰富、符合园所实际的课程实践体系。

4.2 以价值性原则为准则选择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虽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目的,选择那些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课程内容。

因此,教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要兼顾两个方面,即不能脱离幼儿的已有水平选择过难的内容,也不能选择那些毫无难度、无法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

4.3 建立科学而全面的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是课程结构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目标制定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恰当,形式是否切合实际,措施是否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优质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园长更加注重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孩子知识的获得,而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知道具体的评价方法。

因此,幼儿园必须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每个老师、每个孩子应有的水平和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应该说,加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开发除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课程评价方案,是对幼儿园走出课程评价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⑤4.4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幼儿园的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处于极其关键的地位,是主要负责人和核心力量。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曾一再强调:“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因此,要想提高课程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与园本课程相通的教育思想,增强自身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否则课程开发变成外在的任务,效果会严重受到影响。

其次.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幼互动方式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勇于接受正确教学行为的挑战.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天空。

总之,园本课程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在园所内形成合作研究氛围的基础上。

广大幼儿园,特别是担负着示范、指导作用的优质幼儿园需要园长、教师融成一种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共同参与构建新课程的相互合作的氛围,充分体现园本教研的价值,将课程建立与园本教研融合,在教师不断专业化的过程中开发出适合本园实际、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为其他幼儿园提供指导与借鉴。

注释①周欣.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标准与认定体系的重建[J].早期教育,2005.12.②菲利普·泰勒等著.课程研究导论[M].王伟廉等,译.春秋出版社,1998.③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④石筠弢.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什么[J].当前教育,1997.4.⑤虞永平.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人民教育,2003.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