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一、项目背景 (3)1.1、项目背景 (3)二、选题理由 (4)2.1、问题提出 (4)2.2、确定课题项目 (4)三、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4)3.1目标设定 (4)3.1.1 数据采集规范化,科学化 (5)3.1.2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报警 (5)3.1.3实现手动或者自动调整负荷平衡。

(5)3.1.4 温度数据采集 (5)3.1.5 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 (6)3.1.6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6)3.1.7提示用户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6)3.2目标实现可行性分析 (6)3.2.1配电监控终端 (6)3.2.2综合剩余电流断路器 (7)3.2.3遥控相位自动切换开关 (7)3.2.4系统软件 (7)四、提出方案 (7)4.1方案的提出 (7)4.1.1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7)4.2方案的选择 (8)4.2.1 方案 (8)4.2.2最佳方案的确定 (8)五、详细技术方案 (8)5.1功能特点 (11)5.2硬件配置: (11)5.3软件平台: (13)5.4软件模块功能 (14)5.5详细解决方案 (16)5.6软件配置 (17)六、效益分析 (24)6.1经济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降低台区低压线损率的经济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管理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6.3社会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总结 (24)低电压二级联调综合解决方案----智能配电网监控管理系统一、项目背景1.1、项目背景随着农村“三相不平衡负荷”治理以及“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各县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农村台区的综合普查和治理数据,这些数据目前只是手工进行收集和人工汇总,显出了以下问题:1、数据量大,比如农村低电压用户的普查数据每县的数据就在2万多条以上,还有大量的汇总数据和报表。

2、明明知道某个台区的数据不平衡,有时候只能进行人工的去调整负荷,但是人工调整负荷就面临改线换线等一些列问题,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3、台区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监测到台区的运行情况,比如台区漏电流情况,台区油温,接线柱温度,以及不能实现台区运行自动化等。

4、台区现行的开关耗能较大,希望能寻找一款无耗能的综合断路器替代。

5、数据只是以纸质或者电力文档的模式存在,不方便归集和处理6、大量原始数据和基础数据分散在个基层单位,只是简单的堆积,要查询起来很难,更不用说进行统计和分析了。

7、数据统计和处理速度太慢,这样就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甚至容易出现统计数据遗漏和出错的发生。

8、人工处理工作量大,最为关键重要的基础数据无法分析和共享。

9、不方便上级单位监管基层工作。

二、选题理由2.1、问题提出一些地方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较低(达160V左右)的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为此国家总理温家宝有过专门的指示,国网公司也因此于2010年12月16日在安徽屯溪召开了全国电力系统低电压综合治理会议,将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问题正式纳入各地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低电压综合治理,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配电网的合理性(变压器的容量匹配、线路线径大小的匹配、供电线路半径的长短);其次,配电网的技术水平高低;最后,加强客户的用电管理。

以前三相负荷调整都是电工自己到台区去测量电流,采集多个点、次后才可以调整。

在调整的时候,需要断线、换相,费工费时,效率很低,三相负荷的调整既滞后,又很不准确。

2.2、确定课题项目为解决以上以上农村台区综合治理的问题,为发挥科学服务社会的作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农村台区综合治理的能力,在局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市电力公司启动了台区低电压和负荷不平衡调整二级联调系统的课题,以处理日益增长的各级电网各类负荷不平衡调整和低电压问题。

三、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3.1目标设定为配合台区负荷不平衡和低电压治理,建议配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分步分阶段进行实施,主要目标如下:3.1.1 数据采集规范化,科学化能够及时采集到台区的用电负荷,电压电流,功率等一系列配变参数,用于台区基本数据的掌握。

具体参数包括(当前总有功功率,当前A,B,C有功功率,当前总无功功率,当前A,B,C无功功率,当前总功率因数,当前A,B,C功率因数,当前A,B,C相电压,当前A,B,C 相电流,当前零序电流,当前总视在功率,当前A,B,C视在功率,正向有功总电能,费率1,2,3,4有功总电能,反向有功总电能,费率1,2,3,4反向有功总电能,正向无功总电能,费率1,2,3,4正向无功总电能,反向无功总电能,费率1,2,3,4反向无功总电能)3.1.2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报警如果台区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调度软件进行台区操作,例如分闸、合闸、控制继电器等操作。

如果表箱出出现供电异常,可以通过系统实现远程分闸,合闸和参数操作等。

软件实时监测线路运行情况,通过台区终端,实现第一时间告警,预警功能。

图形化监控上会直接定位是哪个变压器出现故障,变压器运行的颜色有绿色变成红色,提示告警。

3.1.3实现手动或者自动调整负荷平衡。

设定好台区最高限制的不平衡率,可以通过系统实现人工或者自动的对换相开关实现换相,用于自动调整负荷平衡,使其线路的不平衡率降到预定的不平衡率以下。

并可以通过软件查询当前线路的负荷情况,用户在某相的使用情况等具体详细信息。

3.1.4 温度数据采集可以采集台区的油温以及出线侧的接线柱温度。

并通过网络实时报警,改变了以往通过人工测试或者通过红外测试仪测试的手段,大大简化了工作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并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温度,直观反映台区运行情况。

