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经济学院景观说明

湖北经济学院景观说明

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绿化设计说明项目概况: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内,西北邻10号路,西南临2号路,东面临汤逊湖汊——杨桥湖,总规划用地面积2183亩。

项目背景:武汉作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三位地区,今年高校发展迅速,特别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校、新校规模大,数量多。

湖北经济学院位迎接挑战,适应高校政策、职能的转变,在2004年基本建立1万学生规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等多学科的高等学校。

届时,一个现代话的、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学校将伫立在武汉之南。

经过总体规划及总体建筑设计,该校园已具良好的校园景观,本次景观规划旨在协同以前设计共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优美环境。

设计依据:1、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平面图。

2、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想。

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湖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4、绿化设计规程(试行)DBJ08-15-895、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18-91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7、风景名胜区域规划规范GB50298-19998、公园设计规范CJJ45-929、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10、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94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12、国家强制性条文及其它相关规范。

景观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以自然田园式的植物造景风格,强调生态技术和自然环境科学,将山水田园风景融于基地之中。

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循环,使绿地、水体与城市之间达到生态自然的平衡格局,合理、有效地配置植物群落空间,保持和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2、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此之间有着某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与特定的形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稳定格局。

从整体上理解生态和行为环境系统,充分考虑场所中大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在景观空间中挖掘场所校园文化底蕴,以提高景观质量。

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场所中人的行为和视觉感受,使场所适合人体的结构,适合人脑思维的方式,感知、想象和感受场所,促进和提高公众的参与性和场所感。

合理划分各功能区,活动、聚集的场地,通过场地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营建,来满足师生对场所功能的需求。

营造健康、舒适、步移景异的校园生活环境。

3、地域性原则——坚持以立地条件为依据,以当地政府批准的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蓝图,分析现有规划系统格局,对区域环境、区位特征、校园建筑以及总体环境布局进行研究,运用现代造园理念、理解现代生活要求和现代审美的需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对主要景观构筑物根据地域环境要求作切题的点缀和精心设计。

总体设计:本校园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将校区由一心二环一轴划分为若干功能区。

“一心”为校园核心区,二环分别为校园周边隔离带和校内机动车带,一轴为穿校园东西包含一公里多长的景观道路在内的景观带。

本场地为北高南底,背山面水向阳的布局,是建园的风水宝地。

按规划将形成三条由西北向东南跌落的水系,校园形成山环水绕的风水吉祥场地山水结构。

古人语:山环水抱必有气,我们认为北入口机动车道由最先的直行改为折行,东入口的道路作适当错落都是出于这一考虑。

本次方案更加强化这一原则。

东北入口因临关凤路,为校区生入口,但此口所处方位不佳,武汉冬季主导风将由此导入,顺景观轴轴穿校园,为场所设计所忌。

,因为“气”的特点是遇风则散,所以不能聚气。

在此入口,方案依功能设置了礼仪广场,成为校园门厅。

此广场面积为13000平米,两侧为机动车道,整个场地由入口缓缓下沉,有悖于山水地理,本设计将广场填平,内侧抬高,形成跌落式台阶,台阶上种置整形的樟树,台阶后广种楠竹,形成绿色屏障,类似古建筑种的“照壁”,阻隔东北风贯入。

竹屏后是2000平米的观湖木质平台,礼仪广场上从前到后分别铺以四季常青的草皮,上覆经济学院植物整形校徽,硬质铺装上设有旱喷泉和升旗台,广场上可聚集5000人举行活动。

硬质铺装图案为抽象算盘造型,算盘是中国古老的、特有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标志,在此引用强调出经济学院独特的专业内涵。

礼仪广场左侧是名为“彩丘叠翠”的人工绿地,利用自然地形,广种植物,分隔停车场带来的污染。

右则为砺志园。

因毗邻学生宿舍,要供学生课余读书、交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设施依此而设。

产业大楼也将步道引入湖岸,共享水色。

本方案内水系承“起、承、转、合”的原则和“屈曲为贵”之说,依“左急右缓”之势,将水岸进行设计,并对水口进行了隐藏,结合植物、驳岸、观景平台、水坝、桥等形成具有浓郁生态气息合具有亲和力,富于变化的水体。

本水系泊岸原则上为缓坡入水式,或分级入水式,不做石砌的垂直泊岸;水坝有堆石式、跌水式、分级跌落式等方式,尽量利用天然材料,造自然之势;桥分为公路桥和景观步行桥。

公路桥既考虑天然材料装饰,有要考虑荷载问题,而步行桥则较为丰富,有汀步式、有玻璃桥、有构架小品桥,以构筑式现代景观为主。

三条水系分别代表着组成本院的原三所学校的渊源,众涓成水,汇流成河,流入江湖,所以三条水系泊岸上还分别点缀代表原不同学校文化内涵的小景点,暗喻三所学校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走向辉煌。

在内河流入大湖的出水口,进行特殊处理,形成两片湿地,湿地内分成三级水面,内种植不同植物,对流入大湖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使学院场地排放入汤逊湖的水成为优质水源,使学院成为经济开发区内的环保模范。

外湖水面则以观光为主。

如柳映长堤、日晷、沙滩、张拉膜等力求营造湖岸观赏活动和保持湖岸的生态景观。

景观大道为规划重点,本方案认为景观大道应以串联校区景点为主,或水或岸或建筑或草地或广场或直或曲或平或坡或地或桥,才能有效地形成特色景观道,因此在中区将景观道改道,环中心区后再回到原路,利于资源的最大利用,避免景观道与内环线重复建设的矛盾。

