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6__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b)(复习课件)分析

考点6__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b)(复习课件)分析


西部地区
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内蒙古、陕西、 重庆、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甘 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以及 湖南湘西和湖北恩施两个自治州。
广 义 东 部 地
东部沿 包括13个省级行政区:黑龙江、吉林、 边沿海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 地区 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中部地 包括6个省区:山西、河南、湖北、 湖南、安徽、江西 区
我国南北方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1.南北方的划分: 人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 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 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秦 岭
2.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
④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⑥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⑦是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⑧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3.南北方自然、人文差异比较
比较内容 地形 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 平原、高原为主 南方 (秦岭——淮河以南) 成因分析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简单生活, 内心愉悦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 优势产品 条件(城 (产业) 市特色)
存在问题
启示
亚热带季风 广东东南部、 气候,热量 珠江下游, 充足,降水 平原辽 毗邻港澳地 丰沛,适宜 珠江 阔,地 区,与东南 农作物全年 三角 势平坦, 亚地区隔海 生长,是我 洲 水网密 相望(如深 国重要的农 布 圳的快速发 产品生产基 展) 地,并外销 南 港澳等地 方 地 区 地处长江三 角洲,东濒 东海,居于 我国大陆海 上海 岸线中枢, 扼长江入海 口,地处江 处于长 江三角 亚热带季风 洲平原, 气候,气候 地势平 温暖湿润 坦,河 湖众多
中部以平 亚热带季 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 原、丘陵 水资源充 风气候, 全年耕种,农业发达, 为主,地 足;矿藏 冬暖、春 物产丰富;农作物种 中国西南部, 势平坦, 资源丰富, 早、夏热; 类多,产量高,是我 长江上游 水源充足; 有“千年 四川 气候温和, 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 (与长江经 周围山地 盐都”之 盆地 热量充裕, 籽产区;成都平原有 济带建设相 环绕;有 誉的自贡; 降水充沛, “天府之国”的美誉, 联系) “蜀道难, 有大熊猫、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 优势产品 条件(城 存在问题 (产业) 市特色)
启示
南 方 地 区
台湾岛西 隔台湾海 峡与大陆 相望,北 濒东海, 台湾 东临太平 (包括 洋,南濒 台湾岛、 南海,处 澎湖列 于亚欧大 岛、钓 陆与太平 鱼岛、 洋的连接 赤尾屿 地带,地 等) 理位置独 特,具有 重要的战 略和交通 作用
合理经营 和管理森 林资源, 坚持可持 续发展
北 地跨 高原,顶 方 黄土 甘肃、 部地势平 地 高原 宁夏、 缓,周边 区 地区 陕西、 陡峭,沟 山西 壑纵横
东部为温 经济比较落 带季风气 后;创造独 黄土土质 候,中西 特的黄土高 疏松,便 部为温带 原文化,如 于开垦, 大陆性气 信天游、腰 发展农业; 候,冬季 鼓;窑洞隔 煤炭资源 干燥寒冷, 音、隔热、 丰富 夏季湿润 保暖,是主 炎热 要民居形式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 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 陵交错分布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及特点 比较干燥
自 气 然 候 环 境 1月 均温 年降 水量 低于0℃ 800毫米以下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 结冰,不利于航运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都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普遍高温 比较湿润
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素质低,技术人才 素质较高 缺乏 交通、通信、教育发达, 交通、通信、教育落后,城市
3.东部、西部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东部
①平原广阔、气候湿润、土地 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 于发展农业。②交通、通信、 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 优势 源丰富,具有经济发达,资金 雄厚,技术先进,人才资源丰 富等优势,为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条件.并支援西部发展
中国西南
哈尼族人依山修筑梯田,修建庞 位于云贵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大的水渠网络,把山泉溪流引向 因地制宜
西北地区
草原风情 —— 内蒙古牧区 向西开放的门户——乌鲁木齐 丝路明珠——新疆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西北内陆地 区(丝绸之 路经济带; 浙江对口援 疆阿克苏地 区)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 条件(城 市特色)
