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鸟类辨别

常见鸟类辨别


灰鹡鸰
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 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
黄鹡鸰 (Taivana亚种)
与灰鹡鸰 相似,但背橄榄绿或橄榄褐,尾较短 飞行时无白色翼斑或黄色腰
•黄鹡鸰
YELLOW WAGTAIL
Photo by ch0585 (macronyx亚种)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Photo by 麦茬
褐头鹪莺
上体暗 灰褐色 下体淡 皮黄色 至偏红 眉纹浅 脚粉色
褐头鹪莺, 纯色鹪莺
PLAIN PRINIA Photo by pt
纯 色 鹪 莺
小鹀 Photo by 天津 ch0585
小鹀Little Bunting
• 小鹀全长约13cm。雄鸟夏羽头部赤栗色。 头侧线和耳羽后缘黑色,上体余部大致沙 褐色,背部具暗褐色纵纹。下体偏白,胸 及两胁具黑色纵纹。雌鸟及雄鸟冬羽羽色 较淡,无黑色头侧线。
灰头鹀
下体浅黄 或近白
眼先及 颏黑色
尾 较 长
黑脸噪鹛
黑 色 脸 颊
黑脸噪鹛 Photo by 麦茬
画眉
画眉 Photo by birdman
*小黑领噪鹛*
*小黑脸噪鹛*
*黑领噪鹛*
*
*黑领噪鹛
*白颊噪鹛* 白颊噪鹛
白鹡鸰 photo by Jerry
Photo by 麦茬
白鹡鸰
Photo by 麦茬
画眉? 画眉?
画眉(Garrulax canorus)
• 也叫虎鸫、金画眉。分类在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 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 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 外表略有不同。为广州市市鸟。该鸟为普遍性留 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 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 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 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 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 鸟。画眉鸟食性杂,以水果、浆果、种子及昆虫 为主食,笼养画眉的饲料主要是蛋炒米和适当的 菜叶和昆虫。每年春夏季节开始繁衍后代,一窝 约产3至6枚卵。画眉鸟在世界各地都广受爱鸟人 士的喜爱。尤其是凯里画眉鸟更是画眉鸟中极品 中的极品。
丝光椋鸟
SILKY STANLING
Photo by 麦茬
黑领椋鸟
黑领椋鸟
BLACK-COLLARED STARLING Photo by 麦茬
肩部白
飞羽黑
通体灰色
灰背椋鸟-雄鸟
灰背椋鸟-雌鸟
八哥
Photo by 麦茬 Photo by birdman
八哥
家八哥
无冠羽
眼周裸露的皮肤黄色
大山雀
黄色翼斑
金翅[雀]
黑尾蜡嘴雀
黄色的嘴硕 大而尖黑
戴胜
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 棕色丝状羽冠
暗绿秀眼鸟
JAPANESE WHITE-EYE
Photo by 老灯
暗绿绣眼鸟
栗喉蜂虎
黑色过眼眉纹
上下均蓝色
喉部栗色
延长的中央尾羽
栗喉蜂虎
叉尾太阳鸟
叉尾太阳鸟
Photo by StrongARM
丝光椋鸟
*山麻雀*
山麻雀 颜色艳丽
黑喉
雄鸟颜色艳丽 雌鸟较暗 有奶油色长眉纹
山麻雀
• 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 食。在中国分布比较广。 雀形目文鸟科麻 雀属的 1种。因平时栖息于山地而得名。又 名红雀,赭麻雀,黄雀,山只只。分布于 东南亚。中国见于秦岭以南地区。在分布 区北部山地繁殖,秋季南迁越冬。体形近 似麻雀。体长约140毫米。中国鹀类中的三 道眉草鹀,也常被称为“山麻雀”,其实 该鸟属于雀科。
树鹨
树鹨
树鹨(学名:Anthus hodgsoni)
• 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 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 (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 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 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 体长15-16cm。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 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 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喜欢在针叶、 阔叶、杂木等种类树林或附近的草地栖息,也好 集群活动。性很机警,稍有动静立即飞往树上, 并发出高声鸣叫。
燕子? 小燕子?
