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100分语文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21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深秋的天目湖别有一番景致。
远处是群山含dài(),云霞出岫();近地是翠绿满山,丹桂飘香;更有那烟波浩淼,万顷()碧波的湖水。
在秋日暖暖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安详,妩媚而生动。
鹭鸟、群wù()自在地浮在水面,此起彼伏。
(赵善坚《水秀的天目湖》)2、默写。
(7分)①愿将腰下剑,。
②,白露为霜。
③,君子好逑。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⑤,。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愁云惨淡万里凝。
3、名著阅读(2分)格列佛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不超过4 处)(4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2011年5月8日,春日融融,月季竞相开放。
走进紫荆公园,随处可见璀璨夺目,芳香四溢的花朵。
今天的紫荆花园格外热闹,人多为患,慕名前来参观花展的游客络绎不绝。
截止下午16时,参观人数最终突破了8万人次。
无锡游客岳先生说,“我把精品的月季名字都记录在小本子上,以便到时按途索骥。
”园内还有园艺师为游客讲解月季的品种,以及如何种植,修剪的知识,受到市民欢迎。
5、背景链接:2011年4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董藩在微博中告诫自己的研究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他已经在网民们中赢得了一个新的响亮的称号:“董钱钱”。
(1)请你结合背景资料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幅漫画的内容。
(2分)(2)一语激起千层浪,网友们众说纷纭,其中有反对批驳的,也不乏支持响应者,对此你是怎样的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30字以内)(2分)6、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的,甚至是对抗性的。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设置一组辩题。
(2分)“有人说: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意思,汉语真是很神奇。
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高涨,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也有人说:汉语中有些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英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正方:反方:二、阅读理解(共39分)(一)古诗赏析(5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这首词抒写,从渲染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之情。
(3分)8、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2分)(二)文言文阅读(13分)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捕蛇者说》)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9、解释下列短语。
(4分)(1)顿踣:(2)翕忽:(3)逾墙走:(4)语声绝: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选出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
(2分)【】A.甲文、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了社会弊端;乙文运用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的方法,写了小石潭独特的风景,风格与甲、丙文迥异。
B.甲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层层深入地揭示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赋敛”,丙文借老妇人之口控诉了赋税之害。
C.甲文中的官吏凶悍嚣张,丙文中的官吏开始时态度不好,后来能倾听百姓的致词。
D.乙文中因为作者仕途遭遇挫折,独自游小石潭,所以写鱼的游弋、潭的不可知其源、环境的寂静,其实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12、柳宗元和杜甫都是唐朝的官吏,请根据选文比较他俩为官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三)阅读易明《在风中跳舞》一文,完成题目。
(共13分)①那一年,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挣扎,为了梦想一次次地被失败击倒。
每天傍晚,我都坐在城市边缘租来的小屋里,隔着窗子看一个中年男人用三轮车驮着他卖剩的手工艺品回来,驮着一路夕阳,也驮着一身的疲惫。
这样的时刻我总是感叹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命运,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挣扎。
②一路上遇见中年人的人们都会对他一笑,那笑容灿烂而美好。
我一直疑惑是什么让他赢得这么多人的笑容,直到有一天房东和我闲聊时才知道缘由。
房东说:“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很可怜?”我点了点头,房东说:“他也曾辉煌过!”我睁大了眼睛。
③在房东的讲述中,我的心竟慢慢地濡湿了。