3.1.5 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通过本次系统的设计,摆脱传统的手工处理信息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部门,县公司、地市公司、省公司之间的信息畅通化,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实际情况。

3.1.6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本套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在调整线路平衡当中繁琐的工作环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加入,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降低了工作强度,调整负荷只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在操作,就可实现以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大了提高工作效率。

3.1.7提示用户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掌握每个线路的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情况和农村低电压工作进展情况,掌握农村老旧台区的改造情况,更好的服务了用户,提升供电可靠性。

3.2目标实现可行性分析研发成员有1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2名,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3.2.1配电监控终端配电监控终端采用新式的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壳体,以DL/T 698.41-2010为基本通讯协议,配有载波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工作稳定可靠,并获得国家专利。

3.2.2综合剩余电流断路器采用山东卓尔电气发明专利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国家列入火炬计划推广项目,解决了阴雨天电网漏电大,投不住的问题,具有断零,过压,过流跳闸功能。

3.2.3遥控相位自动切换开关采用带有无线或载波传输的锁扣电磁式单相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相位切换开关,能够同时监测相线路的末端电压、表箱单元的漏电电流和电流,本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2.4系统软件采用和sql server2005 为平台,由多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开发,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因此本项目可行四、提出方案4.1方案的提出小组研制的思路和预期效果本着结合现场实际对配电网监控系统安装进行分解分析,一共提出1套方案,分别如下:4.1.1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通过采集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不平衡率和三相电流平均值,找到哪相的负荷较重,然后计算需要调整多少负荷,系统通过查找该相上的换相开关的平均负荷量,计算需要调整哪几个换相开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前一键执行,就可以实现对线路负荷的调整。

并可统计出台区的电压,电流峰值,三相负荷率,电压合格率,分支线路的负荷等信息。

在台区部分,采用:1、配电监控终端采集一级开关的三相电流数据,以及电表数据和换相开关数据等。

2、剩余电流断路器采集分支的三相电流,漏电流,实现远控分闸,合闸,同时具有断零、过流、过压跳闸,自动重合闸。

在用户表箱处,采用:3、相位自动切换开关采用遥控自动换相开关,用于自动换相,调整负荷,远控分合闸,同时具有锁扣式设计,不耗电,漏电跳闸等功能。

4.2方案的选择4.2.1 方案采用监控终端可以把台区的参数,包括电表的参数,分支线路的负荷都采集到系统中来,自动计算其负荷和不平衡率,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维护强度。

在调整方面,采用遥控自动换相开关,只需要调整次处开关的相位就可以实现相位的调相,不用更改用户的接线结构,一次投入,可以多次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以灵活控制。

4.2.2最佳方案的确定经过小组的研讨,如果要调整线路平衡,需要把握两点:1、调整负荷需要从线路底层调整,仅仅从台区调整是错误的。

2、调整负荷需要一个平均值,通过瞬时值调整负荷也是不规范,不正确的。

一致认为此方案可以实现线路负荷调整和末端电压的监测治理。

五、详细技术方案该系统经过初步的试装,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有效的解决了台区数据采集不规范,负荷调整不科学的混乱局面,在数据集中管理,自动绘制图形,分析功能,流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如果应用到农网改造当中,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由卓尔电气自主研发的自动换相开关,科学的实现了三相负荷间的相位自动转换,改写了几十年来由人工手动调节三相负荷平衡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该产品与智能配电网监控终端和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共同组成三相负荷平衡系统,让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变得更科学、更轻松,它同时能够实现支路电流和漏电以及线路末端电压的监测。

图5-1 系统网络示意图5.1功能特点本技术方案主要可以实现配电参数监测、温度监测、远程抄表、线路换相负荷调平衡、线路末端低电压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图5-2 拓扑图5.2硬件配置:1)监控终端智能配电网监控终端通过485通讯与三相数字电度表、剩余电流断路器等连接,及通过无线和载波与自动换相开关连接,由GPRS通讯将所有监测的数据上传到系统平台,不仅能实现三相负荷平衡的自动调整和线路末端低电压的监测与改善,还能实现营销管理(配电参数监测、远抄、远控)2)剩余电流断路器或者三相数字电度表将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网低电压侧各供电支路上,利用断路器或电度表电流监测的功能,通过485通讯接口将各支路相线电流上传至系统平台,从而实现三相负荷平衡自动调整的一级监测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