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改 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港澳商人拥有大量的资 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 利用珠三角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劳 区位优势, 动力、土地成本低及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因地制宜、 投资办厂,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 优势互补, 发展;珠三角成为我国电器、纺织服装、电 实现共同 子通信设备等的重要制造和出口基地,被誉 发展 为“世界工厂”;目前,积极转变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务业与对外联系优势,紧 密合作,共同发展
优势产品 (产业)
存在问 题
启示
新疆 地区 (丝 路明 珠)
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 地表下蕴 位于内陆,远离海洋, 含着宝贵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地下水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和石油天 气候干旱,沙漠连绵, 然气资源 河流较少
农业高产区,著名的水乡和鱼米 之乡;有著名的大运河和太湖, 河道众多,水路四通八达;交通 便利,城镇众多,工商业繁荣; 临河建屋,形成“人在水上住, 船在窗下行”的水乡城镇特色。 著名水乡古镇有乌镇、周庄等。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 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乌镇定为永 久会址
随着工 必须处理 业、城 好经济发 镇发展, 展与人口 带来人 增长、保 口压力 护环境之 和水污 间的关系 染
水田为主
注:南北方差异的形成,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起着至 注重防寒取暖、门窗密 注重通风、防雨, 人 民居特色 受气温、降水的影响不同 关重要的作用;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发了其他一系列 闭,屋顶坡度小 屋顶坡度大 文 环 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 饮食习惯
我国东西部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1.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划分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一典型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 境特征,以及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事例
北方地区
红松之乡——小兴安岭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 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条 优势产品 存在问 件(城市特 (产业) 题 色)
启示
东北 小兴 黑龙 安岭 江省 地区 中北 部
地形多样,以亚热带 动植物资 以山地、 季风气候 源丰富, 丘陵为主,为主,南 农作物品 平原主要 部属于热 种繁多, 分布在岛 带季风气 有“天然 屿西部沿 候;气候 植物 海,地势 温暖湿润,园”“蝴 中间高四 降水丰沛,蝶王 周低,山 位于东北 国”“水 脉集中分 部的火烧 果之 布在中央,寮是我国 乡”“东 呈西南— 降水量最 方糖库” 东北走向 多的地方 等美称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导致气 温和降水的不同。降水南多 北少;气温夏季相差不大, 冬季南高北低,南北温差大。 综合各种 共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雨 北方 平原、高 温带季 自然地理 热同期 地区 原为主 风气候 要素,如 气温、降 受海陆位置影响显著,地处 温带大 水和地形。内陆,远离海洋,冬冷夏热, 西北 高原、盆 陆性气 气候因素 降水少,气候干旱,温差大。 地区 地为主 候 在其中起 自然环境显著特征:干旱 非季风 着至关重 区 要的作用 受海拔地势影响显著,地处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青藏 高原山 高原 地区 地气候 海拔高气温低。 自然环境显著特征:高寒
煤炭资源丰 富;土质疏 松,有利于 种植玉米等 旱地作物
发展经济 的同时必 须保护好 环境
西部和北 温带季风 华北 部为丘陵 气候,冬
是我国古老而现代的首 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
南方地区
富庶的四川盆地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宝岛台湾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云南元阳梯田
自然条件
高于0℃ 800毫米以上 纬度不同造成冬季南北温差大 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不同,南 多北少
河流特点 耕地 (南田北地) 农业耕作 特色
河湖多,水量大,冬季 受气温、降水的影响不同 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受气温、降水的影响不同。南 栽培水稻,一年两熟或 方降水量和热量都高于北方 三熟
旱地为主
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 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 条件(城 市特色)
优势产品 (产业)
存在问 题
启示
位于长江三 角洲南缘的 江浙沪地区 太湖 (与我们家 流域 乡有关,典 型的鱼米之 乡)
南 方 地 区
亚热带季 地处长江 风气候, 三角洲, 夏季高温 地势平坦, 多雨,雨 土壤肥沃; 热同期, 水网密布, 利于水稻 灌溉条件 等作物生 优越 长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b)
社会七下P22—29、 35-71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或地理分区)概况
地理 区域
地形
气候
季风区 或非季 风区
划分的主要依据
平原、盆 亚热带、 南方 地与高原、 热带季 地区 丘陵交错 风气候 季风区 分布
2.中国东西部自然、人文差异比较
东部地区 自然条 件(地 形、 气候) 资源、 环境 人口 经济发 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较差,高原,山地面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 积广大,地势崎岖,土地贫瘠;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 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地处内 于季风区,靠近海洋,气 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 候湿润,雨热同期 候干旱 水资源、人力资源丰富; 但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水资源缺乏,草场资源、矿产 和能源资源丰富,水土流失和 沙漠化严重
相关主题