④这个中年人很有手艺,常做些精巧的手工艺品出去卖,渐渐地买卖越做越大,成了规模,最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一开始公司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合作者把钱卷走,公司倒闭。
于是他又开始沿街叫卖自己的手工艺品,再后来有外国人看中了他的产品,很是欣赏,便投资给他又成立了公司,产品销往国外。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外国人因涉嫌走私被逮捕并遣送回国,他的公司又倒闭了。
如今,他又开始沿街叫卖。
⑤我的确很受鼓舞。
和中年人相比,自己的境遇要比他好得多,所谓的挫折也算不上什么打击。
消极的心境顿时被希望所代替,然而有些事做起来是如此的艰难,境遇并没有因希望而改变半分。
⑥一天一个朋友来访,我带她去郊外游玩。
那儿有一座大山,是个旅游景点,于是我们爬山。
那天风很大,到山顶后,风就更猛烈了,吹得我们的衣衫猎猎作响。
山顶有一棵树,被风刮得左右摇晃,像随时都会倒下的样子。
见我看着那棵树,朋友问:“你在想什么?”我说:“你看那棵树多可怜,每天都在风里摇摆,说不定哪天就会倒下!”朋友笑着说:“我并不觉得它可怜啊!反而更羡慕它,每天都在风中跳舞,风越大舞得越起劲儿,多好!”那一瞬间我的心猛地震了一下,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长风浩荡,舞姿翩翩,那棵树在我眼中变得高大起来。
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个沿街叫卖的中年人。
(选自《现代教育报》2011.3.27,有改动)1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本文的两件事。
(2分)14、结合全文说说第②段中“一路上遇见中年人的人们都会对他一笑,那笑容灿烂而美好。
”这“笑容”中包含什么?(2分)15、对选文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对中年人的情感由“同情”到“感动”再到“赞美”,流露自然,细腻生动。
B.小说构思精巧,中年人的人生和在风中跳舞的树二者精神上是贯通一致的。
C.第①段中加横线的两个“挣扎”用法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D.文章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16、同样面对山顶上被风刮得左右摇晃的树,朋友和“我”的感触有何不同?产生这不同感触的原因是什么?(4分)17、联系全文内容,理解题目“在风中跳舞”的深刻含义。
(2分)(四)阅读《寻觅清纯》(作者:程凌华)一文,完成以下题目。
(共8分)清纯难觅。
现代人怀抱各种现实理由,抗拒思想、精神和感情上的返璞归真,热衷参与各种真真假假的演出,名为面对现实,实则为现实的浮躁藻饰。
人们不断暴露自己物欲的一面,甚至面不改色地说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这类惊世之语。
更令人失望的是,竟有更多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认为选择通向成功的捷径是人之常情。
整个社会弥漫着浓厚的金钱气息,唯一的信仰是钱与权,人人都想在前进的路上做投机者。
人之初,性本善。
人类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世上,没有人愿意身染浊气;连最污浊之人也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然而再纯美的花也源自泥土,秉性最清澈纯洁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
时代追求速度,社会追求物质,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们开始浮躁不安,开始急功近利,以至违背本性做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在追求所谓“幸福”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累。
心灵与身躯越来越疲惫,再也无法承受世俗和物欲的重压,性本善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灵的回归才是最终的解脱。
有人纵情山水,以自然的力量抵挡浊气。
(A)有人将帮助他人当做自己的使命,从默默奉献中得到心灵的愉悦。
(B)还有人沉浸于学术与艺术,以高远脱俗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最初的那一湾溪流。
(C)在这些过程中,人们仿佛找到了最初那个清澈透明、纯洁无瑕的自己,情感的涌动不言而喻,心灵的愉悦随之而来。
方向的偏离是暂时的,追求的动力是永恒的。
环境的污浊或许暂时改变了人们努力的方向,让人在追求清纯的路上有所偏离,但外界的力量始终不敌内心的强韧,人们始终明白自己的目的是追求清纯。
一旦浊气清散,人们便能借助心灵的力量寻觅清纯。
1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围绕“清纯”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分)19、划线处概述现代人回归心灵的不同方式,请任选A、B、C中一处,补充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25字左右。
(2分)我选处: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文章阐述的道理,谈谈中学生应该寻觅怎样的“清纯”。
(4分)材料一: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了女主角人选,导演组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艺术院校,“过眼”女孩数以万计,最后选择了高三学生周冬雨,她清秀单纯,长相与性格同样干净清纯。
材料二: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
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的台词)三、作文(共60分)21、任选一题作文(1)徜徉在之间(2)以“重逢”为题作文要求:①如选第(1)题请把题目补全。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