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退耕还林还草决策

退耕还林还草决策

退耕还林还草决策
1 课程设计目的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退耕还林还草决策中,急需掌握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与耕地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

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演化、植被的立地条件与土地质量,决定着土地利用方向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布局。

本实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信息源,在ArcGIS中进行集成分析,快速查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坡度组成状况,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基础数据。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2 课程设计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参考资料:《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教程》、ArcGIS软件英文帮助、网络资源
数据:
DEM:——35cdem(1:1万GRID格式)
DLG:——tdly(141、143、144为耕地)(1:1万coverage格式)
3 课程设计要求
基本试验:利用以上数据提取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面积并绘制示意图。

扩展实验:提取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4 具体步骤
4.1 基础实验
1、双击桌面图标,打开arcmap软件,点击图标加载数据层(DEM:——35cdem和DLG:——tdly),效果如图(1)
2、打开tools菜单栏中的extensions,打开extensions对话框,将3D analyst和
spatial analyst勾上。

如图(2)。

3、在菜单栏的空白处右击,打开3D analyst和spatial analyst工具条。

点击3D analyst,打开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打开option对话框,在general选项卡中设置路径如图(3),在cellsize
中设置实验处理细胞大小如图(4)。

4、选中35cdem数据层,点击3D analyst|surface analysis|slope,打开slope对话框,设置输出路径,命名图层为slope,单击OK。

选中slope图层,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表达式slope>25,单击evaluate,生成的数据图层命名为slope>25。

5、选中slope>25图层,单击3D analyst|reclassify,打开reclassify对话框,修改如
图(5)设置路径,并命名重分类之后
的图层为re_slope25_raster。

6、选中tdly polygon这一图层,右击打开属性表,倒数第二列为土地利用类型,其中141、143、144为耕地,要将耕地选择出来。

选中LU-CODE这一列,点击右下角option按钮,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打开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

选择LU-CODE,并点击get unique values。

输入表达式"LU-CODE" = 141 OR "LU-CODE" = 143 OR "LU-CODE" = 144。

如图(6)
单击apply,选中耕地类型。

7、选中tdly polygon数据层,右击选择data|export data,打开export data对话框,设置路径,命名为gengdi_feature。

单击OK.生成数据层如图(7)
图(7)图(8)
8、将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选中gengdi_feature数据层,点击spatial analyst|convert|features to raster,打开features to raster对话框,设置路径,命名图层为gengdi-raster。

单击OK。

生成数据图层如图(8)。

9、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表达式jiao=[re_slope25_raster] & [gengdi-raster],单击
evaluate。

生成数据层如图(9)。

10、选中jiao这一图层,点击3D analyst|surface analysis|area and volume。

打开area and volume statistics对话框,在input surface中选择jiao这一图层,并单击
这一按钮。

显示结果为。

4.2拓展实验
4.2.1讨论
由于本次试验所给数据有DEM和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土地利用类型仅仅告诉了草地是哪些字段,其他字段是什么无从知晓。

所以基本提炼不出别的信息。

而从
DEM来看,这个DEM数据显出这个地区沟壑遍布,我们便可以以此来求出山脊线和山谷线。

清楚的了解地势,便可知道雨水或者水土流失是顺着什么方向流。

4.2.2 流程图
图(10)
4.2.3具体步骤
1、给已经导入ARCGIS的dem数据利用spatial analyst中得aspect求的坡向,命名为A。

2、用spatial analyst中slope工具求出坡向变率,命名为SOA1.如图(11)所示:
3、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FDEM = 1123.3 – DEM,其中1123.3为DEM中最大高程。

求得的反地形如下图(12)所示:
图(12)
4、给FDEM求得坡向变率,命名为SOA2。

如图(13)所示:
图(13)图(14)
5、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SOA = ((SOA1+SOA2) – Abs(SOA1 – SOA2))/2求得校正后的SOA。

如图(14)所示:
6、用spatial analyst 工具中的邻域分析,对原始DEM进行邻域分析。

参数设置为圆或者矩形都行,大小为11*11。

,命名为B。

如图(15)所示:
图(15)图(16)
7、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C = DEM – B,得到如图(16):
8、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们求取山脊线。

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shanjixian =
C >0 & SOA > 75。

9、求取山谷线的公式为shanguxian = C < 0 & SOA > 75。

求得的山脊线与山谷线在正DEM上显示为图(17):
4.2.4 分析
1、上图中红色为山谷线,绿色为山脊线。

黑色越浓的地方表示地势越低,白色越亮的地方表示地势越高。

2、如果以上北下南来判断,水流方向和水土流失方向为由北向西,由东向南。

3、此处地势多沟壑,不便种庄稼,更不建建筑,然而这样的地形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应当退耕还林。

5 小结
1、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先不要急着动手,要将处理问的思路想明白了了,画好流程图再来动手操作,有利于高效清晰地解决问题。

2、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会有多种,关键看自己如何取舍。

比如坡度大于25
的数据是栅格数据,而耕地数据是矢量数据,这时可以把坡度数据变为矢量数据,也可以把耕地数据变成栅格数据,然后再来求两者之间的交集。

3、处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有不同的工具,不要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