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二○一七年度)二○一七年九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签字表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编制前言1二、专项辨识评估、管理机构1第二章矿井概况2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井田范围2第二节矿井现状2第三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5第四节资源/储量7第五节矿井各生产系统情况7第三章评估依据、目的及主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9 第一节评估依据10第二节评估目的10第三节评估结果适用期10第四节评估方法10第五节主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13第四章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14第一节通风评估14第二节防治水评估24第三节机电评估28第四节运输评估34第五节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36第六节掘进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45第五章评估总结53第六章风险防范及建议54附件:1、专项辨识评估汇总表2、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记录表第一章总则一、编制前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要求,专项辨识主要是对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开展一次专项安全风险辨识。
重点是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用于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由于我矿目前无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根据我矿当前的生产现状,由我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及业务科室对矿井当前各生产系统进行一次专项辨识。
二、专项辨识评估、管理机构贵州******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和管理领导组:组长:成员:领导组职责:领导小组相关人员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组织对矿井安全风险进行专项辨识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级,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并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过程中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井田范围一、隶属关系、地理位置。
太平煤矿位于******区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4km,行政区划属******城厢镇所辖。
矿区有县乡公路与市区相接,公路里程约6km,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矿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0″~170°′22″,北纬26°2′04″~26°4′04″二、井田范围根据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该矿采矿许可证,******煤矿矿区范围呈矩形形状,矿区东西倾斜长约2810m,南北走向宽约920m,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2.5852平方公里,详见下表。
)第二节矿井现状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煤矿于2013年5月投产,201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2014年,******煤矿参与了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作业兼并整合主体予以保留,拟建规模30万吨/年,并取得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和贵州省能源局的同意批复(黔煤兼并重组办[2015]52号)。
2015年,******煤矿开始实施机械化改造,共对矿井运输、排水、供电、通风、采掘工作面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并于2015年12月底完成改造。
经逐级上报并进行现场验收后,******煤矿改造成果列入了贵州省“十二五”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示范矿井名单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促进煤炭行业平稳发展工作措施》、《安监总局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意见》(安监管[2016]38号)要求,委托贵州黔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对******煤矿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向******煤矿提交了《生产能力核定报告》,并向贵州省能源局递交了评审申请,经综合评审,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黔能源审[2016]32号)。
截止2016年12月底,矿井剩余可采诸量110万吨,按现有设计生产能力计算,矿井剩余服务年限12年;按核定生产能力计算,矿井剩余服务年限3.6年。
第三节矿井地质概况一、井田构造矿区位于-******向斜东翼中段,地层倾向250-290°,倾角7-35°,一般7~15°,为一单斜构造。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地层沿倾向有一定的波状起伏。
总体来说,矿区内岩层产状较稳定,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构造类型。
矿区发育有5条断层,分别为F1、F2、F3、F4、F5断层。
各断层情况分述如下:F1断层为正断层,位于一水平标高以上,断层走向63°,断距0—30m;F2断层为正断层,位于一采区和二采区之间的矿区北部边缘,断层走向108°断距0.3—3m;F3断层为正断层,位于二采区南翼******采面北端至矿区北部边缘,断层走向139°断距0—3m;F4断层为逆断层,位于二采区南翼******采面北端和三采区北部边缘之间,断层走向122°断距0—6m;F5断层为正断层,位于二采区南部边缘,断层走向49°,断距0—16m。
