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于漪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名师、语文教育家。

长期以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育性质观
于漪在充分认识语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构融注的统一。

于漪认为,我们进行的母语教学,语言和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整体。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工具”加“人文”,而是互渗互透、融为一体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文化内涵本是语文的固有根基,抽掉人文精神,必然导致只强调语文工具而看不到使用语文工具的人。

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因失去灵魂和生命而暗淡无光;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空讲人文性,就背离了语文课,步人另一个误区。

于漪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显然,这和于漪的语文教育性质观是一致的。

二、语文教育目的观
于漪对语文教育充满着理想和激情,提出了“人的建构”的目的观。

她从教育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指出“人的建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完善人格,让他们学会做人和生存,使他们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个性的完整的人。

于漪“人的建构”的目的观得以确立,是因为她把握住了两点:一是目中有人,注熏发展个性。

于漪常说,教育事业塑造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教育工作者要做特殊的雕塑
文教育思想。

崔雨
家。

塑造完整的人,就必须首先做到目中有人,因为教语文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心灵。

因此,她大力倡导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是高瞻远瞩,始终与时代同步。

于漪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放眼语文教学的未来。

她的“人的建构”的目的观正是建立在时代的需求之上的。

她指出语文教学应根据未来的需要,引导学生在素质、智力、能力等方面扎下根,培养他们成为现代的文明人,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与毅力,有健全的个性和人格,从而成为“完整的人”。

于漪的这种“人的建构”的教育目的观,对目前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三、语文情感教育观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

于漪从三个方面来抓情感教育:一是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于漪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

”二是情感交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于漪认为,情感教学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学乐章,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师要时刻以全新的认识和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撒播阳光到学生心中,照亮学生的心灵。

三是兴趣激发求知欲。

于漪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学生兴趣的“潮湿的土壤”,她将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主战场,用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同时她认为,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

因此,她没有把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引向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引向更高的境界。

本栈爵奎掺火釜幽繁港申罐鞭嘲蕊溪鍪诹罐簿怒中建豫教授曾明海 万方数据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作者:崔雨
作者单位:
刊名: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2(8)
被引用次数:1次
1.张静茹.张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微[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09(33)
2.史立娟谈于漪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3.赵蕾.曹明海语文教育与人的完整性建构——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一[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09(7)
4.钟成志.孙爱华论于漪语文教学思想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5.魏本亚"于漪们""那一代"的语文教改探索[期刊论文]-中学语文教学2009(3)
6.潘斌军情与理的升华--于漪、宁鸿彬语文教育艺术之比较[期刊论文]-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1)
7.肖建民.XIAO Jian-min于漪"教文育人"理论探微[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2005(4)
8.生素巧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析[学位论文]2006
9.唐德贵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研究[学位论文]2007
10.赵蕾.曹明海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二[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09(7)
1.谢慧莲弘扬民族文化渗透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引用本文格式:崔雨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期刊论文]-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