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懋林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控制这些环境因素,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环境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施工中,质量问题则是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好质量控制这个关键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而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简称4M1E 因素。
因为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的,本文将主要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浅议环境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
一、4MlE 控制方法
1人的控制
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 工程实体质量形成是施工中各类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和监理工程师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人的因素是4MlE 的首要因素, 它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 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高低将最终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
因此。
监理工程师在质量事前控制中对人的因素控制, 必须对中标施工单位人的管理水平、技术和操作水平进行审查, 对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查, 防止无证上岗情况发生, 做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心中有数,并能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
2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实体组成的基本单元, 基本单元质量构成工程实体质量, 每一单元材料的质量均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工程实体质量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因此, 材料事前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材料控制制度, 建立监理项目机构材料监理控制细则。
必须对材料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适用范围有充分的了解, 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 经营) 许可证等资质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到生产厂家现场考察, 并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按有关规定检验和见证取样和送检或开箱检查, 认真审查材料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不合格材料应坚决杜绝在工程上使用。
3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 机械设备的性能、数量对工程质量也将产生影响。
如砼振动仪器好坏对砼质量有一定影响, 钢筋加工设备、焊接设备将影响对钢筋的制作和钢筋接头质量。
在实施事前控制时, 监理工程师必须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工程特点、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使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能够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 并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 使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以及使用都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4方法的控制
要审查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完整系统, 它阐明了施工单位的总体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以及专项工作要求。
监理工程师审查的重点应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各类管理人员的配备、质量保证管理制度的制定。
同时, 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审查要注意其必须符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符合有关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各项管理制度要完整, 不留漏洞, 各项工作要求明确, 要符合工程质量目标, 制度之间不互相矛盾, 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查, 使其能发挥指导工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这些因素复杂而多变,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
比如工程地质、水位等又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影响到基坑施工质量。
而气象条件,如高温、大风、严寒、雨天等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2经济环境。
一是,经济环境的要素。
一是资金(资金供给、资金成本)。
二是价格。
工程投入物,如施工材料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
三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适用性、质量及价格。
四是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的高低部分原因取决于它们的技术水平。
五是政府的财政与税收政策。
属于政治环境的范畴,但对各种经济组织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经济环境对质量的影响。
工人技术水平和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而劳动力价格和材料的价格又直接影响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材料的质量。
因此,经济环境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技术环境。
工程技术环境包括的方面很多,人们所有的行动方法和知识的综合都属于技术范围之内。
比如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能够进行创新,那么不但能够提高施工质量,还能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工程管理环境。
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所用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
一是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所实施的是全面一体化管理。
全面一体化管理是指组织在所
有领域内以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为核心,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据国际管理性标准框架,融合其它管理要求,优化整合协调一致管理,其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及员工、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是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的条件之一,就是制度的保证。
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是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度的建立、健全、贯彻与执行。
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有:样板制度、三检制度、技术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等。
5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处世态度、要求、期望、智力与教育程度、信仰与风俗习惯等等。
工程施工中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习俗。
6劳动环境。
劳动环境包括劳动组合、劳动工具、施工环境作业面积大小、工程邻边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及通讯条件等。
这些都是操作工人能够正常施工的保证。
劳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操作工人正常水平及效率的发挥,从而也会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对环境因素控制的措施
既然各个环境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手段及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环境的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IS09000、ISOl4001 和OHSMSl8000 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落实质量责任制。
2环境因素的控制必须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紧密联系。
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目前这一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胆采用那些先进合理的工艺、材料及方案,并能够进行创新,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收集有关工程自然环境信息。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搜集获取现场的水文、地质、气象等信息资料,对于未来施工期间可能会碰到的恶劣自然环境对施工作业质量的不良影响事先有个充分的认识,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4做好施工现场平面规划与管理。
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
规范施工现场设备、材料、道路等布置,实现文明施工,合理划分施工段,保证各工种的工作操作面,以此避免平面和空间上的相互干扰,确保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
5协调好各方关系。
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尊重并支持业主、设计、监理、质监等部门工程现场代表的工作,不断与他们进行工作上的沟通,虚心向他们请教技术问题,以加强项目部的力量。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不但较多,而且有些因素较为复杂多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较大,但只要提前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由环境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陈天骄. 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创建和谐施工环境 [J]. 小水电. 2006 (01)
[2] 吴钟宝. 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02)
[3] 崔超,刘军虎.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3)
[4] 张庆雄. 对影响工程质量4MlE因素的控制 [J]. 新疆农垦经济.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