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管理学》试卷
湖南科技大学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适应专业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考试形式开卷授课教师谭建平交题时间2011年12月日 出卷人:周群凤
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 C )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D 生理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9.下列哪些属于学校的义务( B )
A.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B.遵守法律、法规
C.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10.( D )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
A. 激励理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ERG”理论
4.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总体要求,对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等活动。
5.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4、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从属制和独立制、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5、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模式分为八类,即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组织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竞争模式、系统模式。
6、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教育视导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它是对教育系统中的适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2.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
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科学理论 C.管理过程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
3. 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属于什么类型?( B)
A. 从属制 B.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
C.独立制 D.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4. 谁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 A )
A. 泰罗 B. 斯多格迪尔 C.马斯洛 D.巴纳德
5.“人际关系学说”创建的基础是( A )
A.霍桑试验 B.技术分析 C.数学模型 D.权变学说
6.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7. 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4)教育管理对象——教学人员的高专业化程度,决定了教育管理中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常会出现矛盾冲突;
(5)教育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决定了教育管理观念保守,制定教育政策法规谨慎。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有哪些?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10、在国家的教育管理活动即教育行政中,管理主体为教育、财政、计划、审计等政府职能机构;在学校管理中,管理主体则为学校法人和学校财务部门。
3、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充分调度各种资
源,对教育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化的活动。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8.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多种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C)。
A 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民主激励:基层中小学校长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教师有机回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经常与教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从而激发教师在工作和思想上与学校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
(4)、情感激励:学校领导通过与教师谈心、家访、探病、交朋友、与教师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遇到的种种困难,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3.教师激励的策略有哪些?
(1)、物质策略:通过提高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以及建立物质奖励机制等手段来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策略。
(2)、目标策略: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让教师看到未美好的前景,并将者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与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2.理性模式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序,决策者就能制定出一个有最大净价值成效的合理政策,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及其它资源)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效率是理性模式的最终目的。
3.校本培训是一种近年来开始兴起的培训方式,即由学校自己组织,聘请大学或学院有关专家参与设计,针对学校实际制定培训方案。
4、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1)教育领域中很多难以定论和把握问题,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易于操作;
(2)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了教育管理评价标准难以量化;
(3)教育管理活动常常涉及到伦理、道德及价值观的问题,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
7、我们根据教育督导体制所具有的权力和性质把教育督导体制区分为监督型、视导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8、菲德勒首先将领导方式分为两类: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
9、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2、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活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科学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出发点,把调查、统计、测量、试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
3、教育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围绕教育事权方面的权限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