燕子(Swallow)
• 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 凹尾短喙,足弱小。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 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燕消耗大量 时间在空中捕捉昆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 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 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 为巢。每产3∼7卵。除最寒冷地区和极偏远岛屿 外,世界性分布。温带种为远距离迁徙候鸟。家 燕的喉和额棕色,头蓝色,叉尾,迁徙范围几遍 世界;美国亚种称仓燕,在加拿大度夏,在阿根 廷越冬。
理氏鹨
腿长 站势高
具纵纹
眉纹浅皮黄色
进食时尾摇动
常见于稻田及短草地
理氏鹨(Richard's Pipit )
• 体大(18厘米)腿长的褐色而具纵纹的鹨。栖于 开阔草地。上体多具褐色纵纹,眉纹浅皮黄色; 下体皮黄,胸具婶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上 嘴褐色,下嘴带黄;脚-黄褐,后爪明显肉色。 喜开阔沿海或山区草甸、火烧过的草地及放干的 稻田。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站在地面时姿势甚直。 飞行呈波状,每次跌飞均发出叫声。 • 分布范围:中亚、印度、中国、蒙古及西伯利亚 和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Photo by CL
白 头 鹎
红耳鹎
红耳鹎 RED-WHISKERED BULBUL
Photo by birdman
白喉红臀鹎
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
Photo by birdman
橙腹叶鹎
Photo by lool
橙腹叶鹎
鸟类的知识
麻雀?
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 又名家雀、琉麻雀。属鸟纲雀形目文鸟科山麻雀属。 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 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 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 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 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 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 ~ 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 ,几乎 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 。巢简陋 ,以草茎、羽毛 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每窝产卵 4 ~ 6 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 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 寻食。分布:中国各地。保护:二级保护。
家鹅的祖先
家鸭的祖先?
树麻雀
树麻雀 Photo by 麦茬
树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
• 也通称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 13-15cm。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 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 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 灰白色微沾褐色。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 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食性较杂,主要以 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 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 和昆虫幼虫为食。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 繁殖。世界分布很广泛,遍及中国各省区。
大白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脚趾
飞行时颈部弯曲
Large Egret Casmerodius albus
大白鹭
Photo by dolphin9m
黑嘴
小白鹭
小白鹭
黄脚趾
LITTLE EGRET Photo by dolphin9m
头 颈 胸沾橙黄色
牛背鹭
嘴短而粗厚
Photo by CL
飞行时颈部伸直
脸部黑色
黑脸琵鹭
幼鸟 Photo by pt
夜鹭
繁殖羽 Photo by 麦茬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岩鹭*
近白色 的颏
*黄嘴白鹭*
*中白鹭*
额 部 黄 色 颈 部 棕 红 色
赤颈鸭
赤颈鸭
WIGEON Photo by 老灯
黄腹鹪莺
黄腹鹪莺
YELLOWBELLIED PRINIA Photo by lool
黄 腹 鹪 莺
黄腹鹪莺 Yellow-bellied Prinia
• 弱而哑的schink-schink-schink声及似小猫轻柔咪叫 声twee twee。鸣声为急促的连声tidli-idli-lia,重音 在最后的下降音符上,有过门声chirp。 • 常见,高可至海拔 900米。亚种delacouri为留鸟于 云南西南部及南部;sonitans于华南及东南并海南 岛和台湾。 • 栖于芦苇沼泽、高草地及灌丛。甚惧生,藏匿于 高草或芦苇中,仅在鸣叫时栖于高杆。扑翼时发 出清脆声响。
嘴端膨大
Photo by 麦茬
黑脸琵鹭
Photo by StrongARM
BLACK-FACED SPOONBILL
苍鹭
苍鹭
GREY HERON
Photo by ch0585
Photo by 麦茬 非繁殖羽
池鹭
繁殖羽 Photo by 天津 ch0585
池鹭 CHINESE POND-HERON
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 Photo by 麦茬
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学名:Lonchura striata )
• 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鸟类。体长约11mm。上体 深褐,特征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黄 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 斑及细纹。分布于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苏 门答腊。地方性常见于低海拔的林缘、次生灌丛、 农田及花园,高可至海拔1600米。性喧闹吵嚷, 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白腰文鸟种群数 较丰富。由于在谷物成熟期间,常成群飞到农田 啄食谷物,给农业带来一定危害。但文腰文鸟小 巧玲珑,易于驯养,是很好的笼养鸟类,可供笼 养观赏。应有计划地猎取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