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煤业有限公司2018年度全矿性反风技术方案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结合矿井制定的年度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的内容,经研究定于12月31日进行2018年度全矿性反风技术方案。
为确保反风演习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次反风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反风演习的目的和意义矿井进行反风演习是为了井下发生火灾时,利用反风设施,改变火灾烟流方向,限制灾区范围,安全撤出受烟流威胁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
进行演习是为了熟练和提高反风操作技能,使其在需要反风时能够安全顺利地实现反风,并通过演习掌握以下内容,为指挥救灾提供可靠依据。
(一)主要通风机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是否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
(二)反风后的主要通风机供风量,通过换算是否能达到正常入风量的40%以上。
(三)预测灾害侵入到各采区的时间。
(四)反风30分钟后的总回风道瓦斯浓度是否有变化。
(五)找出反风中薄弱环节,修编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六)反风前由机运工区负责打开防爆门检查维修一次,使其正常发挥功能。
锻炼主要通风机司机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其胆大心细、操作熟练,做到快、准、不乱。
(七)完善主要通风机技术数据。
(八)使更多的人掌握反风的实际意义,不致在事故处理中扩大灾情。
(九)给遇险者提供可靠的临时避难点,为救护提供可靠路线。
二、矿井概况(一)通风系统概况新安煤业公司2015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420万t/a,2017年核定矿井通风能力为531.6万t/a。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进风井3个,即1#副井、1#主井和2#副井,回风井2个,分别为1#风井和2#风井(回风兼提升)。
1#风井地面通风机房安设FBCDZ№31型的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转,一台备用;1#风井2018年12月上旬测定矿井进风量为5386m3/min,矿井负压3000Pa;2#风井地面通风机房安设BD-Ⅱ-8-№26型的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转,一台备用;2#风井2018年12月上旬测定矿井进风量6560m3/min,矿井负压3100Pa。
矿井现开采煤层为3(3上)煤、3下煤。
3煤平均厚度9.33m,3上煤平均厚度4.88m,3下煤平均厚度2.07m。
根据2017年7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32采区3下煤、33采区3煤、34采区3煤的煤样均有煤尘爆炸性,32采区3下煤煤样煤尘爆炸指数为41.42%;33采区3煤煤样煤尘爆炸指数为42.86%;34采区3煤煤样煤尘爆炸指数为40.38%。
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测定,各煤层均有程度- 2 -不同的自然发火倾向,32采区3下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58天,33采区3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55天,34采区3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54天。
32采区3下煤、33采区3煤、34采区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均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二)瓦斯涌出状况矿井历年来瓦斯鉴定结果均为低瓦斯矿井,不存在瓦斯异常区。
根据《关于公布2018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枣矿集团字〔2018〕248号)的通知,2018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0.5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4.3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82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 6.91m3/min;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8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6m3/min;瓦斯鉴定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三)隐患地点分析反风演习应注意隐患地点气体涌出情况,根据矿井隐患点及现阶段通风系统情况确定以下几个区域为隐患区域:3②103采空区、3②105采空区处于回采期间出现的气体异常情况,封闭后密闭内气体一直处于正常状态;3304工作面、3上203工作面、3306工作面处于封闭之后出现的气体异常状态,详情如下:- 3 -三、反风演习时间反风演习定于12月31日上午10时- 12时30分,于10时正式开始反风,持续时间为2小时30分钟,于12时30分恢复正常通风。
(一)10时由总指挥下达反风命令(机房组记录反风操作时间)。
(二)井下各测点,除完成本职任务外,必须随时观察反风后的风流动态。
(三)10时10分,1#、、2#井同时反风时,分别在1#、2#井主要通风机扩散器入风口开始喷洒香水。
四、反风方式矿井采用“多风井反风”方式进行反风。
反风按照下列流程步骤进行操作:①10:00----12:30,1#井通风机反风,2#井通风机反风;②12:30,1#、2#井风机均恢复正常运转。
矿井反风流程操作步骤表- 4 -五、矿井灾害地点假设假设上午9时30分区域安监员在-360轨道大巷人行车终点站现场向调度室报告,发现巷道浆体开裂有煤体自燃现象且火灾区域现场无法有效控制。
应急救援指挥部经研究决定采取局部反风措施。
六、反风演习观测项目、有关参数的测定、地点、人物(一)观测项目包括反风后测点停风时间、反风风流到达时间、反风风流稳定时间;正风后,风流停风时间、正风风流到达时间、正风风流稳定时间。
反风演习过程中风量、瓦斯、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浓度。
有关风机和电动机参数(负压、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转速等)。