矿区断层构造主要集中在二采区(详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根据矿区断层分布情况,目前矿在二采区小范围内构造程度属中等类型,在全矿井范围来看,矿区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二、可采煤层及分组划分矿区内可采煤层为单一煤层,即D煤层。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分布于含煤段(P3w1)近顶部,直接顶板为一层极好的标志层(B1),为深灰色、灰黑色层纹状泥灰岩夹2-3层厚20~30cm的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含有机质、炭质和星散状黄铁矿等特征,厚4.40-8.80m,平均厚7.10m。
无论是地表或是深部层位稳定,标志十分明显。
D煤层直接底板为黑色炭质页岩或粘土岩,往下由一套砂质粘土岩、砂质页岩组成,底界清楚。
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根据根据贵州******矿业有限公司2016年对******煤矿作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7m3/min 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38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45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29m3/t。
矿井属瓦斯矿井。
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低风速巷道顶板附近、采煤机械切割部附近、采空区边界等处的瓦斯易积聚,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容易引发瓦斯爆炸,确定为危险源。
2、煤尘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5年9月7日提供的D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煤尘有爆炸性。
采掘工作面、各主要进回风巷道、各转载点及空气中飞扬的粉尘浓度产生堆积后,可能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同时,如粉尘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尘肺、矽肺病等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安全。
确定煤尘为危险源。
3、矿井火灾根据贵州省质局实验室201*年*月*日提供的D煤层自燃倾发火向性鉴定报告:D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火灾主要来源于外部火灾,如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容易导至重大或重特大事故,确定外因火灾为危险源。
4、矿井水文地质根据***地质勘查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编制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土工程有限公责任公司2013年5月编制的《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贵州******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以顶底板裂隙水直接进水和岩溶水间接进水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目前,矿井生产采区为二采区,二采区位于+980m标高以下,+980m标高以上的一采区大部份为采空区,采空区入口密闭建设有永久性密闭,并于密闭处设置有反水槽,老空区积水经反水槽自流至一水平水仓进行排放,目前二采区不受老空水威胁。
矿井二采区发育有F2、F3、F4断层,在采掘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均需通过断层地质构造带,在接近断层带时,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规定。
如不执行探放水规定,采掘工作面有可能误揭构造带断层水导致突水事故发生。
确定矿井断层水为危险源。
第四节资源/储量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编制的《贵州******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根据矿山提供的采空区位置和范围,在2014年储量年报的基础上估算2016年12月底,矿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00万吨,其中消耗资源/储量(111b)98.18万吨,矿山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110万吨,其中(122b)31.94万吨,(333)98.06万吨。
2010年度矿山动用资源储量0万吨。
第五节矿井各生产系统情况一、供电系统矿井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趟来自地松35KV变电站,另一趟来自牛场35KV变电站,两回路供电均来自于各变电站不同母线端,以10KV向******煤矿供电。
煤矿地面变电所设有一台型号为S11-M630/10变压器和一台型号为S9-315/10变压器向地面生产生活及井下一水平水泵房进行供电。
井下二采区及其它用电地点采用10KV高压供电,从地面10KV变电所母线端引两趟MYJV22—8.7/10—3×35电缆到井下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内设两台KBSG-200/10干式变压器作局部通风机专用供电。
二、提升运输系统矿井主要运输方式为提升绞车运输。
矿井提升运输为二级提升,主斜井于地面绞车房安设有一台JTP2.0-1.5型变频绞车,电机功率为220KW;二级提升绞车型号为JTPB—1.2型矿用提升绞车,电机功率为55KW;一水平车场、******采面运输顺槽采用防爆柴油机车牵引矿车运输;二水平车场运输量不大,采用人力推车运输。
三、矿井通风系统根据开拓部署及井下巷道布置,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共安设了两台同等型号的FBDCDZN015型主要通风机。
通风机主要技术参数表四、井下排水系统矿井排水方式为固定式排水,排水系统为多水平二级排水系统。
于一水平井底车场建设了中央水仓及水泵房,水泵房内安设了3台D155-67×4型多级泵,由一水平(标高+980m)水泵房内经管子道和主斜井敷设了两趟排水管路至地面,其中一趟排水管路直径为110mm,另一趟排水管路直径为150mm。
于二水平(标高+900m)井底车场建设了二水平水仓及水泵房,水泵房内安设了3台D46—45×2型多级泵,由二水平水泵房内经管子道和主斜井敷设了两趟排水管路至一水平水仓,其中一趟排水管路直径为110mm,另一趟排水管路直径为150mm。
五、压风系统矿井于地面建设了空压机房,并于空压机房内安设了5台空压机,于空压机房经行人斜井、井底车场、二采区运输下山敷设了一趟φ110无缝钢管作为压风主管道至二采区用风地点附近,再敷设φ60无缝钢管至各用风地点。
各台空压机参数详风下表。
空气压缩机技术参数表第三章评估依据、目的及主要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第一节评估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共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2016新版)、《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AQ/T1093-2011)、《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及相关标准进行本次自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