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统编版高中历史优秀课件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统编版高中历史优秀课件1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史 图 结 合
中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
新时期文化遗存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广泛,但主要是沿黄河、长江分布 分布广泛、多姿多彩,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剩 余 产 品
仰韶文化早期的灰坑H201中浮选样品出土的藜属植物 种子多达23.5万余粒
龙山文化出现大量的酿酒器物。
——《史记·补三皇本纪》
距今4600-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是部落大战频繁的时期,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时代”。
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侵占领土,但战争也是文明的催生剂,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贫富分化加剧。战争使防御性的城堡应运而生。战争还使军事首领的权威不断上升,最后
发展为王权。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3期· 龙山文化——童年的中国》
新石器 (传说)
红山文化、龙山文化、 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纺织、定居、
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生产力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出现城市、部落和部落联
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
盟、有祭坛和神庙、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
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点遗址
北京人(距今70万一20万年前)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
——王巍《勾勒五千年前的文明图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巡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早 期国家的特征。
• 重点:早期国家的特征 • 难点: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 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大的不同点, 人类的文明从此开始。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
• 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原始群母系氏 族社会父系氏 族社会
时代
代表性遗存
特征
旧石器
元谋人、北京人
打制石器、狩猎、采集、群居、会用火生产力低下、共 同劳动、劳动成果共享
交 融
贸易往来
强强联合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 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帝俊生 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 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 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 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统编 版高中 历史优 秀课件1
何为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统编 版高中 历史优 秀课件1
何为中华文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 的概括”的观点,以国家的出现作为判断一个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根 本标志的文明观,并主要依据都邑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其他中心性 遗址的考古成果,归纳概括出在没有当时文字记述的情况下,从考古 发现中辨识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特征:农业与手工业显著发展,出现 明确的社会分工;贵重资源和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 所控制;社会发生显著的阶层分化,出现埋葬贵族的大型墓葬和专门 墓地,形成了以某些特殊的贵重器物体现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出 现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邑以及附属的大型高等级建筑和公 共设施;暴力与战争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形成了王权管理的区 域性政体,出现了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
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究竟只是 个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文明的肇 始。但是,古代文献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神话的色彩,属于古史传说, 还不能作为信史来证明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
——《山海经·海外南经》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
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
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
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
良渚文化遗址莫角山南面池中寺台地发现的一处仓储区 就有20多万斤的炭化稻谷。
河姆渡文化家畜主要有猪和狗。破碎的猪骨和猪牙齿到 处可见。
狩猎采集 茹毛饮血 披皮挂羽 群居部落 共享共劳
文
种植畜牧
明
陶煮鼎烤
曙
首饰成衣
定居城市
光
贫富阶差
二、从部落到国家
• 神话传说:三皇五帝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 综合研究”项目自2001年正式提 出,2016年完成结项,简称“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它是以考古 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 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 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 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 研项目。“探源工程”以考古资 料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 史,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 知,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 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 以为礼。
——《史记.夏本纪》
阅读上述材料社会组织形式和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早期国家最高 继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战 争
万邦时代的部落战争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 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 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 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 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 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 已学会用火
从陶器中能发现中华文明演进的什么特点?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观察P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结合文化遗 存图片和学案材料,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多元:满天星斗,多点开花、星罗棋布、多姿多彩、覆盖面广; 一体:多元的同时又有主次,主源头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