(二)井下测点及人员安排1.观测1#、2#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转状态,以及电流、电压、轴温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和风量、风压等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井下实地观测矿井主回风巷、胶带回风巷中的风量、瓦斯、二氧化碳、气压、干湿温度等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瓦斯、二氧化碳浓度、风流方向、风量、气压、干湿温度每隔10分钟测定一次。
3.由李连坡任组长,下设观测组13个。
(具体分组情况见附- 5 -件二)七、反风后的矿井风量和瓦斯涌出量情况预测从目前矿井生产布局以及采掘工作面情况分析,反风后,矿井风量和瓦斯涌出量情况也会有所改变,现预测如下:1.各采区已采工作面密闭受到反风风压的影响,瓦斯涌出量可能增大。
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严格检查各密闭及总回风道的气体情况。
此项工作由李连坡、庞杭州、杜磊及救护队员负责。
2.3117工作面、3上305里工作面、3412工作面由于受反风演习压力变化的影响,反风演习前,必须认真检查回风隅角等处的气体、温度情况,确保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反风。
恢复生产前,需认真检查回风隅角、回风巷的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情况,异常时将检查结果报通风值班室,此项工作由李连坡、杜磊负责落实。
3.各工作面由于停电停风,停风区中可能积存有害气体,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通风,然后方可生产。
矿井反风风量、瓦斯涌出量情况预测表八、反风步骤- 6 -第一步工作人员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后,立即进行正常风流中各项目的数据测定,测定完毕后,即向总指挥报告。
第二步井下各测定地点测定人员汇报完毕后,全部正常,这时总指挥下达反风开始命令:1.主要通风机司机接到反风命令之后,应立即按要求进行反风操作,在10分钟内将风机反转,正转停止后启动风机反转;2.井下各组人员将正风、反风时的风流停止时间记录清楚,并着手开始测定各项数据,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每10分钟测定一次,风量每10分钟测定一次,为确保时间准确相同,入井时必须在地面统一对表;3.每次反风演习时间不应少于从矿井最远地点撤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第三步反风结束后听总指挥命令,恢复正常通风,各组人员按照要求执行,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检查,持续时间为1小时。
第四步各组人员向总指挥汇报井下情况,等一切恢复正常后,总指挥宣布反风演习结束命令,各组人员撤回指挥部,由总指挥做工作总结。
第五步整理资料编制反风演习报告书,并将反风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计划限期解决,同时将反风演习报告书报集团公司等有关上级部门备案,同时矿井通风、救护部门各备一份,并保存两年。
九、工作组织- 7 -明确反风演习总指挥部、分指挥部、各反风操作小组设置地点及成员和职责分工。
反风演习共分七个专业组,各组分工如下。
(一)指挥组由公司经理杨传常任总指挥,总工程师李付海任副总指挥,成员刘含东、邵长存、邵长启、孔德山、赵伟、高旭波、陈德文、郑建国等组成,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刘含东、郑建国负责井下风量测定、香水喷洒及各工作组之间协调工作;孔德山、赵伟负责井下无关人员全部上井;高旭波、陈德文负责安全设施检查和人员撤离清点工作。
邵长存负责主要通风机的反风操作和井下停、送电指挥工作;邵长启负责指挥指令信息传达,贯彻落实,并在反风前把井下所有电话和通往主要通风机房电话进行检查,确保反风时通讯畅通。
(二)机房操作组1#井由张金朋任组长,2#井由赵伟(机运二区)任组长,具体负责机房的操作指导。
由富有经验的电工和司机若干人,记录反风前后的电流、电压、轴温等参数变化,以及反风设备的操作顺序。
(三)井下观测组由李连坡任组长,下设观测组13个。
(1)-100轨道石门、-100人行石门(3人:王冀、刘凯、杨雷):由王冀负责,任务是测量反风前后的风量、干湿温度、气压、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并记录测定时间、风流反向时间、香水到达测点时间。
恢复正常通风后的风量、气体的测定,检查-100 - 8 -变电所、绞车房、材料库等地点的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
(2)1#总回风巷(2人:赵祥友、刘天一):由赵祥友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
(3)31辅助采区轨道、31辅助采区胶带巷(2人:熊光亮、谭振泰):由熊光亮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31辅助采区轨道、31辅助采区胶带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
(4)3117工作面(2人:杨德淼、刘来成):由杨德淼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3117工作面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
(5)-300轨道、-300胶带巷(2人:高春雷、苏国庆):由高春雷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300轨道巷、-300胶带巷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
(6)-360轨道大巷、2#井总回风巷(2人:郝兆海、赵海洋):由郝兆海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2#井总回风巷、-360轨道大巷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
(7)3上305里工作面(3人:陈波、李纪龙、张义保):由陈波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3上305里工作面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
(8)集中轨道下山、33采区人行下山、集中胶带下山、集中回风下山(4人:侯京凯、陈永、王次金、陈文建):由侯京凯- 9 -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
检查集中轨道下山、33采区人行下山、集中胶带下山、集中回风下山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
(9)-650轨道下山、-650人行下山(2人:张宏文、孙涛):由张宏文负责,任务同第一测点,检查-650轨道下山、-650人行下山等地点的通防参数测定,并配合该区域电工与救护队员恢复供电和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