景观大道两侧按离水近远的原则,分别种植枫香和桂花,形成绿黄两条常绿与落叶,色美与味香相随相伴的景观路。

与景观大道平行的小路取名“科学家小路”,该路旁按古代到现代的原则设置若干节点场地,场地内由矮墙、铺地、景柱等不同形式表现出古今中外一批杰出经济学家的内容。

本小路让师生步生穿越时给予心灵上的鼓动和激励,创造出特有的校园文化和休闲景观。

中心区为聚源广场。

为小型聚会、社区活动文化广场,广场旁为形主景雕塑,雕塑由三片呈缠绕状螺旋上升的钢雕组成,代表着三校合并,携手向上,前程无限美好,沿中心广场有三片景墙由中心向外发散,景墙上分别以组成经济学院三校的文化历史为素材的浮雕装饰,地面铺装图案包含有三片取材于原三校原图书馆建筑立面造型,象征三校有缘相聚,须团结一心,才能共创辉煌。

该广场四周有台阶,中心场地上覆以玻璃盖板,结合灯光效果,会制造出眩目夜景和充分体现科技特色的现代气息,可进行集会、舞蹈及社团等活动。

校园的几片生态绿地在保留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并赋以特定功能,使之更加完善。

两个学生宿舍组团分别以东山梅语与文昌别苑冠名。

东山梅语为全园最高的坡地,取名东山,暗用《楚庄王》“东山有鸟,三年不鸣,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望这里的学子“成龙成凤”。

与砺志园结合,辅以香自苦寒来的梅花,勾划出一条刻苦砥砺、勇于成功的莘莘学子之路。

两学生园区分别以理性与浪漫为理念,互补互依。

理性强调严谨的构图,直达的线条,浪漫则以曲线、柔和为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

三个教学组团中,实验楼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出真知,取名求实园。

另两组团取名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分别取名为志强园和厚德园。

与学生宿舍组团相比,三园尽管同样也是满足学生活动的功能,但此地更具有公共性、观赏性、短时活动性。

三园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造型手段营造现代景观。

如利用地台树池四周铺以卵石、铺砖横道构成独特的庭园景观。

有的利用经济题材内容的景观风格,以股市中K线图、柱状图、箭头等符号组合绿篱和花坛;有的以传统的院落景观为内容的景观,试图创造书院氛围。

本方案在图书馆旁保留建设用塔吊一台,进行适当改造,如钢架中嵌装玻璃,底部装射灯,将铺地铁轨中垫石换成卵石,形成独特的一个主景雕塑,寓意知识的积累没有尽头,知识的大厦永需建设。

结合五行学说中理论,东、南、西、北、中分金、木、水、火、土,其代表的颜色分别为白、青、黑、赤、黄。

除中心主雕塑外,在东、南、西、北四方位将四个塔吊构件变形体作地标雕塑。

并着五行颜色分别按东、南、西、北方向加以区分。

植物的配置注重观花、观叶、观干、观果结合,同时考虑植物色相、季相的搭配,力求达到植物的多样性,相生、相协,以及植物生态链的群落的布置。

结合五行学说,保留象征“吉祥如意”的桔树、长寿的椿树、吉祥、驱邪的桃树、梅花、柳树、柏树、银杏、无患子等。

并按五行地标颜色确定各区植物主色调。

绿化格局形成“一心两环一轴”即生态绿地构成的绿心,沿校园主环路的行道树绿环和沿校园周边的绿化隔离带环,贯穿校园中的步行景观道绿色轴线。

四块生态绿地各有不同特色:A、高大落叶乔木为主,缺乏低层植物。

可供林下活动并有可发展空间。

可进一步用常绿树种加以充实。

在此设置“校友林”,请知名校友领养树木,铭牌记之。

B、高层落叶乔木和低层竹类形成密致的林地,在其中辟小径以探幽。

在靠近主路一侧,做台丘状过渡景观带。

C、各层次树种形成较完善的山丘植物群。

在其中辟小径以观景。

在靠近主路一侧,做台丘状过渡景观带。

D、各层次树种形成较完善的山丘植物群。

在其周边辟小径以通行。

保护其自然风貌。

植物景点景区:1、彩丘叠翠:有地形变化的多层次综合植物景区,隔离礼仪广场和对外入口的停车场及体育场所,起屏障作用。

2、桃李报春:桃花流水,落英缤纷,桃李园3、橘红橙绿:保留的现有橘园,在周边配置少量枇杷、银杏和石榴等植物,丰富其层次,形成微型果园。

4、开启梦想:毗邻一期学生宿舍和图书馆的疏林草坪,作为生态密林和“聚源广场”的过渡。

5、柳杉舞影:杉翠柳垂影婆娑,为滨水景观带,形成溪流林带景观。

6、兰桂飘香:位于国际学院一侧,玉兰高洁,丹桂华贵,形成香花植物园,在其中形成友谊林,请各界友人领养树木。

7、放飞心情:毗邻师生活动中心,为大面积草坪,可供露天活动。

8、苇水相依:单身教工宿舍一侧,水生植物景观园区。

在苇水相依景区及放飞心情区一侧预留一定的苗圃用地,便于绿化分期的准备工作,并可形成一定的矩阵式景观林。

主环路采用香樟为主要绿化树种,形成四季常绿的绿化态势。

因学院周边场地开阔,所以环校园的绿化隔离带采用抗风,速生的树种和常绿树种相结合布置。

采用重阳木和香樟、广玉兰等作为上层植物,下层配植法国冬青、火棘等绿篱植物,形成具有良好抗性的围和空间。

滨水的步行景观轴线采用枫香,木荷为高层行道树,后侧采用桂花,红叶碧套,紫薇,柿树等花果灌木为点缀,形成绿化品种多样、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